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王匡一死皆大歡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岱在消滅喬瑁完全掌握東郡之後,一改往日的進攻戰略,化身伏地魔,向東收縮,張邈、張超亦向南收縮。

曹操從揚州募兵還兗州後,沒有了前兩者在錢糧上的支援,遂北上投靠袁紹。同時,鮑信、鮑忠,袁遺等忙著對付黃巾。

雒陽諸位彈冠相慶,慶祝酸棗盟軍事實上已經不存在!

可是,雒陽之圍並未解除。

東郡、陳留之兵雖然後撤,依然控制了雒陽通往黃河以南各郡的河渠驛道。

袁紹要求盟軍在青州收縮、在兗州收縮的同時,實際上將更多部隊集中在河內,河內與雒陽有超過兩百裡的交界線,能夠透過人數在拉鋸戰和消耗戰中,有效攤薄董卓軍防守密度,增加董卓軍物資消耗,盟軍對雒陽的壓力反而大大增加了。

吸取之前戰敗的教訓,袁紹重新組織了河內部隊:幷州雲中人張楊募兵歸附,其屬下包括上千邊地騎兵;又收買了南匈奴,增加數千胡騎。雖然關東軍多敗仗,但越打越強,人越打越多,而且補足了騎兵短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因為青州黃巾過泰山、入兗州、豫州,扯住了王匡募兵西歸的腳步,加入到鮑信、袁遺對黃巾的戰鬥中,沒能立即返回。袁紹自領大軍向前,並以曹操統帥部分河內兵馬、鞠義統帥的冀州兵等為側翼,全力向西,步步壓縮董卓軍在河內的空間。

董卓當然不甘心,繼續派兵來奪河內。曹操採用騷擾練兵等方式,使得董卓兵過河之後,屢次被伏擊。此時,河內再次聚集、打造大批船隻,董卓方和敖倉的趙雲、傅幹、宋波在水軍上並無任何優勢。久而久之,董卓的部下,便不敢過越過黃河北上。

。。。

經過一個多月戰鬥,青州黃巾西進主力被限制在濟北、東平、山陽等郡國,王匡終於能抽出手募兵返回。

路過東郡、陳留郡,分別與劉岱、張邈、張超把酒言歡,四人及其部眾都對無休止的戰爭產生厭倦,相互訴苦,也對前途和目標有所動搖,都又一些怨言。

不知怎的就傳入袁紹、曹操耳中。

之前

董卓派遣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說解關東聯盟軍,袁紹使河內太守王匡將胡母班、王瑰、吳循盡數殺之。袁術也捕殺了陰修。

只有潁川韓融因為年老德昭,又是冀州刺史韓馥的族人因而得免。

執金吾泰山胡母班乃是與張邈齊名的八廚之一,也是王匡的妹夫,妥妥的資深黨人一位。陰修是陰麗華一族後裔,曾任潁川太守,察舉功曹鍾繇、荀彧、張禮、荀攸等為孝廉、上計吏,郭圖為吏,是黨人、宦官、雒陽都認可的大名士。吳循、王瑰也都是德行昭烈的名士。

數名九卿級別人被殺,表明袁紹的態度:絕不議和,與董卓不共在天,人擋殺人,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此舉在關東關西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關東士人在畏懼的同時,多有腹誹。尤其是河內人道路以目相囑,大批大批地逃亡進入幷州,不少落草為寇,大大增強了張燕等幷州起義軍的力量。大批在雒陽為官的關東士人堅定了與關東盟軍對抗到底的決心,大批人關西士人下決心與關東盟軍不死不休。

。。。

190年冬,王匡再次率領生力軍進屯河內,協助袁紹幾乎一舉將黃河北岸的董卓軍趕回雒陽、河東。

曹操不甘心王匡取代自己的地位,又貪圖王匡手上戰鬥力極強的泰山兵,悄悄派人和胡母班的親戚、其他受害人親屬聯絡說:“王匡屢敗喪師,此為不武!對河內富戶屢次勒索,小罪判重刑,此為不仁!殺姻親,此為不義!如此不仁不義不武之人,殺之無豫!”

胡母班的親戚對王匡十分仇恨,雙方商定,利用王匡俠義、待人誠懇、戒備不嚴的特點,由曹操的部下想辦法讓胡母班的門客混入親戚中。不久,借王匡過來看望胡母班的子女之,門客與胡母班一同襲擊了王匡。

王匡,這個高光時刻為袁紹殺滅宦官立下汗馬功勞的豪俠

這個對抗董卓提供大批士卒的泰山兵統帥

這個勒索富豪以供軍資產的河內太守

這個為了袁紹不惜殺掉妹夫的儈子手

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自己姻親手上,死在隊友曹操手上,毫無疑問是極大的諷刺。

正印一句話,濫殺無辜者,人恆殺之!

身在青州,同是泰山人的於禁,在得知王匡被刺身亡後,感慨道:“王匡的一生,前半生慷慨,後半生吝嗇;前半生寬仁,後半生刻薄;前半生仁義守禮,後半生不擇手段;前半生屢次救人危難,後半生濫殺無辜。真搞不通,人怎麼會變成這樣。”

陳紀:“權力使人腐化,慾望使人瘋狂!”

王匡之前的好友,蔡邕上書祝賀董卓,猛烈批評王匡:王匡派遣屬官刺探管理百姓,若有小罪,立即抓捕,嚴刑拷打以圖錢穀贖罪,遲疑不給的就夷人宗族、滅人家庭,可謂暴虐至極。今死矣,乃國之大幸,民之大幸。

正如蔡邕所言,王匡的死輕如毫毛,承擔了河內人一段時間所有的歡笑點,令河內百姓拍手稱快,如同過節!令被他勒索過殘殺過的世家豪族,無不燒香弔唁自家亡魂。

袁紹只是處置了刺客,並未追究幕後的曹操,雖然他隱約知道曹操做了“壞事”,但一個死去的王匡絕不如一個或者的曹操,而且河內士庶的憤怒需要有人承擔。

可曹操沒有預料到的是,殺王匡,並未收編到泰山兵。

顏良所率的泰山兵,與韓浩等率領的河內兵直接投靠了袁紹,袁紹為王匡舉行了盛大的弔唁儀式,以收人心,之後自領車騎將軍、河內太守!

曹操又請為濟陰太守,這是袁紹之前的職務,袁紹不許,而以堂弟袁敘(同父異母的親弟)為濟陰太守。為了安撫曹操,將河內兵中的千人分給他。

曹操雖勢力有所擴充套件,依然不高興。痛定思痛,分析沒有達到目的的關鍵原因是自己隸屬於袁紹屬下,名聲不夠顯著,又沒地盤。回想昔日任濟南相卻辭職,越發嘆息後悔,越發想謀求安身之地。

亂世之中,有兵,有糧最重要。曹操幾乎每天住在軍營,白天操練士卒,早上傍晚召開會議,晚上夜讀兵書,研究地理,將自己的三千士卒牢牢抓在手裡,力爭早日練成精銳。

。。。

北線袁紹牽制了董卓軍主力,就給南線的袁術、孫堅創造了機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