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衣帶詔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吃人之人,如貪狼惡虎,終究傷人,切勿與之為伍!”

受儒家影響,頗多讀書人堅持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觀點,有著骨子裡散發出的優越感。

蔡琰則更進一步,明白大漢土沃土少而人口多,想要安安穩穩實現“治人”而不“治於人”不僅自己要努力、有能力、有想法。還要比過別人,甚至踩人,騙人,吃人,才能獲得權勢、地位,才能獲得空間和資源。

君不見,孟嘗君門客三千,幾人能留名?君不見秦末關東俱起,幾十龍蛇,最終執牛耳的非貴族而一亭長?

皇帝、琅琊王、不其侯等人做之事從這個角度論,雖然急躁貪暴不符合仁德,卻常見於史書、雜記,在秩序紊亂、有人用人脯作軍糧的亂世,難以求全苛責,不可否認他們在經營上卻有些能力。

可一旦與劉備相比,把皇家錢莊與靜海錢莊相比,蔡琰就發覺劉備能把斂財與扶貧這一對矛盾處理得完美,就凸顯出皇帝、琅琊王等仍然只停留在過去的經驗中,顯得狹隘、頑固、無能、短淺……

“把內鬥勁頭拿來正當經營不好麼,拿來開拓海外市場不好麼?

朝鮮、日本、呂宋、大洋洲……

世界那麼大,日月所照之處,皆漢家兒郎、淑女安家繁衍之所!”

“琅琊王、伏完真要有進取心,相信玄德公不會容不下他們前往海外去看看。

成則做一郡之諸侯,傳之子孫,不成亦不失大商巨賈,數世富貴。

何必拘泥三公九卿之位,非要與玄德公爭雄中原與朝堂?”

回答她的是父親的一個耳光

“你豈如此作想!?”

蔡邕聽得長女一席話,既吃驚,又慍怒“早如此,又為何接受皇帝冊封?

皇帝無家事,一進一退,就是萬千人之沉浮性命,國家大事豈能兒戲?”

蔡琰不管臉上紅色的五指,倔強的仰起頭:“琅琊王號稱賢王、伏完青徐知名,對自己治下之尚且民貪暴,就他們這心術智謀能贏?

就算他們贏了,還能過二袁一關?

父親亦說板蕩而識忠奸,與人同遊方知其心性。如今入迷途未遠? 抽身而出還來得及。”

蔡邕沒想到一向當男孩養、對劉備頗有成見的長女? 態度翻轉,忽然間心懼不已,抓住長女肩膀使勁搖晃:“是不是有內幕消息? 莫非玄德要下重手?”

“我怎知道?”

“你肯定知道? 快說!

肯定是,一定是!”

“父親又如何篤定我知道?”蔡琰驚訝於蔡邕失態,心想莫不是年老糊塗了?

“琰兒演得還挺像!”蔡邕會意一笑:“玄德一向鍾情於你們姐妹,一定是你妹妹知道秘密訊息,讓你偷偷來報!

乖!都是阿父乖女兒。

阿父錯了? 不該打你。

阿父明白,你不知道,也從未給阿父說過。”

蔡邕吹著鬍鬚? 大步踏門而出太傅府

留下身後一臉呆滯的蔡琰與萬卷藏書共凌亂

……

蔡邕前往宮內? 遣開他人? 秘報於皇帝,言:“臣長女從次女處得知? 玄德不日搬師回朝,欲以皇家錢莊為藉口? 收拾琅琊王等人。

還請陛下大局為重? 萬萬勸琅琊王等收斂,勿再害民、擾民。”

劉協一張白臉氣得通紅:“玄德公安敢如是?!”

接過蔡邕呈上一摞狀書,劉協一張張翻看,瞳孔一收:“不會吧,皇家錢莊竟犯下如此多欺兒霸女之事?

朕一定,給太傅一個交待…”

蔡邕剛走,

皇帝立即將琅琊王、不其侯、董承能呼來,大發雷霆,批評他們為不體恤民生之多艱,實乃碩鼠、蛀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幾人,大呼冤枉,都說皇帝為劉備、蔡邕忽悠,偏聽偏信,誇大事實。

皇帝一向尊重蔡邕忠直,自然不信

董貴人道:“蔡公二女,一適劉備、一適陛下。蔡璇兒子都生了,蔡琰卻不遲遲不入宮。

劉備一直喜愛蔡琰,數年前更因她不惜搶婚,坊間傳聞蔡琰與劉備,欲行……”

皇帝劉協:“欲行何事?”

董貴人:“臣妾不敢說”

“朕赦免你無罪。”

“呂不韋與趙姬,黃歇與李環之故事…”

殿內忽然鴉雀無聲

伏完與伏皇後相視一眼,都驚詫萬分,不敢搭話

琅琊王眼中閃耀著忽明忽暗的光芒

雖天地寒冷,董承不停的擦汗,心裡把女兒罵個半死

劉協青筋暴露,牙齒咬得邦邦響,轉向琅琊王與伏完:“真是這樣?”

琅琊王道:“劉備與蔡貴人相識日久,不可不防”

伏完道:“蔡貴人遲遲不入宮,確實不合禮制。”

劉協只覺得被綠了,半響發出沙啞地的低吼聲:“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滅此賊!”

考慮到內外多為安東軍把持,皇帝上樓,以小刀劃破貼身宦官左手中指,拆開六條腰帶,寫下:

“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為先;尊卑之殊,君臣至重。權臣備賊,冒充宗室,擅稱皇叔,實有欺君罔上之罪。其連結黨伍,擁兵自重,敕賞封罰,提拔私人,安插宦官,刺探宮闈……

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卿等或朕之至親,或國之元老,或世代重臣,可念高祖光武創業之艱,糾合忠義烈士,殄滅奸黨,復安社稷,祖宗幸甚!

愴惶破指,血詔付卿,再三慎之,勿令有負!

建安元年冬十一月詔。”

皇帝即下樓,賜董承、伏完、琅琊王衣服各兩套、御帶各兩條

囑咐幾人:“卿等可擇機與二袁等外將聯絡,慎之慎之。”

……

皇宮本琅琊王宮擴建,並不甚大,趙雲早見得董承幾人出入,即下城樓來檢查

上次有人繞過尚書臺、越過宮禁給盧植傳詔,釀成大錯。

趙雲就越發懷疑伏完董承幾人,這次不猶豫,下令士卒搜身。

伏完道:“放肆!我等九卿之尊,安有被搜查之理。”

士卒多為幽青老卒,軍齡都在五年以上,對安東的忠誠早就刻在骨子裡,任伏完、董承、琅琊王萬般恐嚇、咒罵、威脅,依然堅定不移執行搜查命令。

把皇帝賜予的箱子、衣服、器物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對幾個男人從上到下摸了幾遍……就連鞋子都脫了,也未曾發現異狀。

趙雲只好放幾人離開。

出得宮門,董承幾個都驚出一陣冷汗,各自道了慶幸,才登車離開。

趙雲腹中狐疑不已,趕去尚書臺給蔡璇報知:“畢竟都是重臣,不可能脫光了一一檢查……”

蔡璇:“校尉可派人日夜輪班盯住幾人府衙與四門,若有人離開本城即派人跟蹤,若遠離即截獲搜查。”

資訊沒有在源頭抓住,擴散渠道就可能以冪方計,工作量、工作難度,所需人手無疑大許多倍,即便以趙雲之謹慎持重,亦感頭皮發麻:“也只能如此。”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