第一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十字路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讓:“這是我兩個孩兒,一個名張奉,一個名張丹。能不能抱得美人歸,就看你二人本事!”

這年頭,太監也有兒子。一些太監是生子女後,才閹割入宮,另一些是家族內過繼。

司隸以及南陽、潁川、魏郡等地,地少人多,百姓們有的行商、有的打工、有的當兵,有的給世族大家做僕人。遇到災荒年,百業不興,男子閹割入宮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漸漸的,在這些地方,入宮當宦官發展為一種風氣就是豪門大族的支系、甚至主系子弟,也參與進去,尋求攀龍附鳳的機會。背後的家族不以為恥,反而大力支持、投資,助其升遷,以為家族助力。

張讓是眾宦官中極其幸運的。曾經讀過書,人又機靈,深得皇帝信任,已經成為眾中常侍中的一員,在宦官行業,算是發展得又快又好的。

他深知道宦官名聲不好,不願意孩子繼續殘疾下去,給兩個兒子安排做了官。張奉年少好學,進入太醫院,雖然醫術普通,也算有個正當工作。張丹則準備在京城從小官做起。

席間,張奉彷彿不知道今日相親,大口吃菜、大碗喝酒,走動敬酒,酒到酣時,還把外衣扯開,只著短衫。張丹則正襟危坐,舉止有度,長輩無問則不說,不肯多說一句話,顯得謹慎有禮。

。。。

席間,何進藉口更衣,拉劉備出門走遠了些,問道:“玄德認為我應該選張奉還是張丹?”

劉備:“一個張揚,一個謹慎,遂高兄以為呢?”

若在後世,任何心靈雞湯,任何成功學,都會強調態度決定一切,張丹表示出的適度謹慎,很容易得到女方親戚的好感。但在漢代,士風直率,恣意張狂反而被認為有名士風度。很多人甚至因為特立獨行而聞名於世。

何進:“剛才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張奉走動敬酒時,竟然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一個都不差,看來他既有張揚恣意的一面,又有細緻入微的一面。”

張奉極其優秀的記憶力,即使在喝酒時,也展現無遺。劉備剛才也有所發現,只是沒有興趣仔細去檢視是不是每一個他都記住了。

劉備:“如此優秀的記憶力,看來真是學醫的好苗子!能記得一個個人名,就能記得一味味藥的名字和特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何進顯然有些興奮:“豈止,做官或做生意的人,如果能準確說出別人的名字,會令人感到受到重視和尊重,並樂於為之行方便。”

。。。

何進妹何秋月與張讓子張奉年齡都比較小,目前先訂婚,說好隔兩年正式結婚。

張讓很著急,九日後就將厚厚的聘禮送了過來。何進也不逞多讓,置辦了價值不菲的嫁妝,給張讓送過去。兩人都極有誠意。

何進之弟何苗,更是與郭勝的族女訂婚。

從此,何、張、郭三家成了一條船上的螞蚱。

。。。

在西園,劉備請張讓帶他,求見中常侍王甫。

王甫與張讓都是中常侍,職務相似,權力卻天上地下。王甫掌握著宦官內部的監察、執法之權,並憑此對外朝延伸影響力,與掌握行政權的曹節分庭抗禮,為宦官中的兩巨頭。所有宦官受他監督,較重的懲罰必須經過他的認同。

在獻上一份大禮之後,劉備求王甫幫忙辦了一件小事,之後彷彿不經意得說:“坊間傳聞先帝大行之時,其弟比當今陛下更有機會繼承皇位,幸而有大人力挽狂瀾,說服當時的竇大將軍,這才有了當今陛下的機會。遙想當時,真是佩服大人明斷,恨不能親睹。”

這是王甫一生中最重要的押注,被人當馬屁拍出來,他自然滔滔不絕講訴起其中得意之處。

劉備一邊聽,一邊讚歎,突然說:“原來先帝同胞弟弟的王妃,也姓宋啊,不知道和當今宋皇后有沒有關係?”

王甫臉色一沉,如晴天變為陰天。

張讓連忙讓劉備住口:“那宋王妃,就是當今皇后的姑姑。你小聲點,隔牆有耳。”

劉備卻自顧自的說:“那宋皇后、宋國舅與宋王妃關係應該不怎麼好吧,否則她早懷恨在心,想著報復啦,如今好像什麼事都沒有。”

張讓、劉備走後,王甫整個人都不好了,一直思索“報復”兩字,於是派出人員,秘密探查,宋皇后居於深宮,要探查當然不容易,但探查其兄宋奇的態度,一點難度都沒有。

探子送回來的訊息,讓王甫完全高興不起來。當然也有好消息,如宋奇私生活不檢點,宋氏在地方上巧取豪奪之類的。

。。。

不久之後,太醫院發現何美人有喜,欣喜若狂的皇帝,當即命令大長秋派人好好照顧,並讓何美人的老鄉郭勝轉為太醫令,保證孩子一定能生下來。

幾人歡喜,幾人愁!

宋皇后氣得發了瘋,把平日最喜歡的瓷器砸了粉碎,把金銀首飾扔在地上踩了又踩。她幾乎指著曹節的鼻子,要求他一定要把何美人的孩子弄流產。

張讓、郭勝兩人,分別找機會向曹節進言,為何美人說好話。

張讓表示,宋皇后一直沒有子嗣,又不準其他嬪妃有子嗣,如今宮內宮外已經鬧得沸沸揚揚,皇帝本就不太喜歡宋皇后,因此對宋皇后更不滿了。

曹節這麼多年屹立不倒,就是清楚地認識到宦官們的主子,不是皇后,而是皇帝。皇帝的信任,是宦官權力的來源,如果為了宋皇后會失去皇帝的恩寵,曹節自然會好好掂量掂量。

在曹節陷入反思之時,張讓又進言稱何美人很得皇帝恩寵,而她父兄是屠戶,出身為世族看不起。如果懷了子嗣,就別無選擇,只能重視和依靠宦官的一派。

郭勝與曹節是同郡人,關係頗親密,他認為宋皇后家族是很厲害,但數年以來,宋皇后生不出皇子,又無法阻止皇帝寵幸其他女人,最終的結果,多半是其他妃嬪率先生出皇子。何美人是南陽人,與大長秋您是同鄉,與其便宜其他嬪妃,不如便宜老鄉。

曹節既不願意違抗皇帝的命令,又不願意違抗宋皇后的指示,左右為難。作為見慣風浪、幹掉過外戚大將軍、發起過黨錮之亂的大宦官,他的政治經驗相當豐富,清楚不論服從皇帝還是皇后的命令,其結果都會造成另一方的對他曹節的深深怨恨,對曹家的深深怨恨,甚至對未來朝局產生非常劇烈的影響。

或許這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抉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