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初平三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是一個動盪之年

諸多足以扭轉東大陸走向的大事發生。

先是袁術派遣孫堅攻擊劉表,孫堅勝黃祖於南陽南部樊城、鄧縣附近,進圍襄陽。

經過劉表的整修,襄陽北臨漢水,南近峴山,引襄水(檀溪)、漢水為池,東、南、西護城河皆寬達百米,城牆高大堅固,遠非孫堅昔日會盟經過時候可比。

孫堅圍攻一月,傷亡慘重,而蔡瑁統帥的水軍依舊能夠不斷運入給養。

黃祖召集江夏兵、江夏蠻返回支援襄陽。

孫堅因對黃祖屢勝,越發趾高氣昂,不把黃祖放在眼裡,不料驕兵必敗,追擊中龐季、黃承彥之計,被強弓硬弩射殺於山林中。

江東猛虎,屢次上演斬將奪旗的孫堅,倒在他生前絲毫看不上的黃祖面前,孫黃兩家的糾葛,從此時開始。

而後劉表遣黃忠、蔡瑁、劉琦等攻擊士氣低落的孫堅軍,破而走之。

若不是孫堅故吏長沙桓階求情,屍首也找不回來,當然也與劉表仁義,並無乾淨殺絕之意有關。

孫堅雖死,袁術依然信任孫家,任命孫堅之兄孫羌子孫賁接替豫州刺史,倒不是袁術不重視孫策,而是孫策年方18,雖驍勇,威望、資歷都不足以統眾。

孫堅死後,袁術失去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北部荊州,只好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豫州、兗州。沒想打卻阻了一群人返鄉之路。

。。。

董卓遣女婿牛輔將兵屯陝,牛輔聽聞孫堅戰死,大喜過望:“關東諸將,我所畏懼唯孫堅,今孫堅已死,我有何懼。”

於是親帥李傕、郭汜等數萬人,擊破駐守中牟的朱儁,緊接著大掠陳留、潁川諸縣,所過多耍殺虜。

韓馥長子被打斷雙腿後,劉子惠等人東歸劉備、甄儼,袁紹對韓馥看管越發嚴密。

韓馥更加憂愁恐懼,後悔沒有隨同劉子惠逃走,向袁紹請求迴歸潁川老家。

謀士沮授、田豐認為,韓馥老在眼前晃,安撫不好容易被人詬病,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袁紹也脫不開關係。

袁紹因此同意了,不僅允許韓馥帶走原有財物,還送了不少禮物,足足裝走了一艘船。

韓馥的離開,讓袁紹長出一口氣,彷彿今後就擺脫其陰影:“故冀州刺史王芬,乃黨人中堅,經營冀州4個年頭,因此多有佈置,廣澤恩惠,這也是眾多冀州人能投靠本公的原因!也是本宮能辨別冀州之士良莠、忠奸的原因!

冀州,本就是黨人之冀州,本就是本公之冀州!

只是萬萬沒想到,韓馥在冀州時間不長,竟能得到眾多人士支援。耿武、潘鳳、趙浮之徒,竟然背本公而向韓馥,真真是不可理喻!”

韓馥經東郡,南下陳留,因為牛輔、李傕的到來,道路不通,環境不安,戰鬥多發,遂暫時在陳留太守張邈處住下。

荀諶曾經與眾人一起勸告韓馥讓冀州牧給袁紹,心中有愧,便讓兄弟荀彧等人一路“護送”,既是護送也是監視。

荀彧的妻子乃中常侍唐玹之女,說他是地地道道的宦官黨,也沒誰不相信。因此雖然才高八斗,表面上被袁紹待若上賓,實際上不得袁紹欣賞,只是備在坐席。

荀彧早就生了去意,乾脆投靠同樣身背宦官黨烙印、領東郡太守曹操,曹操之太守乃袁紹所表、是袁紹屬下,荀彧此舉自然能得袁紹允許,還任命他為東郡郡丞。

袁紹反倒是對荀攸看中非常,屢次遣人送信,邀請荀攸前往,並許諾了太守之高位,誰叫荀攸之祖父生前是地地道道的黨人+名士+二千石高官!

以袁紹盟主、天下黨人領袖、四世三公、領冀州刺史等身份,三番五次邀請,鮮有人能拒絕。

袁紹也有這種自信!

不僅如此,投靠曹操的荀彧也邀請荀攸共同輔佐曹操。

若非劉備早有安排,讓荀攸取了從妹劉九九,還真難說。

劉備現在亦極有自信荀攸能心甘情願地留下,因為荀攸收到信,每次也不隱瞞,都拿給劉備看。

荀攸曾說:“袁紹之信多有炫耀、威脅之意,自以為領冀州刺史掌握半個冀州就能兼併天下!”

劉備笑言:“別說半個,就是一個冀州,只要有劉虞、公孫瓚任一人在,也不足為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青州狹窄,遠不及冀州物產豐盛、人口繁多。

袁紹派出間諜,且從故樂浪太守張歧處打聽了許多關於朝鮮半島的知識,知道樂浪郡是擁有數十萬人口的中等郡。

張歧認為佔據一個民族混雜的邊郡,需要不斷給其輸血,這也是袁紹自信能在未來擊敗劉虞公孫瓚劉備的原因。

可是袁紹、曹操、荀彧等並不知道張歧經驗已經是老黃歷!

護東夷將軍擁有的不止樂浪一郡,而是海東三郡--樂浪、帶方、夷洲,加上與日本、北呂宋的海洋貿易、海外殖民,劉備有極大的回旋餘地!

荀攸認為:“袁紹有統一天下的眼光和手段,卻沒有相應的度量,何進、袁隗皆有提拔之恩,被他置於死地,韓馥讓冀州,被他盡奪所領,趕到陳留。其人心胸如此狹窄,潁川之士怎會甘為之所用!”

荀攸建議利用這種資訊不對等,與袁紹虛與委蛇,套取情報。

對荀彧的勸說,荀攸又是另一個辦法,誠懇地勸告他看人得看心性,曹操性格殘忍,用法嚴峻,做事急躁,可以同患難,不能共富貴,非明主!就算要投靠,也要投靠強大的袁紹或者袁術。

“我勸他,他反過來卻勸我。”荀彧收到回信,啞然失笑,“我與曹府君一見如故,怎可能棄他而去?只可惜汝潁雖多奇士,擅長奇謀、情報者卻不多。”

荀彧思索半響寫下兩個名字“戲忠字志才”“郭嘉字奉孝”:“有此兩人,別說東郡,就是兗州也足以安!”

千里之外的青州,荀攸卻憂心忡忡:“兄長雖然不疑我,但荀家多人在袁紹一方,誠可慮也!

幽州乃兄長根本、核心,冀州、青州之士分別略有抱團之苗頭,要是今後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我怕是難以久居幕府長史之位!

“內舉不避親,就從我叔父、從弟開始罷!”

荀攸叔父荀衢,堂兄弟荀祈都是飽學之士,前者做個郡丞、縣令綽綽有餘,後者年紀雖輕,名聲不顯,可先為州從事,協助理事。荀攸下定決心後,亦向劉備推薦了幾位豫州、幽州的人才,沒料到卻與舉薦潁川之士的荀彧想到一塊,潁川之士竟然因此分裂,此是後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