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青州改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關東盟軍與董卓,關東盟軍內部的矛盾還年將持續,基於這個外部環境,青州就能夠獲得喘息、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而,一件大事打亂了劉備的計劃:前任青州刺史焦和率部返回青州,一舉擊潰濟南國肆虐的黃巾,入駐郡治東平陵,連帶著主要在黃河北岸的平原郡也納入囊中。

劉備大驚失色:“焦和軍何時戰鬥力變得如此強悍?”

東平陵西面的歷城,後世叫濟南,控制了泰山與濟水之間的交通要道路,是青州兗州交界要害,一直為青州黃巾大帥張饒佔據。

劉備從敖倉返回,本想一舉平定泰山以北、黃河之南所有黃巾,因為公孫度的牽制,在平定樂安郡後,只好先行北上遼東。暫時將張饒、管亥等人留給濟南郡、齊國自己對付。

沒想到慢幾天就失去了三郡!

荀攸:“據最新消息,焦和並未親自率軍作戰,負責指揮至少有這幾個人:濟北相鮑信、鮑信三弟鮑忠,袁紹之弟袁敘,軍司馬泰山顏良、南陽文丑。”

劉備倒吸一口涼氣:“這虧吃的不冤枉,袁紹竟然把精銳全都派來了。”

荀攸:“固守城池的齊國相蔡伯起,開臨淄城門,放縱焦和軍入城,才是齊國落入敵手的主因。”

劉備:“蔡伯起為何不喜歡我軍而接受焦和軍?”

荀攸:“現在想來,估計有幾個原因:

蔡伯起是南陽人,袁紹部下許攸、文丑等都是南陽人,且南陽為袁紹之弟袁術所佔據。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蔡伯起與南郡襄陽人蔡諷是遠親,蔡諷之子蔡瑁又與袁紹、曹操等同為公卿子弟,早就有交情。”

心知這就是人脈,劉備有些鬱悶!世家大族往往有潛藏背後的各種令人想不到的關係,不為外人道,又在關鍵時刻冒出來出來,足夠致人死命!

劉備:“濟南太守劉琬又是什麼情況?”

邴原:“劉琬是東海王劉強之後、現任東海王劉祗之子,幽州牧劉虞亦東海王之後。

如今,袁紹多次表態將推劉虞為皇帝,劉虞派出騎兵南下資助袁紹、袁術、劉岱,袁紹與劉虞近似於結盟!”

劉備:“號稱忠誠的劉虞也禁不起大位的誘惑,權力使人昏頭,可惜!可嘆!”

孫邵安慰道:“幸虧有遼南之麥為補充,要不然就虧大了!”

擊敗公孫度後,即使有公孫瓚調和,青州軍也不可能不索取補償,相比於公孫度慢騰騰地還債,青州將士更喜歡直接的方式:大批軍隊還部屬在遼東南部的平郭、汶縣一線,在這青黃交替,麥穗漸漸熟之時,等著收遼東之麥!

美其名曰: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

任旐提出了新問題:“劉琬、蔡伯起、劉虞,皆叛我歸袁,北海相孔融會不會也?”

好幾個幕僚臉色都變了變,不敢想象惡果。要是北海再倒戈,青州刺史就真退化成東萊太守,暫時接替關羽屯兵劇縣附近的昌霸部數千也將陷入四面受敵!

劉備:“不會,孔北海尊崇皇室,守信重義,必不背我!”

話音未落,門亭長柳青道:“北海相孔融求見。”

眾人都長吁一口。

孔融指著一個被綁得死死的文士:“這劉義遜,虧他還是漢室子孫,竟然勸我投靠託庇於‘大國’”

郗慮:“劉義遜,如何是大國?”

劉義遜:“車騎將軍袁紹、後將軍袁術、兗州刺史劉岱,皆海內俊傑,結盟討賊,得眾州郡之助,黨人是大國!”

郗慮:“我呸!賣主求榮的傢伙,身為青州人,竟然勾結外人圖謀孔北海、劉青州。”

劉義遜:“良臣擇明主而侍,袁車騎寬宏有度。。。”

孔融:“來人,把他拉下去砍了。”

周邊虎賁見劉備點頭,將之拖下去,劉義遜嚇得尿溼了褲子:“你不能殺我,我是北海王後裔,不能殺我,我是漢室子孫。。。啊。。。”

孔融談笑自若,面不改色,眾人見了無不佩服。

劉備道:“高祖子孫遍地,不肖後人汙了孔兄眼睛。”

孔融:“這些人不知忠義,只知道家族利益,竟然還滿口仁義道德,講什麼縱橫家,可恥、可憎!”

劉備那還早孔融手臂上座:“眾人都說孔君在都昌興修學校,推薦賢士,獎勵後進。

聽說人家有善行,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樣高興;聽說年輕士人言語有可採取的,一定幫忙擴充套件完成。又當面告訴士子不足之處,並稱讚他的長處。

孔君不愧士人長者、文壇泰斗!”

孔融嘿嘿而笑:“我倒是有些人推薦。”

劉備:“盡數說來,無不允許。”

孔融:“平原郡禰衡,字正平,年不足二十,而有經天緯地之才。。。”

劉備正喝酒,一口噎住。

。。。

齊國、濟南國等的倒戈,讓劉備在心理上體驗了一把自由落體運動,充分認識到目前青州的狀況:並非佔據刺史之名,就能指揮地方,郡守國相才是縣鄉心目中的“君”。

與郡守國相不同,大批縣鄉中立,支援劉備的也不少。

仔細推敲其中原因,還是光武帝惹的禍。縣有令長為主官,丞、尉為副官,而郡國就沒有郡尉,郡丞六百石,與郡守國相差大,權力太過集中。

於是做出以下佈置

青州刺史設左右長史,左長史任旐,右長史孫邵。

東萊太守劉備、郡丞酈炎,在青島和黃縣均有常駐機構。將遼南之旅順、沓氏、平郭劃入東萊,設東萊北部都尉,以司馬關羽暫代。將北海東部數縣劃入東萊,設東萊西部都尉,張飛為都尉。

以徐嶽為河渠都尉、國淵為屯田都尉

給北海相孔融,配上郡丞郗慮,兩人都是善於辯論之士,而意見常不合,就可互相吵架,以限制孔融,任命昌霸暫代北海西部都尉。

給樂安太守陳紀,配上郡丞孫嵩,以司馬于禁暫代都尉

給樂浪太守盧植,配上郡丞管寧,以司馬太史慈暫代都尉。

給帶方太守劉洪、配上郡丞孫乾,以夏侯博為都尉。

至此,每個郡守都有明確的郡丞和郡都尉,一郡皆倒戈的機率,從此大大減小。

劉備並不滿足,除了青州刺史,他還是護東夷將軍,一個類似軍事參謀部的幕僚團隊自然必不可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