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無錢無糧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烏巢奇襲和後續的浚儀、酸棗決戰,消滅河北軍萬餘,俘虜、招降三萬餘,俘虜民壯近五萬,傷者無法統計,可謂戰果輝煌。

袁紹戰敗北逃,河北震驚,更震驚的是天下

西方,在魏延、陳到壓力下,曹操放棄雒陽,收縮回弘農。關羽揮兵向虎牢,袁熙、淳於瓊在凌汛後迅速放棄敖倉、虎牢逃歸河內。整個河南尹、虎牢、敖倉全部收復

東方,荀攸、典韋、邴原大舉北上,袁譚退回平原。只剩文丑、審配軍盤踞濮陽、茌平,收納酸棗大營逃來的殘兵潰卒,臧洪兵鋒直指濮陽,臧霸兵抵茌平……

北方,河北數郡國太守國相,偷偷遣使向劉備請降。

東北方,躁動的高句麗遺族立即沉寂縮回更寒冷的長白山間,三韓遺族呼著喊著送來女子為妻做妾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南方,荊州牧劉表,兩次遣使、饋糧求和

遠在蜀地的劉璋,原本派遣張松為使者向滯留河北的皇帝劉協求取冊封。張松見袁紹戰敗,自作主張,改道南下。

劉備不顧及張松相貌醜陋,厚款待之,私下加封張松1000戶為亭侯,許諾劉璋若肯歸附,可封為縣侯。張松大為感動,獻上西蜀地形圖——山川河流、人口戶籍、兵力部屬一覽而清!張松又介紹劉璋與龐羲之間矛盾,東川士與西川本土人士間矛盾,為安東軍開啟一幅可以利用的人際關係畫卷

皇帝劉協亦懼,遣使詣浚儀,表示只要劉備書面承認並擁立劉協,劉協願意承認劉備為吳王,世襲罔替!

劉備不置可否

軍事上、外交上、政治上取得了空前巨大勝利,安東軍上下皆認為興復大漢,統一東土,就在數年內

只是他們沒想到,或者有意不提道,安東損失亦十分慘重。烏巢、酸棗大戰鬥勝利,安東軍付出了約二萬傷亡,還有五千多馬、騾死傷,勝利得來不易。

放大到整個河濟之戰,歷時近年,損失更大。期間安東士卒、民壯傷亡超過五萬,傷亡撫卹、糧草消耗皆是天文數字。

“我算知道,為何官渡之戰取勝的曹操,依然要花7、8年才統一北方。”

“大王說曹操?曹操統一北方?”賈詡疑惑道

“哈哈,嘿嘿,口誤……”劉備急忙遮掩:“本王想那損失耗費高達數十上百億,兗州幾乎整個破碎,心中苦悶。官渡之戰雖勝了袁紹、曹操,弄不好還要7、8年才能統一北方。”

賈詡連忙搖頭:“無需七八年,以大王之神威,擁安東數百萬之眾,多不過四五年時間,袁紹之徒,必定授首。十年之內必能平定天下!”

話音剛落,就聽得門口牙門將軍牽招聲音:“大王,燕地急報!”

劉備接過來,一把扯開封泥,看了幾眼,一言不發,遞給賈詡

賈詡看了,面色變了幾變,張了張嘴,也不知道該不該在眾人面前

牽招急切想知道發生何事,見賈詡不做聲,急忙上前道:“大王?”

劉備這才回過神來:“看吧,都看看。屢次建議放棄易京退守靜海,他偏偏不聽。”

他?

是誰?

牽招急忙奪過來讀道:“…袁尚截獲伯珪求救書信,假做援軍,伏擊伯珪,並誘張燕與我解圍之軍入甕,我軍損失慘重,上谷太守公孫度投敵。袁尚兵圍十重,易京外圍幾乎皆陷落,危甚!靜海亦被圍,盼援,特急!”

落款為盧植

“大王,臣願為前鋒。”牽招少時即與盧植、公孫瓚相識,不少同鄉亦在幽州作戰,心急如焚

“屬下亦願為往,屬下河間人,熟悉燕地形勢,或有助益。”張合老家在河間,擔心袁尚不利其親朋。

安東將校出自燕趙之地極多,祖茂、趙雲等十餘人亦求戰

劉燾道:“父王分身乏術,兒臣願都督各部,出兵五萬,解靜海、易京之圍。”

“五萬?”

