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土豪劉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族老十分高興,自家本是二三流家族,正常情況下,一代人裡若有幾個當上州郡屬吏就算混的好,哪個家族能出個千石縣令就要燒高香,屬於在郡縣可以橫著走的螃蟹。聽劉備說張頜能做到兩千石,張族老幾乎認定是祖上積了大德,祖墳冒青煙,決定第二天提前舉行祭拜祖先的春祀。

並破例請劉備幾人入宗祠觀禮。

劉備記得張頜在原本歷史上,最高擔任車騎將軍,是等同三公的萬石。他忍了忍,還是沒直說,如果直接宣稱張頜能做到相當於三公的萬石最高官,估計所有人都會笑話他是瘋子,吹得太過。

春秋祭祀一般殺一隻羊,三年或年度大祭祀才用羊豬一起。這次只是春祀,張家竟然土豪得殺了一頭豬、一隻羊,以少牢祭祀,以示鄭重。

之後的宴會,拿出最好豬肉的招待客人和族人享用。這年頭,沒有油菜、玉米提供植物油,最好的肉毫無疑問是富含脂肪的肥肉,只邊上有一點瘦,把劉備看得歪膩:“還是來點瘦肉吧,肥肉雖好,多吃太膩。”

張族老吃得滿嘴油膩:“我就喜歡肥肉,不塞牙齒,吃了不餓。給玄德來一盤瘦肉來。”

凌汛期還有幾天,過不了易水、巨馬水,吃慣了美食劉備實在受不了張家的廚子翻來覆去的烤、蒸、煮,親自下廚指導廚子們做了圓子湯,油渣白菜,醋溜排骨,山藥紅燒肉,並泡了幾杯茶。

張族老吃到原子湯時淚流滿面:“老夫年過五十,牙齒鬆軟,垂垂欲脫落,除了肥肉和軟面,其他東西吃不下多少。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真不知道還有多少時日。

自從上了五十,老夫一直騙自己喜歡吃肥肉,因為瘦肉、臘肉咬不動,今天才知道老夫真的喜歡吃瘦肉!嗚呼哀哉,這幾年的苦,都白過了,還請玄德可憐我這把老骨頭,把圓子的做法傳授。”

劉備:“說來也簡單,不帶皮的肥肉、瘦肉剁碎,把生薑剁成泥,用簸箕放上麵粉以水沖刷得麵筋,幹後碾碎成芡粉。將碎肉、生薑泥、芡粉、鹽用少量水混合,與蔬菜一起下鍋煮開,浮起一會就可食用。”

“好好,快記下來,以後每天我都要吃圓子湯。

這個葉子水是什麼?”

“這是茶水,可以解油,吃肉之後喝點有利於促進消化,疏解經脈。一般年老偏胖者,經脈容易堵塞,堵塞輕則疼風,重半身癱軟,最嚴重的腦部堵塞人事不知。最好沒事就喝點茶。”

“茶不是煮的嗎?”

“我這種方法是將茶炒熟,便於儲存和攜帶,隨時隨地衝熱水既可以飲用,圖個方便。”

“好東西,大家族出來的就是講究,低調中透露著奢華,平凡中有著享受。今日見到玄德,才知道三代人培養出一個世族子弟,此言不虛。。。”

幾日後,凌汛解除,劉備離開時,張族老眼淚汪汪的,但毫不猶豫的要走了僅剩的半斤茶葉,說老年人不喝茶得要命,年輕人不喝茶沒關係。劉備有些後悔把茶葉吹得神乎其神,真可謂作繭自縛。

朋友交了,生意一樣要做。張族老為人比較耿直,一千石糧食只算5萬錢,200件鐵質農具只4萬錢,還有種子、工具、兵器、木材、布匹若干,共計只收了劉備3匹騎乘好馬,皮貨若干。

不僅價格便宜,還包郵。需要道僅僅是一千石糧食,就需要二輪馬車20輛左右。劉備馬匹、車輛不夠,張族老大手一揮“送貨上門”,大方的派出十輛馬車以協助運貨。劉備實在過意不去,許諾回涿縣後再付一匹馱馬做運費。

。。。

習慣於快馬先行,一個多月以來,從涿郡到上谷,回涿郡,再到中山,安平、河間,最後回到涿郡,劉備行程約二千裡,如同連續加班的上班族,或者連續集訓備戰高考的學子,極為疲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剛剛到涿縣,興奮的劉元起興沖沖的過來:“我的天呀,你知道你賺了多少錢了?”

