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二十一章 芍陂水暖養劉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九江郡、陰陵

各曹主官,地方豪紳,匯聚太守府,給新上任的太守接風。接風本來是平凡的一件事,這些人確商量著,給新太守點顏色看看。

而盧植卻恍若不覺。

陳品舟是賊曹:“敬府君,預祝府君步步高昇。”

盧植:“好,幹了。”

“士紳鄭原敬府君一杯,預祝府君他日位列三公九卿。”

盧植:“過了,這話可不能亂說。來,喝酒。”

“主薄蔣文敬府君,預祝府君早日平定叛亂。”

這些人只道盧植是文士,不善飲酒,便相約都去敬酒,今日能把上司灌倒,明日諒他威風不起來!

盧植一連幹了五杯。

士紳劉普在一旁勸解:“府君連喝了五杯,不能再喝了。”

“你閃開,別壞興頭。”陳品舟一把把他推開,還要再敬酒。

盧植站起來:“剛才諸位的好意,我感受到了。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敬大家幾杯,先說好規矩,我喝多少,你們喝多少,酒品見人品,不幹的不是耿直人。”

他聲音宏亮,“耿直”二字說的振聾發聵。誰願意當眾人面被府君指責為不耿直?

眾人只能回答:“好”

“換大碗來。第一杯敬皇帝陛下,感謝他重視本郡,給本郡批了一百幽州突騎兵,此時正在路上。

第二杯,敬三公,不是他們我還在東觀校書。

第三杯,敬闔郡父老鄉親,沒有他們我等吃穿無著。”

盧植的祝酒詞極有水平,換句話說,不喝就是對皇帝不敬,對三公不敬,對百姓不敬,而且點出他背後有人。

一大碗當前面三杯。大喝三碗,就有人堅持不住。

陳品舟本來想著讓盧植出醜,哪想到會換成大碗,是他提議把太守灌翻,要是現在不喝,誰知道其他人會不會把他供出來。第二碗下去,就泛起酒嗝,第三碗勉強下肚,溢到滿衣襟,更兼腳步搖晃。

陳品舟知道已經到量,就想尿遁。

不想被盧植一把抓住:“陳賊曹哪裡去。出恭?走我二人同去。”

回來又灌了幾杯,陳品舟現場直播,吐得地上、身上都是。其他主薄蔣文等幾乎一半人也喝倒、喝吐了。

盧植揮揮手,讓人把他們扶下去到廂房安置:“如何,你們幾個還想灌老夫酒麼?”

“不敢,不敢,屬下孟浪。”“府君贖罪。”

盧植大笑:“我有個外號,叫盧一石,說我能喝一石酒。”

劉普等全部都面色大變:“府君真天人!”

盧植丟下他們,獨自一人,回到後院,一聲長嘯,拔出長劍,對月起舞,翩若驚鴻,婉若遊龍,請吟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那些屬官、士紳以盧植今日才到,其他他早五天就到了,見民生凋敝,一時間淚如雨下:

“朝中不寧,政治不清。黨派紛爭,各謀私利。

地方小吏,矇蔽上官。土豪劣紳,欺壓良善。

百姓無過春之糧,豪門有爛臭之肉,怎能不群盜四起?”

從第二日開始,再沒有人敢給盧植灌酒,真給起了個外號,叫“盧一石”“酒中魁”,喝酒能喝一石,就像喝水一樣。

。。。

幾日後,壽春縣北,八公山南麓。

八公山北面、西面是淮河,南面壽春,有淝水從壽春東南繞東北八公山下流過。

湖山樓乃是周邊一處佳樓。

高兩層半,背靠八公山,面向壽縣和淝水。春末夏初降雨漸漸多,芍陂漲水,可以看到芍陂北邊緣,煙波浩渺方圓百里,也可看到北面起伏不盡的山巒。

幾名士紳正吃喝半酣,討論著這哪裡的器物精美,那家青樓新來的女子漂亮,不知誰帶偏了方向,說到政事上。

“聽說了麼,蠻人叛亂,文府君不能制,三公一致舉薦涿郡盧植為本郡府君。”

“文府君為官數年,頗有政績,怎就離開了?新來的盧府君是什麼樣的人?”

“聽說是個博士,關西大儒馬融的得意學生。”

“朝中諸公莫非昏了頭,讓一個沒有治理地方經驗的誇誇其談之徒平定叛亂?”

眾人皆嘆息不已。

有一人說:“誇誇其談才好咧!越是沒武略,平定叛亂,就越需要依仗我等大族。我等只要出些糧食、壯丁,到時候平定叛亂,府君不能不獎勵吧。九江土地不少,把山中亂民抓起來,就是我等大族的奴僕!”

“兄長大才!”“高,實在是高。”

聽見議論,盧植臉色不變,多年讀書養氣功夫極佳,但劉普仍能從抽動的嘴唇上找出厭惡的情緒。

喝酒第二日,盧植便改任原主薄蔣文為他職,將劉普任命為主薄劉普是淮南成德人,成德北接壽春,家有良田數千畝,依賴芍陂灌溉,對九江地形、世家豪族情況極其瞭解。

幾日來,劉普跟著盧植四處微服私訪,知道盧植胸中極有城府溝壑,眼睛裡容不得沙子:“我等都知道府君允文允武,幾個鄉野村無知之言,還請大人恕罪。”

盧植捋著鬍鬚:“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況且他們也沒說錯,我本來就是博士而超擢太守,為什麼要生氣。”

劉普岔開話:“芍陂為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所造,引花水、淠河、淝水入內,灌溉本郡的壽春、成德、西曲陽,廬江郡的安豐、六安等縣,數十萬畝水田。水田種稻、養魚,一大畝產稻穀5石到10石。”

盧植指了指桌上的鮮魚和米飯:“民以食為天,飯稻羹魚,別有風味。涿郡一大畝熟田,不過產粟、麥3到5石,稻田產量倍於粟麥,若涿郡也可種水稻就好了。”

劉普:“青、徐、兗州也有種植稻米的。”

盧植打定主意,日後一定要在涿郡試試種水稻:“有如此灌溉設施,如此美田佳稻,九江郡怎麼會有蠻人起事?”

劉普:“說來話長,春秋時有淮夷、徐夷,一些聚集在廬江郡的大別山,主要歸廬江、荊州江夏管理。

一些聚集在江淮丘陵,陰陵、合肥以東,全椒以西,歷陽以北的群山丘陵之中。這片山嶺周長超過五百裡,咱們九江郡和徐州的下邳國、廣陵郡各佔一半。”

這就難怪了,兩州三郡交界,官府管理就很困難。地方土豪壓迫蠻夷,山民逃稅賦,與蠻夷土人聯合合,到各郡之間流竄。

“可知道那山裡多少蠻人,多少漢人?”

“這。。。怕是沒人知道吧。”

盧植遙望著東方,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我欲深入東方山中探查,你可願意陪我?”

劉普:“不能去啊,那可是蠻人匪徒聚集之處,弄不好連命都沒了。我兒剛才出生一月,我是真不敢去。”

“你兒叫什麼?”

“小兒暫名劉曄。”

“曄者,光明、繁盛也,好名字。你就別去了。走去你家看看。我這做上官的,也去隨個禮!”

太守親臨,意味著地位和重視,劉普歡喜地當即行了大禮:“謝府君為普揚名,感激不盡,感激不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