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春天的一把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滾滾青煙如同起伏不定的海水,烏黑大片房屋訴說著悲情,凌亂的原野散佈屍體兵甲,偶爾幾聲慘叫來自重傷的士卒

祁胭脂穿黑色鱗甲,外罩的紅色大麾有些破損,登上靜海北城樓,在祁黃芩幫助下拔掉甲葉嵌的幾支箭矢,氣呼呼的說:“近20年心血,給公孫瓚一把火燒了一半,你不心疼?”

劉備踢了踢腳邊佈滿凹陷的盾牌和頭盔,轉頭注視著她藍棕色的眼睛,溫柔的笑了:“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不付出點代價,劉虞豈能放過盧師,鮮于輔也不會放鬆防備。”

祁胭脂如畫柳眉往上挑了一挑:“不該我們出孩子。”

回答她的只有沉默,劉備轉頭看向藍色的天空和大海。

一股憂鬱氣息瀰漫在眾人,在廣闊無垠的藍色中,渲染地眾人盡無語凝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子玉肩部、大腿負傷,咧著嘴笑罵著打破沉默:“這才一‘點’代價?我也心疼的要死,你個敗家子,如何捨得。”

那語氣,與其說是嘛,不如說是誇。

祁胭脂:“對啊,你怎麼就不提醒公孫瓚少點燃些房子?”

荀攸想說婦人之人,話到嘴邊又咽下去,面前這位祁夫人乃不讓鬚眉之英勇女帥:“估摸著劉虞為了顯示他的仁慈,又考慮到此地以後是他治下重要稅源,幾乎沒拆多少城外房屋做營寨,就借用工坊、倉庫、寺廟、民居屯兵。

方便倒是方便,燒起來就更狼狽。那可是五萬人,一夜間敗散大半!”

昨天夜裡,

城外的援軍從密道進入靜海劉家內堡,在劉子玉、徐榮帶領下半夜殺出,將駐紮在城樓、縣衙中的鮮于輔部五千人打的大敗。

同時,潛伏在巨馬水南面、易水北面的公孫瓚,早早遣公孫範、公孫續渡過巨馬水,埋伏在靜海城西北側,田楷、鄒丹從東北面,劉備祁胭脂等人從東面登陸。

眾人見城內喊殺聲起,立即一一齊殺出。海邊夜晚風多從陸地吹向海洋,從西北吹向東南,公孫瓚順風放火,衝殺城外的齊周、鮮于銀,田楷鄒丹、劉備祁胭脂亦鼓譟齊攻。

鮮于輔、齊周、鮮于銀士卒,在黑夜之中,不知敵軍多少,只聽到四周都是密集的鼓聲、燃燒的火焰、如同飛蝗的箭矢。遂大亂。

只可惜昨天下午劉虞就已離開,鮮于輔、齊周、鮮于銀也乘黑夜逃走。

一戰而殺敵四千餘、俘虜一萬三千餘,盡得其輜重。

“若非放火,我們傷亡也不會不到一千。”

劉備接過話頭:“人口、工匠、百姓或者遷走、或者早已逃亡。正所謂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失地存人,人地兩得!”

祁胭脂:“為何又不乘勝追擊?”

劉備:“剩下是公孫兄的事,不先換到臨榆關,要是他打敗劉虞、一統幽州,不認賬了,我們如何是好?”

荀攸:“你們何時件兄長真吃過虧?哪次吃了虧,回頭不都成倍賺回來!”

公孫瓚之前受傷頗重,身體未能完全恢復,作戰半夜早就疲憊不堪,已在靜海睡下。派出追擊的,乃是田楷、鄒丹、公孫續等人。

劉子玉回憶,劉備從樓桑劉氏、到靜海、再到青州、海東,一路走來,步步為營,智勇雙全,關鍵是眾人還稱仁德,真不簡單:“從小就機靈。”

……

當天夜裡

公孫瓚神采奕奕在劉家堡塢內大擺筵席

不過這主客已變,劉家堡塢已“借”給了公孫家。劉家只保留巨馬水南側、易水北側三角洲中一座支堡、幾處港口。

公孫瓚:“今日之勝,全乃賢弟之功。賢弟先為靜海後,後加封涿侯爵,靜海、涿縣都是你的封地,我保證幾年後一定還!”