“不知道,至少有十萬錢吧。”

“豈止,僅僅賣馬一項,超過50萬錢!”

劉備嚇了一大跳:“真有這麼多?但這些錢是大家的,不都是我的。”

花了半天時間,細細的算起賬來,才發現經商所獲得極多,總共合計,賺了近六十萬錢。

6000石糧食,在上谷高賣,在廣陽、涿郡、右北平、遼西等地低價買回,除掉送禮請客拉關系,一共應賺約9萬錢。這是牽穆、公孫瓚、祖茂、劉備共同的利潤,按比例分賬。

實際上,只有一半的糧食是直接高賣低買,實際賺4.5萬錢。

其他一半約3000石糧食都換做貨物,其中約1500石換騎乘好馬25匹,約1100石挽馬馱馬30匹,160石換牛6頭,餘下近300石換羊、毛皮、皮革制品、弓箭若干。

不算馬匹,一石糧食在上谷換成貨物、在廣陽、涿郡等地售賣,約平均賺40錢,除去成本賺了1萬6千錢。挽馬、馱馬,賣了20匹,送了1匹給張郃家,一匹賺千五百錢,就是3萬錢。僅此兩項,就相當於單純買賣3000石糧食的利潤!

利潤最高的是騎乘好馬,賣了18匹,毛利潤50萬錢,並1千石糧食!

東漢末年,地方豪族與各級官吏勾搭成奸,官員和地方土豪合力走私、經商的風氣完全不能禁止。倒賣馬匹,尤其是好馬的利潤,如此之大,不論陶謙、公孫瓚、公孫越,祖茂,牽穆,入關時候,都會私帶少到數匹,多到十數匹,甚至數十匹騎乘馬匹入關。

要說不想獨吞,自然是騙人的。可能賺到這些錢,是靠朋友、同事、上下級共同努力,損害義氣和長久的事情,劉備做不出來。

只有錢分出去,才能安心!

當然,劉備再怎麼耿直,也絕不會捨得把50多萬錢全部拿去給合夥人均分!畢竟沒有烏敏英的關係,誰也不可能一口氣從難樓王和烏桓牧民手中買到20多匹好馬。

思慮再三,劉備決定,除了賣糧食的9萬錢,再拿出7萬錢,給祖茂3萬,公孫瓚、牽穆各2萬,做利潤分紅。再拿出10萬錢,給陶謙、公孫瓚、牽穆、曹豹等做分紅和好處費。拿出5萬分給親戚朋黨,劉元起、劉德然父子出力很多,張虎提供本金、店鋪人工、宴會、住宿,各得1萬5千,夏侯博出力不多得5千提成,其餘劉朗和同行將士,共得1萬5千勞務費。

大筆一揮,就把31萬錢劃分了出去。

當然,劉備也賺的不少,一趟生意下來,除去沿途開支,還餘近30萬錢,秒變小土豪。此外,還剩下7匹騎乘好馬,9匹挽馱馬,糧食2千石,農具、種子、車輛、兵器等若干(前幾天在涿郡,用從劉慶手上壓榨出來的7萬錢,換成1千石糧食和其他物件,另1千石從張郃家換來)。這還不算交給母親耿氏的1金、二千錢,和地契。

今日才算親身知曉,即使以兩漢之重農抑商,商人竟然還極其富有、豪擲千金的緣由。因為耕田之利十倍,經商之利百倍,從政之利無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