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大義滅親龐山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剛矇矇亮,蒯良、蒯越、龐季攜龐統求見劉表。在偏廳等了好一陣,才入得書房,剛到門口,就聽得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

“袁紹四世三公,黨人領袖,爪牙鋒利,黃河以北皆屬之…此天時,不可與之爭也。

劉備佔據江東、徐、青,國險而民附,江表英豪鹹歸之…此地利,亦不可與之爭也。

荊州四戰之地……

益州天府之國……

劉璋黯弱,跨有荊益,三分天下,鼎足之勢,成矣!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主公溫厚得人,可佔人和。譬如北方流民,臣願招募南下,且兵且農;招江夏之兵、劉璋故人,共同向西,四面楚歌,以瓦其心……諸計齊施,劉璋黯弱,數年必定降服……則王霸之業,成矣!”

“德珪,我之張子房也!”

劉表頭髮花白,面有倦色,這會聽得心曠神怡,好像年輕了十歲:“天下三分,三分天下,王霸之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蒯良、蒯越、龐季等目瞪口呆,面面相覷

龐統一張臉漲得紫紅,大呼:“此我之計也,誰人洩露?”

“誰人在此大呼小叫?”劉表轉頭瞪龐統了一眼,“轟將出去!”

龐季:“慢!主公…”

蒯良:“主公且住,此子龐統,乃龐季之侄,昨夜確言此計與我等。”

劉表:“喔,此話當真?”

蒯良:“有策論為證。”

劉表知道蒯良謙謙君子,很少說謊,接過來看:“咦?!應是不假。”

“蔡軍師或者從某處聽到小侄之見解?”要不然龐季拉著,龐統差點直接指著蔡瑁鼻子說他抄襲。

蔡瑁:“哈哈,不想賢侄也有此見解,少年英雄了不得啊!”

蔡瑁的反應讓蒯良、龐季等充滿了疑惑,陷入的尷尬的沉寂

蒯越接過劉表遞過來另一奏表,看了看,是之前蔡瑁所說,心裡咯噔一下,壞了。抬頭卻笑:“恭喜主公,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入主公囊中矣!”

蒯越接著轉頭向蔡瑁道:“不是抄的,兩奏章行文風格不一樣,字句也不一樣。且蔡軍師稱袁本初、劉玄德、主公為天時地利人和,龐士元稱劉玄德地利、主公人和,是本質不同。”

蔡瑁豈能看不出,蒯越皮笑肉不笑:“恭喜主公,得此少年英雄!臣為南郡太守,願舉之為孝廉,為一縣之長,行此奇計!”

“果真如此?”劉表嘴邊露出譏諷,冷峻的眼光,從左向右,一一掃過

諸人或低頭、或昂首,或激動或沉思……

“哈哈”

劉表忽然一笑:“準了!設宴,今日不醉不歸!”

劉表本人即天下名士,用人最重名聲、資歷,他可不相信弱冠之龐統,能獨自寫出事關全局戰略戰術的策論、奏章,猜測多半是蒯、龐兩家商量過後,推出的傑出子弟

至於為什麼會被蔡瑁從中截胡,劉表不知道,也不願知道。

論智謀,蒯越比蔡瑁強,劉表反而任命蔡瑁為鎮南大將軍軍師,自有其因。蒯良主政於內、蒯越統眾於外,若無蔡瑁,恐不能安睡也!

……

蒯良回府,第一件事,清理整頓內務,他不敢相信竟有奸細將龐統策論洩露,更不敢想象有多少機密流出蒯府,蒯氏之安危,或就在一旦。

排除審查十餘人,發現夜間外出者,乃是一個千萬出人意料之人,令蒯良左右為難

“小芳,為父萬萬沒想到,這個人竟然是你”

蒯越頭趴在抱起的手臂上,欲哭無淚,無顏見人:“你,你,如何能做出此等吃裡扒外之事?”

龐季冷冷看著前面跪著的少女,她梳著長長的辮子,身穿翠綠上衣、藍色襦裙,一張略圓的鵝蛋臉,尤顯稚嫩,皮膚潔白,顯得清純美麗。

臉上紅紅的五指印,眼睫毛上尤掛的淚痕,嘴角的血跡,不僅不減其姿色,反而顯出柔弱悽慘的美,令龐統的心被狠狠地撞了一下,露出複雜難明的神色:“叔父,蒯芳妹妹尚幼,只是一時糊塗。”

“哼!”

