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封皇叔,敬長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備自稱皇帝之叔父,既為高祖子孫,就不應依據姻親,而應論譜排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董承嘴依然像鴨子一樣硬:“說不定皇帝還是劉備叔父!”

誰打仗把譜帶在身上?

既無對證,董承就能把水攪混,劉備就無法自稱皇帝表舅父,董承之前失言也就無法追究,眾人不過一笑了之而已。

劉備:“備高祖子孫,中山靖王之後,自有族譜!”

楊彪:“一時半會怕也拿不出族譜,董承就給玄德陪個不是,可好?”

“玄德,老哥是個粗人,只懂帶兵打仗,不會說話,還請多包涵。這杯酒敬你。”董承臉上哪有一絲愧疚?全是得意。

“且慢!”

劉備一隻手就按住董承握酒的雙手不能動彈:“臣請樓桑劉氏族長面聖!”

“臣涿人劉珖,字子玉,拜見大漢皇帝陛下,陛下安!”劉珖鬚髮皆白,在這個年齡經常意味著經歷和智慧的國度,憑空多添了幾許信任。

皇帝:“老人家快快請起!”

劉珖卻不起來:“聽說有人懷疑我樓桑劉氏族譜?”對著西面幾人盯了個遍,“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定要跟他論個對錯……”

劉珖費力的揮舞手中柺杖,讓甄豫一陣暗笑,偷瞧董承進退無據之囧態,心中頗為暢快!董氏架空皇帝、邊緣化甄氏之時,可曾想到有今天!

蔡邕與劉珖相識,這會裝成不認識樣子,只低頭飲酒。

楊彪隱隱有些察覺劉珖意圖,但是初入安東軍,自身難保,也就越發圓滑,不涉輕易及其中。

見原本預計好的臂助都不說話,皇帝和董承無比後悔挑起“師兄弟”話題,也不能把劉珖趕出門去,只能靜靜聽下去。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郎中劉弘。

劉備乃劉弘之子也,孝景皇帝十二世孫!”

皇帝:“朕乃孝漢景帝第十三世孫,安東將軍果真朕之皇叔!”

“對族譜實乃大事,需要仔細驗證才好。”董承幾乎把嘴皮咬破,打定主意汙衊族譜是假。

劉珖卻不給董承機會:“無倫理之人豈知族譜?需德高望重之士方能驗看。”

楊彪、蔡邕知道推脫不得,翻來翻去,仔細看了半響。

蔡邕:“從筆跡掉落、絹帛老化程度看,必是流傳之物,老臣以為可信!”

楊彪:“劉雄、劉弘之名,老臣年少時曾有而聞,要沒記錯,劉雄在東郡頗有政聲,劉弘或死於黨錮…”

有蔡邕、楊彪背書,“劉皇叔”名也就定下來

……

一場宴席,皇帝對珍饈佳餚卻無甚興趣,草草吃些,即帶董承回房休息,商議對策去了。

劉燾從渡口上來來問行止,劉備即招他用餐。

劉燾一面吃一面發問:“父親為何在意一個皇叔虛名,而不趁機搬倒董承?”

“朝堂爭鬥,非兩軍對壘,入場、場外方多得多。勝未必是勝,敗未必是敗…”之前,劉備常以姓劉驕傲,常常自稱高祖子孫、中山靖王之後。

迎接皇帝後,就發現同姓不婚之劣勢,不能將女兒嫁給皇帝劉協,結為骨肉之親,就不能名正言順以外戚大將軍執政,統領文武!

當不成國舅,對“皇叔”的稱呼,劉備絕對如飢似渴,而非心血來潮。

這是與荀攸、魯肅等仔細思考,反覆推演之後,次優選擇!

大漢,最重孝道,佔據皇叔之名、姻親之實,就是佔據孝道大義!

……

按住董承之過錯,卻不往死裡打擊,就如抓住要害,拿捏皇帝投鼠忌器,不敢動彈,不能不做出讓步!

皇帝很快就使傅幹、甄豫來傳達善意,也表示死保董承決心!

劉備便約劉協再次見面,這一次沒有董承做梗,“叔侄”二人相談甚歡。

劉備:“陛下可知為何連楊彪、傅幹這些關西人也不為董承說話?”

劉協心想還不是你淫賊所至於:“朕實在不解,願聞其詳!”

劉備:“惟賢惟德惟功績可以服人心!

論德,楊彪四世三公,向有清名,即使以董卓、李傕、郭汜之肆無忌憚,亦要敬其三分。

論賢,蔡公,賈詡,劉艾皆出其右,即使傅幹名聲不顯,亦遠勝之矣!

論功,張濟、段煨、楊奉、老臣等救陛下於水深火熱之中。

董承僅因外戚就妄圖操縱朝政,天下人豈能心服?”

“惟賢惟德惟功績可以服人心,大善!”劉協連連點頭,見劉備說得口幹,便親自倒茶。

劉備:“老臣為陛下之叔,說這一席話,也堪受陛下一杯清茶。”

躲在床下的董承踢了一腳床腳,疼得、氣得雙眼噴火。

傅幹:“咦,什麼聲音?”

劉協:“沒什麼,或許是老鼠。”

劉備心知床下有人,也不揭破:“日月之行,四季變化,不因人而改。

江河向東,水之歸下,不因人而改。

民心思安,分久必合,不因人而改…

萬物皆有其性,士民皆有其心,故仁者施其德,智者竭其謀,勇者盡其力,亦所有求。”

劉協:“所求者何?”

劉備:“或行其志,或得其利,或圖其名,或富貴其家!袁紹、袁術之輩所謀者亦昌盛其族,劉表、李傕者安其地,楊奉、張燕逍遙山林…

願陛下敬長者,重德行,尊有功,親賢能,遠小人…居中持正,無欲無求,方為行王道,才能得士心,順民意,安百姓…”

這一次見面,只是一次非正式“召見”,劉備看似喋喋不休,說的話雲裡霧裡,不知所言。

每一句、每個詞,卻皆有底稿、腹稿。

實際給劉協劃出皇帝大道,以及安東的一部分底線。

皇帝也自然提出要求,首要一個就是保證董承等一幫親近之臣的地位,其次是兵權和親政之權

劉備即微微一退,承諾保留董承衛將軍之職和兵權,作為交換條件,在後續人事安排中,皇帝就大大降低主動權、話語權…

江河流不住,大河東去也,換了人間

順著黃河直下,還只在兗州地界,幾方就達成協議:

蔡邕為太傅,位列上公!

楊彪為司徒,盧植做司空

甄儼為司隸

劉備封太尉、太子少傅、安東大將軍,齊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