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曹操荀彧的共同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除了得位不正的傳言,當今皇帝才十四歲,教育方面也是個大課題。

與袁隗、楊彪一樣,盧植也參與教授,私下告訴劉備:“當今雖然仰慕聖君之道,但是資質不太好,怕親政之前,數年不能有所作為。”

劉備見盧植神色鬱悶,“不太好”三字怕是相當客氣的描述:“具體是哪個方面出了問題?”

盧植:“說來話長。”

原來何皇后、何進出生低微,提升又極為快速,對帝國各個層級權力執行缺乏足夠的直觀認識,又無家學淵源或者成理論的教育,內心矛盾同時交織著自驕與抹不去自卑,在袁紹的有意誤導下,過分迷戀道德方正、學識出眾的大儒,輕視帝王必要的素質。

大儒們學識自然沒的說,懷著教出聖君的崇高理想,授以儒家大道。效果也很明顯,新君寬仁儒雅、經學基礎紮實,但除了見識過宮廷鬥爭,在國家治理、權術謀略、兵法韜略方面根本比不過同齡二千石子弟。

盧植:“簡而言之,那些大儒有些迂腐。”言下之意,教出的學生劉辯也有些迂腐。

劉備安慰道:“諸位帝師之中,也就只有師尊深研兵法,還請師尊勉為其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師曉得,有個博士公然在新皇面前質疑古文經學,皇帝還表示認可,為師也是被氣昏了頭。”

盧植也十分珍惜帝師的機會,不僅因為這是通向三公的捷徑,何家、袁家給定心丸,更是馬融之學、盧植大半生學問的傳播和繼承,對盧植本身學術地位的認可:“有個伴讀跟當今一比,真是天上地下,當今要有那人一半悟性就好了。”

“哪個伴讀?”

“新來那個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物品),名叫荀彧。”

“師尊請小心,荀彧的妻子是故中常侍唐衡的女兒,和咱們當今陛下的唐妃是堂姐妹!”

“怪不得,怪不得何隅說荀彧是王佐之才。”

想當王佐之才可沒那麼容易,除了才幹過硬,還必須有十二分業績或過硬關係,君不見姜子牙70歲還在垂釣、馮唐易老難用、後世朱總理50歲還在計委做處長。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安邦定國之才被埋沒者不凡幾。就連出將入相的盧植本人,做了十多年尚書,幾任郡守,持節統兵大帥,卻一直當不上尚書令,有才而無王佐之機,心裡牢騷也不少。

在盧植和大多數人看來,荀彧只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實踐經驗匱乏,能有多大才幹?荀彧之前幾乎都在潁川,本人不可能與何家有多大情分。被何隅稱之為“王佐之才”,那就只能因為家中關係特別硬,何顒顯然有些過了。

不久

有人把幾年曹宋兩家掌權時,何顒給曹操的評論“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翻了出來,與給荀彧的“王佐之才”評語對比。

在輿論看來,何顒兩次大讚特贊與皇帝有裙帶關係的年輕外戚,目的分別是攀附宋曹兩家、何家,成為雒陽百官的笑柄。

尤其是自命清高的諸多黨人,貶斥何顒攀龍附鳳,為了向上爬不知廉恥。特別是袁術,之前何顒一直對他嗤之以鼻、不假顏色,如今總算找到機會,動用各種關係打壓報復不遺餘力。

一時間何顒名望大跌。

連帶著荀彧、曹操兩個當事人亦被嘲笑。

袁紹正在試圖說服何進誅滅或免去所有宦官,何顒稱讚中常侍女婿的行為為許攸、逢紀等諸多黨人解讀為立場不堅定、向宦官外戚集團靠攏。

袁紹因此也認為何顒墮落了,失去了黨人的清高和理想,對何顒逐漸疏遠,轉而重用許攸、逢紀等年輕黨人,此是後話。

可是,原本不相識的曹操、荀彧兩人,因為同病相憐,竟然因此相識相知,也是大出人意料之外,讓某人自感得計同時,感到美中不足。

。。。

董太皇太后並不甘心失敗,利用漢代重“孝”,強行插手重要人事任命,並對尚書臺三公九卿指手畫腳。一旦何進、何太後兄妹反對,就撒潑打滾,為董家、董侯挽回了不少利益。

不作死就不會死,何進怨恨董太皇太后與蹇碩、董重聯手政變(雖然蹇碩沒招供),何太後怨恨婆婆對兒子縱容、對媳婦嚴苛、怨恨婆婆養育了董侯。兩人一合計,何太後對婆婆供上毒酒,何大將軍兵圍驃騎將軍府,動作迅速,以至於董重根本來不及動用所屬軍隊。

奪嫡之爭,非成即死,不死也傷,鮮有不流血而新皇登基者。

無他,利益之大,成則為天子,統帥四海之內,敗後連諸侯都做不成,差距如同天與地比,不,與地下礦坑比――秦公子扶蘇與蒙恬被賜死、呂氏和漢孝惠帝几子全部被殺,廢太子劉榮與魏其侯竇嬰先後冤死,孝桓帝弟弟渤海王夫婦、宋家被先帝劉宏尋機剷除。

其中不少失敗者個人甚至完全無辜,只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就被埋入黃泉。

歷史血跡斑斑,上軍校尉蹇碩、驃騎將軍董重、董太皇太后等人不是唯三的流血之人。他們的親近家人和屬官,站錯隊在戰鬥中死去的將領、士卒,化作一縷縷冤魂。

那是他們的家屬親朋在哭泣、在唾罵、在詛咒,他們不僅難以獲得撫卹,還會給家屬親朋打上不光彩的政治分類,運氣不好,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不得翻身。

。。。

何太後、新皇特意接見了劉備、甄儼、潘隱,因為在關鍵時刻反正,三人獲得了何家的諒解。

可是,何太後看劉備的眼神十分冰冷,年輕時兩人的肌膚相親恩意綿綿,各取所需,如今彷彿一根刺在她心頭。作為皇后,現在是皇太后,當年的溫柔不過是汙點和不穩定因素,擔心劉備就事重提,威脅她。

甄太妃與她有不解之仇,劉備娶甄脫為側室,在何太後看來也等於挑戰她的感情和權威。

劉備畢恭畢敬,沒有提出擔當渤海王相,只是懇求讓劉協順利歸國,倒是讓何太後稍微放鬆緊繃的神經。

對心狠手辣的何太後,劉備避之唯恐不急:給甄太妃下毒還可以歸結於女人的嫉妒和男人的花心,對把她從一個平民女子變為皇后的丈夫下毒,得有多麼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制約的權力如同毒藥,何太後在其中浸漬太久,已經腐化墮落成權力的奴僕。

何太後不明白,劉備看她的眼神很奇怪,甚至有憐憫。

劉備畢竟對何進、何太後還有一點故人之情:“太后、陛下,臣有事希望單獨稟報。”

何太後心裡一緊,雙腿一閉,用尖利的聲音吼道:“你。你要做什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