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臧洪知返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曹操失去了劉表牽制、劉寵支援,面對袁術就無人口、兵力和地理優勢,內部還有陳留張超這個隱患

左右為難,十分猶豫。

加上派去攻擊潁川的曹洪前為袁術麾下萇奴、劉闢等所抵擋,側面有意圖不明的劉寵,曹洪就變成孤軍一支。

曹操反應迅速,暫時放下袁紹西迎皇帝之命,令曹洪向東後退,集中兵力應對袁術,圍攻張超。

……

張超被圍數月,因劉備、袁術擊袁紹、曹操而解圍,將自己和部下家眷分送去徐揚兩州,而後率領主力南下到陳留郡與梁國交界的襄邑,以託庇於袁術。

誰能想到,曹操不去管袁術,反倒是張超躲到哪裡,就追到哪裡,再次將他圍住。

張超對部下說:“上次臧洪兵駐東郡不動,給劉備大破袁譚之機,我才僥倖逃脫。袁譚必定詆譭,袁紹必定追究臧洪。

這次,劉備為袁紹、袁譚牽制,又分兵幽州,袁術、呂布頭疼於劉表、曹操,怕沒人能救我。

不!臧洪與我託以生死,或者只有他會來救我吧!”

過了半個月,戰局依然沒有變化,部下都認為曹操從屬於袁紹,臧洪又被袁紹重用,一定不會自毀前程,遠來赴難。

張超說:“子源是天下首屈一指之義士,絕不會背棄道義恩情。只可能被袁紹限制,來不及救罷了。”

袁譚果然將丟失濟南樂安的責任,都推給臧洪不發援軍。

袁紹顧忌臧洪與劉備交好,改封臧洪為奮威校尉,解除他東郡太守職務,以文丑代之。

臧洪聽說張超再次被圍,危在旦夕,再次向袁紹哭泣,請求放過張超。

袁紹當然不答應。

入冬之後,黃河、濟水漸漸水薄,大船容易擱淺,青州水軍優勢漸漸消失。

袁譚、文丑、顏良等人,就給了青州、沛國更大軍事壓力。

這年冬天特別冷

長期作戰的袁術軍,也漸漸面臨補給困難,缺少冬衣之下向南收縮,更多龜縮在城中。

張超軍將城內民居的門窗樑柱都取下來烤火,外無援軍,使他們逐步絕望,最終發生了叛亂,為曹操攻入城內。

刺史與郡守本來並無上下關係,但曹操深恨張邈、張超,不顧念他們支援自己當上了兗州刺史,反而認為他們背叛了自己和袁紹,將俘虜的張超及其親信盡數殺盡,築京觀於城外,以警示示兗州人。

臧洪大哭於地,不再沉迷於對黨人的崇敬,認清了袁紹、曹操的真正面目。

這時候文丑已越過黃河,屯兵平原郡高唐,協助袁譚對屯兵濟南國的關羽施加壓力。

臧洪曾經在東武陽駐兵經年,舊部不少,於是藉著押運糧草的機會,率領二千射陽兵,從鄴城一路東逃,偷襲奪取了北東郡郡治東武陽,陽平、聊城等地。

臧洪宣佈他才是東郡太守,不受到袁紹統領。

派兵斷絕東武陽與蒼亭渡口,使駐紮東阿的程昱、濟北國顏良、東平國樂進與鄴城之間最近道路處於切斷狀態,事實與袁紹、曹操決裂。

同時派出使者陳容,乘船東下,聯絡青州

……

得袁術之信,要求共推光武子孫為盟主,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路豈是本心?”

劉備大笑不已,心想若孫策打下江東,袁術這會怕要興奮地稱帝了吧!

此時劉備已到了青州,邴原有些疑惑:“為何要懷疑他?”

荀攸道:“自陳勝吳廣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自度‘彼可取而代之’,春秋戰國之前士大夫階層已經打破,下克上的風氣瀰漫世間。

兄長之前與袁術相識半生,袁術之前常以‘代漢者當塗高’自寓,袁者,轅也,車行於公路之上,故而常有不臣之心。”

邴原這才明白:“怪不得,怪不得袁術膽大妄為,敢於攻打皇宮、敢於與外戚大將軍董卓作戰。

不論如何,天子尚存,還是不要另立新君為好。”

荀攸:“那是自然,可要如何回信,卻也不易。”

劉備將信仍在一旁,不易處理,就冷處理好了

皇帝遠在司隸,青州鞭長莫及,

加強安東將軍之權力,推行改革避免徐州下臣抱團抗上重演,才是更大之要務。

劉備下決心對安東境內官制改革:

其一,收太守國相之權

按照東漢的制度設計,太守縣長等地方官員直接領兵,且俸祿直接來自於郡縣,要是沒有相對獨立之都尉,完全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彷彿唐朝的節度使。

之前復都尉之職,其職權主要在軍事、驛站和刑事犯罪。而監察職責在太守、縣長、州刺史和安東將軍幕府。

劉備還打算進一步分權,首先將呂宋、邪馬臺、本州、帶方、建安等較遠之地之司法權、監察權從太守、都尉剝離,設定按察使,直接隸屬於安東將軍幕府。

犯重罪者,皆需按察使核查,死刑一般需上報安東將軍幕府。

這,就一定程度避免了太守都尉徇私枉法,避免藉助天高皇帝遠,隻手遮天。

相對獨立的監察權,少量常備獄卒,就能保證按察使獨立於太守、都尉、郡丞,成為一支重要的制衡力量。

這些都是後世常見的手段,在荀攸、邴原等看來卻是開啟了一扇窗戶。

邴原:“原來還可以這樣!”

荀攸:“兄長之規模,終能行人之未行!”

邴原立即舉一反三:“既然司法、監察可以單列以制衡,那麼糧倉也可以單列,並直屬於安東將軍幕府…”

荀攸:“水軍和軍港,亦可以直屬於安東將軍幕府,不受當地太守、都尉轄制…”

劉備:“這些只是政治、軍事手段,還可以加上經濟手段。”

荀攸:“什麼經濟手段?”

邴原:“如何加?”

劉備:“海東之郡國,每個郡國有幾樣主導產業,如夷洲之稻米、水果…遼東之鐵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建立青州、徐州這般完善的產業,尤其是冶煉、紡織、造船等技術嚴格限制和保密,使海東始終有賴於大`漢之地!

就是其二。”

劉備:“其三,職務與俸祿的相對分離。

都尉千石,騎都尉、校尉比二千石與太守、國相同

那中郎將,裨將軍、偏將軍將軍,以後雜號將軍俸祿又如何?

封無可封!

因此,軍制必須改革。”

荀攸:“然而有功者賞,有過者懲,總不可能將校尉俸祿降低?”

邴原:“可若不以文制武,手握重兵之將領立功更易,長此以往,官職俸祿必高於文官,若叛亂起來,危害更甚!”

左右為難,如何是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