祁胭脂:“好叫兄長知曉,本君乃是海津君,在渤海郡北部還有一塊封地。”

公孫瓚刷刷刷寫下協議:“那是自然,渤海之地自然還是弟妹的。”

當初公孫瓚要換靜海,劉備提出用臨榆換,前者一眼看出意圖,猶豫不決。

公孫瓚自從得了渤海、河間國,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指揮所、大本營。

後決定在燕趙西交的冀州易縣(雄縣西北)駐城塞群,稱之為“易京”。

易京西近太行山,北接巨馬水,南近易水,東近雍奴藪(海西低地)邊緣,在一年中大部分時候,巨馬水、易水水量大,周邊湖泊較多,不結冰,且並不缺乏道路,具有極好的防禦條件和交通條件。

巨馬水、易水、帶來的肥沃泥土,堆積在兩水之間的狹長平原,特別適合耕種,茂盛的草木也特別適合馬牛放牧。

易京掌握這片狹長平原的西端,靜海就掌握著東端,而薊縣與兩者接近構成等邊三角形!

薊縣、易京、靜海就是整個燕趙之地穩定的三角!

不錯,易京周邊,在1800年後有著更加響亮的名字“雄安新區”!靜海是天津,薊縣是北京!公孫瓚的的智慧和軍事地理,竟然與1800年後的國家戰略不謀而合。

“薊縣、易京、靜海”三角,也是劉備篤定公孫瓚一定會答應換臨榆之原因:劉虞要掌握薊縣、靜海,就對公孫瓚形成切割之勢,公孫瓚要掌握易京、靜海,就對劉虞形成包圍之事!

還是謀士關靖說的好:燕趙之地遠比遼西遼東富饒,靜海換臨榆,不虧!

公孫瓚也想清楚了,遼東屬於公孫度,雖名義上都是公孫家,畢竟公孫度只是公孫瓚大哥養子,與公孫瓚從小就疏離,還爭過家主之為,聽宣不聽調也是常有。

慷他人之慨,何如?

“爽”!

所以,公孫瓚也只答應“借”臨榆給劉備,並且不干涉與公孫度父子的戰爭。至於遼西走廊、遼東屬國,公孫瓚明確拒絕了,而是交給劉備一封信寫給公孫度之私函。

……

留劉子玉於靜海,遣從兄弟、都尉劉朗移民臨榆、

劉備卻未前往臨榆。

渤海的沿海洋流是逆時針,春天多吹東南風,劉備的萬餘士卒、數萬百姓,做出向南迴青州的假象,既迷惑了公孫瓚,又迷惑了公孫度只探子。

南行一日後,避開沿海洋流,改向東北航行,借東南風之威,直插遼南平郭縣,將靜海之民多解除安裝於此,分發土地,抓緊種子春粟、春麥。

“君候”“父親”

關羽、劉燾率領遼南、樂浪、帶方之兵1萬餘,早已等在此處。此處還有一支艦隊,由牽招率領,乃是青州援軍數千。

要是不能徹底解決公孫度在背後捅刀子的問題,劉備憑什麼做出巨大犧牲?不如讓放任劉虞、公孫瓚、袁紹互毆,自己騰出手來解決公孫度。

要臨榆是明修棧道,偷襲遼東才是暗度陳倉!

當數萬士卒、數百艦船抵達遼東城外,

站在城樓上的公孫度父子,還能談笑風生:“只要守住十五日,我那叔父(公孫瓚)一定會調停,或者直接派兵來助。”

直到遼西公孫氏族人打著白旗,送上公孫瓚一封信 cv

公孫度幾乎嚇得從城牆上掉下來:“公孫瓚以叔父身份要我顧全大局?!憑什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