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貳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龐季、龐統叔侄,為一群壯漢死死按住,捆綁麻花狀。

兩人連喊冤枉,又被搜出兩把匕首,視為兇器

龐季忙道:“我本劉荊州所派使者,有文書印綬在駐地。”

為首壯漢乃九江太守麾下從事魯雲,急忙將商隊全部控制,查驗身份,又給太守魯肅報告

魯肅知道龐季之名,也不敢怠慢,下令對商隊諸多人員單獨關押、分別審訊,也不好用刑。

魯肅一面與龐季、龐統叔侄分別談話,一面遣人給劉備報告,卻未提名字。無他,商隊名單與人數不一致,並無龐統。

沒想這一談,就談出一段佳話

魯肅對龐季頗為認可,更發現龐統思路開闊、認識精微。龐統也自承為蔡瑁所欺辱,為避免禍前來投效,故不以本名示人。

魯肅遂將龐統引薦給劉備

劉備一聽龐統大名,心中大喜:這樣也能撿到頂級謀士,莫不是不是我王八之氣犯了。唉,人才太多,不好安排。

單獨召見龐統,賜予酒食。

龐統甘之若飴,對答如流,毫無俘虜的自覺

劉備愈喜,徵辟為從事,問:“君叔父曾冒刀斧之危,匹馬說降襄陽。聽說君曾獻攻略益州、三分天下之計,遂任劉荊州從事,為之謀劃。兩袋代侍楚,功莫大焉

君家荊州名族,君前程無憂,為何捨棄楚而就吳?屬誰為臣,當然就該忠於誰,君不必隱瞞。”

“確有此事。”

龐統心想這是面試,從事之職可大可小,給予什麼權責就看今朝,聽說劉備喜納直言、真言,只是傳聞未必為真,不知到底喜好如何,肅容道:

“荊州四戰之地,無法獨善其身,故荊州有志之士都在尋找出路,北上、東下、西進、南略之議早有,蒯越、黃祖、蔡瑁等輩各行其是,非唯獨我一弱冠所獨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將姿態放的極低

見劉備點頭,龐統似乎得了鼓勵:“我所持西進之議之所以能成,並非因我能言善辯或者家族貴重,而是因為大王啊!”

劉備一笑:“君號稱鳳雛,才智冠於荊州同齡士子,不必自謙。”

龐統一揖:“大王二十餘年間縱橫天下,無人能當,威名赫赫,據說在草原能止鮮卑小孩夜哭。即便以四世三公之袁術,一樣丟盔棄甲,飛將呂布,逃竄不敢當。

劉荊州號稱八俊,以黨人翹楚聞名天下數十年,有殺孫堅、驅除袁術之力,未必不敢與中原爭鋒。

然而,劉荊州五十又七,也不會不考慮自身年老體衰,二子不賢,必定擔心不能持久,與大王全面開戰就慎之又慎、瞻前顧後,之前不過虛張聲勢。

因此劉荊州必私下尋求其他道路。

我獻西進之策,不過是效仿大王遷移北方流民南下之成例提出具體方案,恰逢其會,為劉荊州採納。”

龐統一席話既解釋了給劉表進言過程,又分析劉表動向,還暗搓搓捧了劉備二把,可謂一石三鳥。

劉備:“君如此篤定劉荊州西征可能性大於東征?”

龐統知道,僅上述言語只能讓劉備相信自己的才幹,卻並不能讓上位者完全信任自己的忠心!要知道龐統整個家族都在荊州,在安東全無跟腳,豈能讓人輕易相信不是說客,不是間諜?

龐統便將龐氏不得信用的現狀,自己與龐山民兄弟倪牆,與蔡瑁水火不容等情況娓娓道來,其中艱難險阻,就是劉備這個旁人也聽的津津有味,很難不相信。

龐統還當即表態,龐德公、龐山民道不同不相為謀,龐季得劉表重用,是不會留下,龐統兄長、母親願意前來揚州、徐州。

“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見龐統主動提出人質,劉備長出了一口氣:

“魯肅勸我帥主力西進,以盡長江之極,至少也要把豫章收回,以全揚州之力,方可應對荊州。

荀攸卻道得中原者得天下,勸我徵袁術、呂布、袁紹。

兩人無論誰,都斷定劉表無四方之志,即便東顧,投入兵力也有限……”

第二日,劉備即徵辟龐統為安東將軍從事,加領步兵都尉,官秩千石,引為近臣

張飛、祖茂等許多將領都表示反對,其一是提拔過快,其二萬一是間諜,損失必難以估量。

劉備不予理睬,即招魯肅、龐統、劉曄等共商北上之事。

議事結束後,龐統見魯肅、劉曄皆安坐不動,知有事不願自己知道,遂請離開。

“戰略層面之大計,與新投之人商議,本就是大忌。”

作為龐統的引薦人,魯肅知道萬一龐統是間諜,自己會承擔何種惡果,即便由於劉備恩寵不得重罰,也免不了丟官降級,遲疑道:“依據龐統叔侄的情報,就斷定劉表無四方之志,無東顧之思,未免……”

劉備笑道:“太過兒戲?”

魯肅不搭話,只是盯著劉備苦笑,其義自現。

劉備無法反駁,他清楚歷史上劉表就是一個四方之志的老宅,即便曹操屢次攻擊劉表的附庸,劉表也只是防守反擊,不曾北上豫州。

可是,當前的形勢於歷史上原本有些差異,曹操歷史上代表的是朝廷,可以透過封官加爵穩住劉表,可以透過鼓動長沙太守張羨等人反對劉表,還有孫策、周瑜進攻黃祖……這些結果綜合會導致劉表既沒有穩定的外部環境性,又沒有穩定的內部環境,北上爭雄中原沒有充分的理由。

劉曄見劉備陷入思考,認為魯術的話起了作用:“龐統心氣頗高,倒不像間諜。卻不能不考慮昔日韓信酈食其之舊事,若劉表當面以西進折成二人,實際黃祖、蔡瑁等卻準備大軍向東進發,順流直下,則揚州之局面,或難以收拾。”

酈食奉高祖命說降齊王七十餘城,韓信嫉妒,繼續引兵伐齊,齊王沒有準備大敗失地。酈食終為齊王所烹。

劉備:“此死間之計。

然我觀龐統、龐季叔侄,智力高絕,絕非為人所趁之輩。他們所打算盤,更可能是兩處下注,保持家族興旺、延續。”

“兩邊下注”一詞,令劉曄眼神有點躲閃,算起來他也是二臣,徐繆、臧洪、劉繇、徐榮……安東麾下重臣多存在這種情況,王朗、臧洪甚至與劉備做過對手

世家大族,就這麼作,說無恥也好,有產者有恆心也好,上位者鄙也罷,看做階級軟弱性也好……朝秦暮楚都是基於現實的考量

劉備卻肯冒這個險,畢竟是鳳雛,荊州青年士子之冠冕,不得不惜此人才,冒些險反倒更顯出安東的度量和自信!

也正是吸納二臣的自信度量,使得許多人投效,這個世界上一條道走到黑的死忠無疑少數,大部分人屬於“帝力與我有何干”的中間派,他們貢獻更多的糧食、產品、兵卒……

他們需要的只是尊重規則、不太殘酷、不太貪婪的統治者,姓劉抑或是袁、曹、張……又有何干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