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師徒父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是師,玄德是徒,便是替他做個州牧,他也絕不會說半個不字!”

“青州,西北敵袁譚,西援兗州,北援幽州,南通徐豫,東行海東…

前敵之地,通衢之州,不可無重將坐鎮。”

“本公為大漢、玄德代守此州,無他意思,待陛下與玄德商議之後,必不戀棧……”

盧植對典韋等人循循善誘。

大多將官都點頭稱之是

唯典韋卻轉過臉去:“我只聽玄德公,不聽其他人!”

盧植:“諸君,玄德之門生、故吏,即我之門生故吏,難道本公會害大家?跟著皇帝陛下,跟著本公,帶好兵、打勝仗,那就對了。”

諸將道:

“盧公言之有理。”

“盧公與玄德公本是一體,但聽盧公吩咐。”

“為何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

“就是不對,卻弄不明白。”

“嘿!”典韋怒道:“誰給你們軍餉,給你們田產,誰提拔你們出入相擁豪奴成群?”

諸將道:“明白了。”

典韋:“若盧公與玄德公同來,聽誰誰吩咐?”

諸將道:“當然聽玄德公。”

盧植一張老臉氣的發黑:“把典韋來過來過來。”

那邊諸將見盧植黑臉,竊竊私語:“莫非兩公鬧彆扭了吧?”

“嘿,還真有可能”

“那我們豈非要遭殃?”

“你才知道啊”

這邊盧植儘量壓住怒氣:“天地君親師,天地之下,最大就是皇帝,其次是父母,再次是師傅。典都尉就算不相信我,也要相信皇帝陛下之詔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典韋:“我讀書少,不懂什麼大道理,不知道詔書,只知玄德公。”

盧植:“……”

盧植:“就算不知詔書,也要相信我是你主君之授業之師,絕不會對他不利。”

又將往日竇武封親戚為侯,梁驥驕橫跋扈娓娓道來:“安東掣肘皇帝,太過驕橫。玄德與陛下搶女人,派親信監督宮禁,太過跋扈,皆非人臣應為,久之必召禍患…應明主從之分,尊上下之道,恪守臣節,還權陛下……”

典韋:“我讀書少,只知道安東軍於大漢於劉協有再立之功,憑什麼要玄德和我等委屈?

要講臣節,劉協自回雒陽去講,在安東玄德最大,皇帝也要服從玄德之規矩!”

盧植大怒:“混賬,陛下名諱也喊直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是玄德一家之地!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哪有一家之臣!”

典韋:“哼哼,安東之地,每一座山,每一片土,每一條河都是玄德公帶著我們真刀真槍打下,關皇帝何干!”

盧植:“反了你!來人,把典韋壓下去砍了!”

典韋:“呵呵…”

一旁衛士多認得典韋,知其勇猛豪爽、善待士卒,多出言求情。

“父親息怒。”三子盧毓把盧植拉到一旁,湊到耳邊道:“玄德兄縱使有罪,也萬萬不能由父親來追討,否則既傷師徒之情,又壞幽州民望,盧氏豈有安身之所?

既然皇帝未能立即定玄德之罪,典韋之罪就無從談起。

何況初典兵而殺大將,不祥。

不如靜待琅琊那邊結果。”

盧植吹胡子瞪眼:“說到底,你是怕了!十四歲少年,說好聽點少年老成,其實一點銳氣沒有!你不類我。”

“父親何出此言!”盧毓當場就急哭了。

在漢代,說兒子像父親一般容貌、一般品德,大多時候是稱讚。孝武帝就因為從小牛皮哄哄與孝景帝少年一棋盤砸死淮南王世子的性格相似而受到重視,相反孝惠帝性格仁惠不被高祖所喜,常有廢長立幼之意。

盧毓應該多讀書成長時,盧植正在海東、幽州、冀州為官、領軍作戰,沒有穩定的環境和足夠時間教導,就被送入青州書院,做鄭玄的再傳弟子。缺乏父親關愛,獨立的生活,不得不面對很多問題和困難,因此性格上比兩位兄長反而更加堅韌,也更敏感,他咬著嘴唇說:“玄德公功勞卓著,普天之下不做第二人想,父親莫非因為師傅在徒弟之下而心中不平?”

盧植一巴掌把盧毓打的暈頭轉向:“逆子!你為何也像玄德、典韋一般,不尊重三綱。”

盧毓捂著臉說:“孩兒是庶出之子,並不如大兄、二兄和幼弟得父親重視。父親平日要多打些孩兒,孩兒怕也不會說出如此話來。”

“……”盧植聞言一愣,心中浮起一點內疚。

盧毓:“孩兒幼與諸葛亮等為青州書院同學。其實就是外官之人質,父親可認同?

可玄德、鄭公兄對孩兒與諸葛亮,比其他人質,頗為不同。”

盧植:“可是頗為照顧?”

盧毓:“孩兒勤工儉學之月例,與其他學生並無不同,書院之苦活累活,如清掃廁所、打掃飯堂、修建屋舍卻經常跑不掉。默寫經書錯了二個字,就被罰站半個時辰。”

盧植:“你懂什麼,嚴師出高徒。”

盧毓:“是啊,孩兒一開始,心中多不平。

直到鄭公有一次發火後嘆氣,說他沒幾年要去見孔夫子了,看到馬學傳人們生活、學習條件好了,反倒是不努力學習,心痛不已。說他恨不得將一身本事都交給我們。

孩兒發現劉業、諸葛亮等也經常被鄭公呵斥,孩兒反倒是釋然,鄭公待我們親近啊…”

盧植:“那是自然,鄭公與我同門”

盧毓:“玄德兄在青州時,常請我們用膳,但只送我們一些書籍、兵器、奇巧之物品,除了年假之前,從幾乎從來不給錢。

他常說,創業之難,難在缺乏資源、缺乏方向、缺乏經驗。守業之難,難在奢侈、難在心性。故而拜託鄭公嚴加教訓,以敦促我等成才,否則他對不起諸位父親。

求學數年,我與諸葛亮等兼職做過印刷廠工人、做過海員、做過賬房、充過民兵……

之後,玄德兄安排我等入衙門行走,為胥吏。結合之前經歷,我便能理解民間之疾苦,便能知道官府運轉之基礎,便知道技術推動工廠進步,便知道海外貿易於國之巨利、於民之生計…”

“少年老成,卻也不錯。”盧植沒想到一向不聲不響、為人忽視的三子盧毓能說出這番道理。

這才發現三子因少年時代伴隨著安東區軍擴張而成長,受安東軍影響較長子深刻得多,內心深處已認同劉備當做父兄、當做領袖。

即便是長子盧養,多多少少也有著畏懼、遲疑,何況典韋和安東將士、官吏、商賈、百姓…

盧植心中嘆息琅琊王、伏完、董承等人怕是太過樂觀了,皇帝劉協,在受到劉備多年經營、深刻影響的青徐之地,要想獲得權力,絕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

於是刷刷寫了一封信:“快馬送琅琊,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