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公孫之殤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古文經書自百年前之夾壁、地底發掘而出,部分理念就免不了陳舊、不合時宜,甚至故步自封,流派也博雜,內容必然良莠不齊

反過來看,經過去蕪存菁, 卻有百花齊放的可能。經劉備刻意引導下,演變出至少兩大流派,一派最重視格物,探究萬物之規律以致知,另一派重視“本心”“良知”,強調格物要正心誠意從本心、從良知探索規律以致知。

正常發展, 前者向存天理滅人欲之理學演變,一生盯著幾本書、對著少量具體物事, 不斷精研,走不出來。後者或許能演變為心學。

兩大流派在安東學者士子中有著大量支持者,他們看來兩者都屬於學術上巨大革新和進步

然而,劉備絕對不願如此。

儒家從孔孟開始,將治國、道德、禮法、修身等放到很高的高度,董仲舒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學放到了整個國家中心位置,而將其他學說打壓排斥,也打破了自夏商、春秋、戰國、秦以至西漢初年,幾千年以來貴族、功勳治國之傳統。從此熟練掌握六經的士子,屬於主流,更容易擁有名聲,更容易進入朝堂、地方擔任官職。

從此有著指導思想的儒家官僚和在野士人,佔據了社會政治生活的主流。

這本屬巨大進步,卻也有著副作用,導致專研某一方面之人士, 如兵法、律法、工程、水利、算學等的專業人才,在官員中沉於雜流、濁流,機會漸漸減少。

實踐中,經常出現二千石高官口中講得頭頭是道,具體操作卻懵逼、亂扯的狀況。如桓靈時期,高層動盪,三公九卿換得如同走馬燈般勤快,根本不可能熟練把握各項政務,同時國家司法、稅收、軍事、運輸等系統等卻不能不勉強維持。

因此,國家之基礎,歸於大批有著長期事務性工作經驗的中低層官吏、專業技術人員,具體操持。

劉備亦微末小吏出身,既希望帝國有著健康主流學派而便於把各方面形成合力,也不希望看到太多鄙視生產勞動的腐儒,同時深知小吏、技術人員的基礎性作用。他十分清楚六經複雜難懂,需要很長時間脫產、半脫產學習,這些小吏、技術人員子弟往往沒有足夠財力、時間修習六經,大多不得不世代明算、明法、從軍……或者傳承專業技術

數量龐大、佔帝國官僚、工商業活動絕大比例的基礎階層,如果找不到上升、發展的空間,整個帝國就會和缺乏動力,甚至一部分原本基礎可能腐化成啃食樹幹之蛀蟲!

為此,劉備摔出代數學和牛頓定律等大殺器,強調事物的普遍規律和普遍聯絡,不惜將理學從研究個體和哲學規律,扭轉推向研究普遍規律,向算數、物理、丹藥(化學)、天文學……將格物的主要內容變為科學技術

對繼承鄭玄、盧植之古文經學並向心學發展的流派,劉備扔出認識論和系統觀點,強調實踐出理論、理論指導實踐之標準,用新的實踐給儒家注入源源不絕新的活力,力圖將之發展為社會規律之學說、百姓之學說、實踐之學說、開放之學說……

引導是一方面,用人導向,才是真正指揮棒!

劉洪自不用說,徐嶽本小吏、畢嵐本宦官,皆因科學、技術、工程至尊位。每年選官考試,皆有兵、算、律、土木、水利、船舶、航海等科目,同時給予商人正常社會地位與財產保證,透過一段時間的專利保護、獨佔經營權以保證技術革新的動力……

這些措施,使得青州書院風氣為之一新,自鄭益恩以下,皆秉持鄭玄、盧植、劉備思想之精神,不僅不鄙視生產勞動,不僅專研書冊,還十分重視實踐和科學技術,重視百姓、百工。鄭益恩多次前往各地水利設施現場勘測,陳矯曾駐守茌平,他素來重視水利,也配合做了大量實際勘測。

經過幾個月的推演和實地勘測,徐嶽、畢嵐、陳矯、鄭益恩等及其同門、弟子,終於將王景治理黃河的總體地圖和基本方法補全,並提出一項大膽建議。

河濟大戰白熱化時,劉備曾收到徐嶽、畢嵐、陳矯、鄭益恩給出黃河治理及其運河設計圖,直呼大膽——徐嶽、陳矯、鄭益恩都是東方之士,他們從定都徐州或者淮安出發,竟然建議在未來修建一條從黃河到涿郡、靜海的北運河——其花費超過一百五十億,甚至超過王景治黃河、汴水花的上百億錢。

劉備暗叫大膽,要知道桓帝時東漢朝廷一年毛收入才50到80億,算上各州郡縣和軍隊的支出,在沒有天災人禍情況下,一年最多能存下幾億。當年桓帝為了支援段熲平定東羌,籌集二十億軍費都不得不賣官鬻爵。

劉備不好打擊徐嶽等積極性,只好批示:此議甚好,只是花費甚巨。今財貨匱乏,百姓疲憊,暫且懸置云云

陰差陽錯,徐嶽、鄭益恩等人是真以為劉備認可了北運河之議。

他們以為劉備只是礙於經費困難、河北戰亂,而不能實施。遂不斷加強推演、勘測,以降低花費,其中核心則是充分利用現有河道,加以連線、擴寬——南段整修黃河故道,中段用漳河截彎取直,北段工程量最大,開挖漳水、巨馬水間百餘里運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河濟大戰勝利後,討論如何出兵河北,徐嶽等將新方案再次上報,並建議分段實施,首先從平原南方開挖運河進入黃河故道,利用漳河故道,割裂渤海、平原與鄴城的聯絡,從而分割整個河北東部,圍魏救趙以解靜海、易京之圍。

劉備大喜,遂用其策,許以土地為抵押,向東北、東南世家、百姓發行十億戰爭國債。

以荀攸都督諸軍,借王景遺澤,透過徐嶽、鄭益恩等方案,經青、兗5萬士卒、近10萬壯丁奮鬥數日,終於得初步挖通黃河與故道間五十裡,揮師北返幽州

只是沒想到,圍攻公孫瓚的袁尚,探聽到荀攸北上,不僅不退,反而集中兵力猛攻易京。袁紹亦派出重兵,從側翼牽扯。

公孫瓚求救甚急,而春季水淺,漳水多處曲折、淺灘眾多,不利大船通行,荀攸主力不能快速北上。

荀攸只好派出牽招、張郃等將騎兵先行。兩人好不容易衝破重重阻攔,進入靜海,就聽得晴天霹靂,公孫瓚沒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