劉備:“袁尚得鮮卑、烏桓、南匈奴之助,士卒民壯十萬,胡騎上萬,固而守之。以五萬兵攻十萬,誰保證能贏?

就算有5萬人,你知不知道府中無錢,庫中乏糧?

知不知道已誤春耕,夏種也幾乎被誤?

再打下去,到冬天無糧可吃!”

劉燾無言以對,沉默退下

劉備:“不服氣?!徐嶽精通算學,你來說。”

徐嶽:“整個河濟之戰,從建安三年夏秋袁紹南下始,直到建安四年夏基本結束,給整個河濟大地造成巨大破壞,至少五十萬百姓流離失所,不知有多少凍斃、餓病斃,淪為豺狼鴉雀口中吃食。

如再加上之前滅袁術、走呂布、敗劉表三大戰役,中原百姓可謂兩三年未能修養生息。”

劉備:“別扯遠了,還是先說河兗之事。”

徐嶽:“戰爭主要在兗州境內,河濟流域約十個郡國去年秋收遭到嚴重破壞,今年春耕受到嚴重耽擱,商業、手工業更無從談起。尤以東郡最為嚴重,白骨露於野,百里無人煙。

至少在未來兩三年內,整個兗州財政都是觸目驚心的負數,戰爭潛力亦被破壞殆盡,短時間無力發動大規模北上。”

眾將皆倒吸涼氣

賈詡接過話頭,指著地圖道:“之前命令各營將士抓緊戰爭空隙屯田耕種,陳留、梁國、東平、潁川等地有粟麥稻田上百萬畝。更前線的濟陰、濟北、雒陽、東郡目前正搶種一些瓜果……

同時,西中東三線需預留十萬以上兵馬,以作……

總而言之,須待秋收,方能大規模出兵北伐。”

……

戰後,劉備自鴻溝順水東歸

鴻溝出黃河南岸之敖倉,分出一支經酸棗南向正東流,在定陶又分兩支,南支過昌邑,在亢父、湖陸與泗水匯合,流向徐州;東支流,經乘氏入巨野澤。

故而定陶極為重要,為睢陽、徐州之屏障,可也正因如此,原本從徐州到茌平、谷城水路需繞到定陶、乘氏,超過700餘里,還有被袁軍騎兵騷擾之憂。

雖然定陶、睢陽重要,劉備卻不流連於定陶、睢陽、昌邑,亦不歸於淮安,而是常駐彭城。

彭城,南屏江淮,北通兗州,左近青州,右接豫州。背靠山東丘陵餘脈,右連中原左向日本、朝鮮,有魚鹽稻麥之饒,擅鐵煤、石英之富,穿插汴水、泗水之通衢……

黃河被曹操決堤後,濟水、汴水流量皆大漲,濟水流入巨野澤之東支流卻有些淤積。曹劉爭奪兗州以及後面的河濟之戰,曹操、袁紹依靠巨野澤周邊河流沼澤彌的特點,抗衡劉備,自然不加疏通,袁紹還嘲笑劉備“數渡鉅野而不能”。

劉備佔據兗州後,發現糧草輸送、兵力機動極為不便。遂令任旐、徐州刺史陶商對泗水改道和擴寬,令臧洪整修瓠子河…可惜工程量浩大,驟然難成。

之前與袁紹、曹操、袁熙、袁譚決戰於河濟,劉備、臧洪、臧霸一干人統帥將士在前駐紮、戰鬥,同時,後面的陶商、任旐等人也率領10數萬民壯整修河流、道路,以便保障大軍糧食運輸。這一來,運河竟已初成:從此,泗水北支流自從亢父、湖陸北通巨野澤,連線瓠子河在谷城與濟水接,在茌平與黃河接。整個南北水路運輸不到500裡,極為通透。

劉備這才欣喜若狂地發現,連線徐州彭城與茌平、谷城這一泗水新北支,竟然暗與元代的會通河流向基本一致,陡然爆發出意想不到的巨大戰略價值。

第790章 無錢無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