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諸侯之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等了好久了,終於等到今天!

朕終可離開長安,逃脫李傕、郭汜樊籠。

起駕,回雒陽。”

出乎意料的是,衛士們都不為所動,看向賈詡、楊奉

“朕是當今天子,莫非聖旨不管用?”劉協大怒指著楊奉鼻子吼叫。

“李公有命,保護陛下。恕屬下甲冑在身,無法全禮。”楊奉態度恭敬

臉好看,事不辦。

皇帝又質問賈詡:“從大臣而不聽皇帝之命,天下豈有此等荒唐事?”

傅幹說:“幾位不如順從聖命,日後必有重賞。”

賈詡:“陛下年十三,尚未元服。東行這般國之大事,需與三公、三位將軍商討,而後方行。”

“混賬,朕要將你等免官去職!”

“陛下恕罪…”

一隊兵馬開過來

“陛下何在?”

為首者大呼,乃是李傕侄兒李利:“李公有令,兵危戰兇,護陛下返回。”

賈詡、楊奉等人如蒙大赦,急上前與李利交談。

李利轉頭呵斥傅幹:“剛才是你想搶皇帝?來人,綁了!”

傅幹:“你我同郡人,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李利抽出寶刀,直指傅幹胸口:“以為我刀不利乎?”

“哈哈哈,可笑,可笑。”

傅幹怡然不懼:“劉安東,闢地為侯,

其劍,

以遼列為鋒,齊魯為鍔,徐淮為脊,扶桑為鐔,吳越為夾

包以三夷,裹以四時;繞以東海,帶以泰山

向前則豪桀之士奮勇,用謀則智謀之士運籌,治政則賢良之士富國,監察則清廉之士奔走,安民則忠誠聖明之士竭誠。

劉安東之劍利乎!”

李利愣了愣,問賈詡:“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啥意思?”

賈詡:“哼,叫你們多讀書!安東將軍劉備,擁諸侯之劍。”

李利:“什麼是諸侯之劍?”

賈詡:“以遼東(遼水)、帶方(列水)為劍鋒,齊地、魯地為劍刃,徐州為劍脊,遙遠的扶桑為劍環,吳越之地為劍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利為之變色:“這劍得有多厲害?”

賈詡:“諸侯之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別說你我,就是李公之劍與對仗也定被壓得粉碎!

昔日劉安東只有半個青州,王允將蔡邕下獄,欲殺之。

楊彪、馬日蟬多高的地位,無論怎樣勸告,王允都不聽,堅持要殺蔡邕。

後來有人給王允送了一封信,王允氣得吹胡子瞪眼,捶胸頓足,卻不敢再殺。”

李利:“莫非這信就來自劉安東,寫了什麼,令王允這種鐵腦袋不敢動?”

賈詡:“具體寫什麼我沒看到,據傳聞:誰敢殺蔡邕,就是北走鮮卑、南逃交趾,西越西域,東到海東,劉青州必殺之,並滅其三族!”

“三族!”

李利倒吸一口涼氣,他早就失去了前幾年的銳氣,當官不過為了出入相擁、家富財多、嬌妻美眷,哪裡敢賭上三族,慚愧而退,再不敢威脅傅幹。

皇帝劉協從來沒想過向來囂張跋扈的李利像今天一樣像個鵪鶉:“安東將軍之劍厲害如此?!”

甄豫猶豫了下說:“

豈止諸侯之劍!

安東將軍跨江帶海,南北萬里,地方數萬裡,帶甲十萬,小半個周天子之劍也不過如此!”

皇帝:“朕,名為天子,實為傀儡,何時能如是?”

李傕接到李利彙報,有些猶豫疑惑,問賈詡:“安東將軍、青州牧劉備不是只有半個青州?海東、江東、徐州扶桑是這麼回事兒?”

賈詡將從傅幹、蔡邕處打聽到的戰況說了說。

李傕:“傅幹、蔡邕會不會騙我們?”

賈詡:“李公也得到了一些情報,難道不能跟這些相互印證嗎?或者說信不過傅幹、蔡邕之品德?”

李利:“對啊,此生死存亡之大事,難道他們不會騙人?”

李傕:“胡說!

傅幹乃傅公(燮)之子,傅介子後人,我本是皇甫公、傅公故吏,最清楚傅氏為人,無論如何不不會賣涼州人!

蔡公,最是性情中人,王允殺董公,長安城中上萬涼州人無人敢為董公收屍,而蔡公獨為之。幾被王允殺掉!”

李利小聲嘀咕:“叔父剛才還說他們騙人來著…”

“還不快把傅幹放了!”李傕向侄兒使了個眼色,李利急忙告罪離開。

李傕拉著賈詡繼續問:“關東就那樣好?”

賈詡:“為今之計,關中已經無法支撐官員們的俸祿、將士們的糧餉,李公還有什麼可疑惑的呢?”

李傕:“不是我疑惑,這關東之事太大,而且好幾百裡路,要是找不到給養,大軍就陷入死地!”

賈詡:“呂布,從長安離開時如同喪家之犬,只帶了一兩千人,就助袁紹擊敗了黑山賊張燕,現在又能與曹操爭奪兗州。

將軍能夠擊敗呂布,還怕關東諸侯作甚!”

李傕卻不收激:“我再想想。”

賈詡回到府中才知道出了大事。

李利的確釋放了傅幹,也不敢派人威脅蔡邕

但,對皇帝,倒是一點不懼怕。

趁賈詡與李傕商議,李利冒著天下之大不諱,不回皇宮,偷偷“護送”皇帝回李傕的塢堡。

賈詡聽說後雙眼泛出淚水:“虧我自以為頗有智謀,居然被李傕叔侄騙了。

位同三公,李傕怎麼會做出這種傻事?!”

賈詡從此知道李傕難以輔助,繼續跟著他走下去很可能粉身碎骨,禍及家族。於是閉門謝客不再參與任何事情。

這邊李傕、李利劫持了皇帝還不滿足,還派出士卒,將皇宮內的糧食財寶洗劫一空,將宮女全部分給有功將士。

李傕軍士氣大陣,加之又打著皇帝的旗號,策反了樊稠麾下校尉,遂大敗樊稠。

樊稠只帥二千餘人逃出長安,奔藍田武關而走。

李傕勝了一場,繼續召集涼州眾人聚會,以展示威風

這邊郭汜的妻子吹著枕邊風:“樊稠與李傕相識的時間比夫君更久,李傕只是因為懷疑,就不顧及昔日恩義,準備當堂斬殺樊稠,夫君還是小心為上!”

郭汜十分懼怕,於是多次不赴宴

一來二去,加上朱儁等人挑撥離間,李傕、郭汜就打起來,長安城內流血漂櫓…

擔心李傕運挾持皇帝,用其名義策反麾下將士,郭汜於是扣押頗多大臣,他認為皇帝只要失去大臣就再也不能發號施令,李傕就無計可施。

於是皇帝威信掃地,大臣無尊卑可言,長安無秩序可守,整個關中亂成一團。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