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諸葛亮步鷙陸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刺史,司監察、軍事,

需有

縱觀全域性之格局,

獨當一面之威望,

歷宦各職之經驗,

領兵作戰之勇毅。

揚州地帶山河,戰事頻繁,豪族桀驁,百姓輕狡。

業兒年齡太小,功勞不顯,智慧不高,暫非統籌兼顧此州之人選。”

大婦王榮的說法,很多來自於張昭、任旐、邴原等重臣,他們反對將不滿二十的劉業直接從縣丞提拔為刺史,同時也擔心建業直面袁術控制的廬江、九江,軍事壓力過大。

一般而言,十幾歲的年齡,智商與成人無異,甚至更加活躍有創造性,情商卻遠遠不及,因為在有限的生命當中,缺乏足夠歷練,生活經歷單一,也缺乏足夠的社會關系。

對王榮的看法,劉備是認同的:“拔苗助長,實非善計。”

於是以劉業為丹徒縣長。

劉業收到任命同時,也聽說了其中曲折,他生性穩重,倒是沒有一絲沮喪,對兩個伴讀諸葛亮、陸遜說:

“父親讓我改名業,而秣陵北面的新郡城名建業。

父親是以我之名為城命名,亦或是以城名給我改名?”

諸葛亮說:“不管怎樣,都是對兄長的愛護與重視。”

陸遜:“傳聞君侯本來打算把丹徒改為鎮江,升為大縣,後因為任命少君為丹徒長而暫緩。”

“鎮江?!”

幾個少年對視一眼,都難免震驚

步鷙輕輕的敲著桌子,等幾個人都看向他,才說:“多半是真的,前任和現任毗陵典農校尉要求在江南原有水軍基礎上,設幾營水師。前些天君侯任命徐盛為鎮江水師都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都尉啊!”

幾個少年注意力顯然不在“鎮江”二字上,而轉為對徐盛的豔羨。

陸遜:“你兄長也不過縣長,徐盛年紀輕輕就是都尉,可了不得!”

“我兄長可是地地道道的孝廉!”諸葛亮仰著頭,難免露出一絲驕傲。

去年酈炎剛一到任琅琊太守,就推薦虛歲二十一的諸葛瑾為孝廉,現下諸葛玄又做了泰山太守,諸葛亮繼母徐萱之同族徐奕,為呂宋都尉、亭侯。

投靠劉備不到十年,諸葛家就以可見的速度爆發成長,後來居上,壓了淮浦陳氏、海西糜氏、東海王氏一頭,隱隱成為徐州第一世家。

步鷙有些豔羨更有些嫉妒,前些日子他家長輩欲將族妹步練師嫁於劉業,而諸葛玄、徐萱亦欲將諸葛亮的姐姐嫁給劉業。

劉業本人一眼就看上了姝麗絕倫、乖巧柔美的步練師。王榮卻傾向於諸葛家的女兒,個高、臀圓,家族男子又都滿腹經綸,一定好生、易養、善教。

母子兩有些爭執。諸葛與步氏也多少有些矛盾,諸葛亮跟步鷙兩個更互相看不對眼。

王榮、劉業都爭取劉備意見,劉備心裡想的是給娶個幽州或青州女子,最中意的是不其侯伏完之女伏壽,不其侯是縣侯,伏壽之母是孝桓帝長女陽安長公主劉華。

伏完之前自恃身份,不服劉備,現下隨著皇室傾頹,已近軟化。

結親正好化解恩怨,能讓劉業的子孫與東漢皇室取得血脈上的聯絡,為之後一些大事鋪平道路。此外可以拉攏青州官將,使後院更加平衡,不論王榮,還是邴原、任旐、劉繇、太史慈自然都是支援。

沒想到袁術嫁女求和,打亂了原有計劃。

伏完和諸葛玄擔心輿論,都不願意女兒(侄女)做側室,兩門親事就擱置。

步鷙胸有城府,悄悄勸族人,說步氏只是普通豪族,將步練師嫁給劉業為側室,也是好的。要不能抓住這次機會,步氏始終為侷限郡縣之普通豪族,難以崛起。

娶妻尚德,納妾取色。

王榮這次倒是蠻高興的同意了,行了文定之禮。只需袁氏女過門,就給步練師操辦。

諸葛亮對步鷙就更為不滿,幾乎要指著他的鼻子吼“奸猾”“倖臣”

步鷙反唇相譏:“諸葛家莫非不是外戚?”

兩人年少氣盛,也都沒有像原本歷史中那樣顛沛流離,經歷艱苦,故而互不相讓,處處針鋒相對。倒是陸遜性格柔和些,居中勸和。

對屬(伴)官(伴)們的競爭,劉業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卻不說破。

作為嫡長子,劉業處處學習模仿父親,最大的感受,就是父親做事天馬行空卻又務求實效,用人重賢又親朋並舉,往往既在預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劉業有意將將競爭引導到良性軌道上:“我是丹徒縣長,兼別部司馬,卿等皆親近之士,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都出出主意,如何治縣、練兵,有了成效才能提升,諸位也都有功勞。”

步鷙、諸葛亮、陸遜都是大家子弟,深知在這大爭之世,誰也沒有自家親朋故舊更可靠。就比如陶應,雖然才具普通,因為陶謙的原因需要扶持,劉備就會讓陶應歷任多職,積累智慧、功績和人脈,待時機成熟再與提拔。

陸遜作為劉業的預備妹夫,年齡雖小,最有大局意識:“估計陶應任建業令只是暫時。少君只要幹出成績,就能接替建業令!

劉業與建業,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同,只要編一些傳言,相信不少世家豪族、勇士商人會慕名而來。

有人有錢好做事,如擴大開墾、建設道路、擴建城池皆是功勞。短則幾年,就可有郡守國相之位”

步鷙:“大善,而後組織民壯剿撫山越,引誘到平原上,一可充實戶籍,二可練出一支精兵。三嘛,我等也好追隨驥尾,水漲船高,仕途也都容易些。”

劉業點頭稱是:“兩位果然有州郡之才!”

諸葛亮:“可笑,步子山說的是之後的事兒。現在先治好丹徒才是正經。”

步鷙:“我倒是要聽聽你有何高見。”

諸葛亮早就找兄長諸葛瑾、叔父諸葛玄做了功課:

“君侯最喜歡修渠屯田,可建議毗陵校尉(劉德然)將丹徒到區阿之河挖深,接入太湖,則太湖周邊之糧,都可經過丹徒、廣陵運往淮安。

開挖河渠,兩岸都可灌溉,必糧食充盈,此其一也。

糧船商旅過境,丹徒之商業必然繁榮,商稅、卡稅必多,府庫富裕,此其二。

有前兩者,丹徒就可升級為大縣,少君升為千石,此其三。

君侯北伐中原,而少君坐鎮鎮江,督促江東之糧餉、兵丁不絕,君侯必喜,或以少君鎮守江東,則世子之名坐實,此其四!”

劉業歡喜過望:“卿等皆國士,是我的狐偃、趙衰、先軫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