蒯芳倔強地仰著頭:“父親,你打。就是打死我,也不嫁給龐統!”

“他又矮,又……不好看,嫁給誰也不嫁他!”

龐統臉上驟然卡白,死死咬住的嘴角,溢位血絲,艱難地轉過身,一步一頓,向外走。

蒯越:“胡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豈容你胡鬧。快給龐世兄道歉!”

蒯良拉了拉龐統,被他掙開,又去拉龐季,不停道歉。

龐季搖頭嘆息,亦出門而去。

……

蔡瑁不待返回南郡,在襄陽就立即舉薦龐統為孝廉,以結交龐氏。

打一棒各個甜棗?蔡瑁申來的橄欖枝,龐統內心極為憤怒,直接拒絕徵辟。

“龐氏與蒯氏,再難如初,呵呵,可以用矣。”劉表遂徵辟龐統為州從事,與之談論,大悅,令其協助招募流民,護送到南郡、江夏安置,以充實地方。

張允,乃劉表之侄,任校尉,統帥數千人,也經常從北方流民中招募士卒,補充兵力。擔心龐統、龐季分權。且張允與蒯越之女蒯芳有私情,便建議劉表將龐統派往地方任職

南郡太守蔡瑁主持西攻夷洲,嫉恨龐統不從徵辟,又擔心南郡龐氏獲得過大影響力。

在蔡瑁,張允聯手下,龐統升耒陽縣長,亦令其護送流民南下安置。

耒陽,在衡陽之南,距離江陵千餘里,距離襄陽近二千裡,徹底被排除中樞之外。

……

半月後

“父親,士元行千里,見到州牧和水鏡先生,可有收穫?”龐山民乃是龐德公之子,龐統的堂兄。

龐德公:“荊州東有吳王,北有袁術、曹操,西有劉璋,四戰之地,難以得志。士元勸州牧攻打益州,以圖三分天下。”

“此計甚妙!”龐山民拍手輕呼,“未想他平日不顯山不露水,竟然有此等謀劃,我不如也。”

“一言難盡。”龐德公把經過一一說了:“蔡瑁舉薦他孝廉,他不去,蒯良、蒯越向他道歉,他亦不聽,同時得罪蔡、蒯兩家,白瞎了司馬賢弟為他揚名。太把自己當個人物,年少傲物,不知進退!”

龐山民神色一凝:“士元的確不知進退,可這兩件事情起因不在他吧。”

龐德公:“你糊塗!

要誰佔理就向著誰,官場上盡是鄭玄等經學家、縱橫家,豈有董卓、袁術、劉備等人立錐之地?

這世道,上到朝臣下到鄉里,從來誰權力大,誰影響力大,誰親朋多,誰就說了算!

蔡瑁、蒯越乃劉荊州左右臂膀、兩千石重臣,十年友情,豈是一弱冠小子能比!”

龐山民:“孩兒受教。”

“你別不服氣”龐德公:“我為士元可惜,也為你可惜!士元遷耒陽長,看似提拔,卻近流放。而你更為其牽連,不僅不得舉孝廉,官職也是難辦……”

龐山民也是暗恨:龐統不做孝廉,大可將之送給自己,堅決拒絕蔡瑁,惡了蔡家,只要蔡瑁任南郡太守,龐氏不僅無人能舉孝廉,亦將難有人徵辟為郡吏。

一損俱損,無辜躺槍

龐山民也非庸人,記憶力極好,頭腦敏銳。請求父親,備上厚禮,去見蔡瑁。

龐德公拉不下老臉,卻不禁子弟求前途。

蔡瑁見了龐山民,先是一喜,次而露出不悅:“你父如何不親來,忒看不起人。”

龐山民說盡千言萬語,蔡瑁只是不聽,但畫下兩條件:龐德公登門拜訪,龐統低頭認錯。

龐山民知道龐統決計不肯低頭,心生一計,以探望之名,尋了龐統,私下安排心腹尋龐統錯處,以為要挾。

龐統依然不肯

龐山民怒極:“幾句話也不肯說,還認我這個兄長?還認我父為族長?”

龐統:“非不願,實不能爾。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蔡瑁無恥小人,便是我低聲下氣,又豈能重用兄長?”

兩人不歡而散,龐山民遂告知蔡瑁,稱龐統不理縣務、勒索富戶,但飲酒為樂,私練士卒……

蔡瑁大喜,終使人將龐統免職去官,又徵辟龐山民為郡曹吏,表彰大義滅親之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