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長安有求於青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徐榮回頭與董卓相見,報告戰果:“激戰近日,取得了小勝,給盟軍造成超過1萬5千傷亡,斬敵將裨將軍鮑韜以下4317人。其中,敵主力鮑信之泰山兵傷亡不下五千,曹操所率的前軍新兵較多死傷過半。我部、劉備、李傕亦死二千餘,傷六千餘。”

董卓對徐榮大加稱讚,賞錢十萬。

轉頭對李儒時,卻毫無喜色:“幾戰下來,關東軍越打越強,越打越多,我軍優勢不再,如何是好?”

李儒:“雒陽狹窄,不足以供皇室、設百官、養軍隊,遷都之策,實乃長治久安之策,丞相勿疑,但速行之。”

“丞相,荀攸求見!”

“讓他進來。”

荀攸遞上一表

“劉備為何不親來?”董卓仔細看了表章,又怒又氣,扔給李儒。

李儒一看便知劉備之意:“智謀之士多有相似之言,丞相不妨考慮下他的意見。”

劉備的表章就放棄雒陽提了四點理由,大意為:其一,除了幽州突騎,袁紹還有張楊等領的幷州狼騎和匈奴胡騎,很快就會捲土重來。袁術有孫堅為將,亦不可輕乎。

其二,雒陽的經濟趨於崩潰,軍隊的糧食都是問題,更不要說賞賜,支撐不起大規模的軍隊。軍隊紀律壞了,掠奪百姓,也沒法管,造成了百姓和軍隊之間的矛盾,加深了百官和董卓集團之間的矛盾。

其三,關東軍事優勢逐步形成。討董聯軍,逐漸聚集,數量已經數倍於董卓軍,袁紹數萬,劉岱、張邈等數萬,袁術、孫堅等數萬,步兵無窮無盡,。

其四,經過大半年訓練和作戰,從血與火中,關東軍鍛鍊和提拔了一批優秀的將領和基層軍官,士兵的戰鬥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部隊由善戰的將領長期指揮,從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到兵將互相熟悉,如使臂指。

劉備的對策有三條:其一,破釜沉舟,北守南攻,集中兵力與袁術、孫堅決戰於潁川、汝南、南陽,打通與荊州豫州的通道。

其二,要穩固長安,除了固守函谷關、潼關外,還要從河東進入太原、西河,幷州是關中左翼同時打通和安撫隴西,涼州是關中右翼。

其三,秦得漢中而後向東以爭平天下。益州富庶,劉焉之心難測。漢中為五斗米教佔據,必須利用關中現有的人力優勢收回漢中,否則時間長了,只依靠關中必然無法產生足夠糧食、衣物、手工製品以供應皇帝、百官、軍隊。

荀攸再拜:“雒陽,雞肋是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望丞相早做打算。”

董卓怒道:“劉備有私心吧,他的側室蘇媚來自扶風宋家,漢中太守蘇固為五斗米教所敗,逃回關中,他想報仇?”

荀攸大方承認:“公私兩不誤。”

“這才對,人人皆有私心。”董卓怒而復喜,自己是什麼人,也把別人當什麼人,“這次他還求青州牧?”

荀攸:“此其一。其二,此為表功文書。”

“我們可沒太多錢糧酬功。”李儒接過文書,迅速掃視一遍,替董卓做惡人,“功勞沒問題,要不給些官職?”

荀攸:“都是些虛職,不如青州牧來的實在。”

李儒與董卓互視一眼,心中都顧慮重重,自關東起兵以來朝堂與州郡交通幾乎斷絕,除了郡守由朝廷任命,長安雒陽對一兩千裡之外的制約就是沒有制約。都擔心劉備要做了青州牧,以州牧、侯爵、將軍的名義,各縣令長丞尉都可自行徵辟,都尉、司馬自行任命,青州根本不用再有求於長安。

可是,長安有求於青州:物資上需要青州供應,政治上需要青州支援,人口需要青州協助疏散,通訊需要青州疏通。。。

冀、兗、豫、南陽、幽州都支援都關東聯軍,而青州是擁護皇室的標杆、護皇派士民所歸,李儒幾乎不敢想像失去青州支援的惡果,那就如同失去整個關東!

李儒不寒而慄,指著荀攸,用有些沙啞的聲音說:“青州牧這條決計不行!”

荀攸很不高興:“劉青州屢有大功於董公,董公如此酬謝忠臣?”

董卓雙手一攤:“荀侍郎,其他條件都可以談。”

“都可以?”荀攸:“那好,公孫度和遼南的事情怎麼說?”

。。。

公孫度之心,在整個渤海。

幾個月時間,內誅田氏等不服之豪族大族,收其財富土地佃戶,招攬、安定幽州青州流民,開墾田地,以軍法編戶。

外則東北和睦扶余,嫁從女於扶余世子,吞併玄菟郡,此郡雖只5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軍民習鬥,女子小孩皆能開弓,又有武庫、牧場和完整的長城、城塞,是遼東的東北部防線;西守大凌河、無慮(北鎮、黑山),以拒烏桓;西南聯合公孫瓚以通商貿。

在南下、東進之前,公孫度還有個顧慮,北方的鮮卑和連、慕容部、段部等鮮卑擁控弦之騎兵數萬,經常南下掠奪,導致遼東和扶余苦不堪言。

之前和連曾經信任公孫度,而後公孫度又逃歸漢朝,和連很是記恨。

公孫度以重金、通商、美女、美器等為誘餌,幾次派使者前往草原。對和連而言,劉備、公孫瓚都是死敵,相比之下公孫度就不那麼討厭。

和連並非信任公孫度,而是十年以來,天氣越發寒冷,冬季牛羊馬匹倒閉無數,鮮卑急需來自中原的鐵銅器、糧食、茶、烈酒、藥、布匹。。。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得到扶余幫助、和連通商,基本上解除北方威脅,公孫度這才能把郡中百姓、外郡流民組織起來,重兵數萬全力南下爭奪遼南。

齊之北有渤海,又稱少海,在漢代,渤海有四片海灣,朝鮮灣亦屬於之。北面的遼東灣為公孫度佔據,西面的渤海灣為公孫瓚、劉備、甄儼分據,南面的萊州灣、東面的樂浪灣(朝鮮灣)為劉備所有。

整個渤海周邊大陸是公孫度的中遠期目標:“本官兵圍沓氏、番漢就是要達成近期目標――佔據遼東南部、東部、樂浪郡。

之後東擊高句麗,南入帶方平韓地,西擊遼西烏桓,威震海外!

最終跨渤海海峽,西入青州,以逐鹿中原!”

公孫度:“劉備即使跨海來救樂浪也不可能持久,只要佔據渤海海峽北側的沓氏,就能基本斷絕青州與遼東的交通,本官才不相信青州有能力全年不間斷大規模直航樂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沒有青州支援的樂浪郡、帶方郡,就是本官盤中之餐!一年、二年、五年,本官有的是時間,青州黃巾肆虐,劉備意在中原,不可能堅持跟本官耗下去!”

公孫度不知道,他以遼東為中心,樂浪、帶方為左翼,烏桓屬國、遼西郡為右翼,的渤海大陸戰略,與劉備以青州為重心、遼南沓氏為幾何中心的環渤海海灣戰略有著根本性衝突。等待他的不是有限範圍的局部戰爭,而是兩個政治軍事集團的全面、持久衝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