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無能焦和縱亂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東萊、黃縣、府衙

簡雍:“徐州琅琊、東海、彭城等郡國流民亂起,多位守相令長遣使快馬請援!”

國淵上前拜道:“請君侯速發援兵!”

劉備心想來的好快,可惜攘外必先安內:“青州怕也不安定吧?”

國淵:“農曆六月的大水、暴風、海侵,對青州、徐州有著極大的不同。”

劉備:“青州受災更重一些吧?”

國淵:“恰恰相反,徐州受災更重!”

“理由?”劉備大概記得歷史上青、徐黃巾復起,席捲整個青州,徐州沒多大事。

國淵:“青州冬春多種植麥粟,冬小麥比例不小,五月已經成熟,六月大災破壞的只是冬麥收穫之後的豆、瓜、花生、山藥,以及少數春麥、春粟。

徐州溫度更高,水源豐富,多種植稻穀,因為稻穀產量遠遠高於粟麥,還可以在插秧前種蓮,在稻中養魚,養蝦蟹,夏天四五月插秧,六月的洪水正好將低窪地帶的高產田的禾苗完全徹底摧毀!”

簡單而言之,一塊田地六月遭災,青州損失三分之一收益,徐州損失三分之二收益!

“君不愧農學專家!昔日孔子不教農學,亦不看重農學,現在看來,大錯特錯。民以食為天,鄭博士教徒,才是真正的有教無類!”劉備就納悶了,為什麼歷史上青州黃巾規模巨大,多達數十上百萬,徐州黃巾卻輕易被剿滅?

劉備:“具體對青州有什麼影響?”

國淵:“徐州可能出現數十萬流民軍,席捲整個徐州!波及青州!”

劉備皺著眉頭,結果一樣,推理過程卻有些不同。

邴原:“下官不同意!青州黃巾肯定比徐州威脅更大!”

國淵:“為何?”

邴原扳著指頭一項一項分析說:“青州人口370萬,即使經歷大水、海侵,黃巾、流民之亂,依然有300餘萬,比徐州人口多數十萬。青州6郡國、徐州5郡國,可論土地面積,青州與徐州大約為2比3。因此徐州受災土地之比例,相對青州更小。

論氣候,青州稍寒冷,徐州溫暖,冬寒民易死,冬暖則可生。

最重要的是,冬季青州河流皆結冰,容易跨越,流民一旦聚集,必定連州帶郡。徐州包括淮水在內的大部分河流,一般不結冰,即使結冰也很短暫,多數不能過人。流民就被分割為一塊一塊的,規模和影響力就小得多。

昔日前漢末年青州綠林起義,眾數十萬就是前車之鑑。”

青州流民與黃巾是乾柴烈火,徐州流民則是星星之火,前者立即爆燃,後者有個過程。

簡雍說:“下官贊成邴縣令說法,徐州地近人口密度更低的揚州,四散而逃也方便些。青州為海岱所限,更易聚集。

徐州人比青州人稍柔弱,習武之風不盛,即使流民起事也更容易擊潰。”

劉備摸著下巴,徐州富庶,主張均貧富之黃巾教的市場小得多,又有浮屠(佛)教廣為流傳緩和了階級矛盾,即使亂起,規模也小些。相對較少的人口,寬廣的地域,大量的河、湖、丘陵、森林給了貧苦百姓掙扎求存的機會。

“青州之所以未與徐州同步生亂,多虧了君侯遷移10萬貧民入樂浪帶方。”孫邵話鋒一轉,“齊國面積只有濟南國、樂安國一半大,人口卻略多,近五十萬,其中臨淄為青州第一大都會,一城人口約三十萬,冶鐵、鑄銅、製衣、製革、製陶等都極發達,多為非農業人口,糧食、木炭都難以自給自足,木炭需要泰山郡、琅琊國、魯國等提供,糧食取之於徐州、冀州。

今徐州亂、泰山盜匪亦起,則青州之糧炭必不足,百姓無以過冬,必生亂!

提供賦稅的三十萬戶民,反而可能成為三十萬流民!亂民!”

“孫君不愧廟廊才!國君亦可比農家鉅子也!”劉備哈哈而笑,國淵是難得的人才,專於農業,又是鄭玄的徒弟,跟正苗紅。孫邵在農業方面不如,在整體見識上過之,評價兩人優劣,真不是個容易的事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劉備清了清嗓子:“今天,就是要大家統一認識,北海、濟南、樂安也類似齊國,只是齊國最嚴重,一旦亂起,不堪設想!

青州,古之齊地,有漁鹽之利,屬於經濟發達、開發較充分之州,手工業、商業人口眾多,農業人口偏少。和平之時,工商之利十倍於農業,戰亂來了,絲綢、黃金、器皿、店鋪既不能取暖,又不能飽腹,有錢有貨品也買不來糧食!

之前,我不斷囤糧就是考慮到現在!”

“君侯英明!”之前許多人對劉備大量購買糧食頗有微詞,如今皆心服口服。

劉備:“諸君以冬季備寇、整修道路為名,前往各縣,迅速召集壯丁,加以訓練,挑揀精銳,加固城防,以備賊寇。

每縣不少於一千人!黃縣五千、膠州三千,兵源主要以貧民、流民、漁民為主,兼以豪族、鄉紳子弟!”

邴原、王修、國淵等皆道:“喔,明白了!高,實在是高!”

太史慈小聲問一旁的劉熙:“高在哪裡?”

劉熙翻了個白眼:“釜底抽薪!沒了流民、貧民,即使黃巾鼓動,亦巧婦難為無米之粥。”

。。。

十一月中旬,

徐州黃巾之亂擴充套件到青州,一方面,齊國、濟南國的糧食、木炭價格瘋漲,青州刺史焦和與齊國相雖得了劉備書信,依然無力救濟,半是哄騙,半是放任,讓臨淄城內外之工匠自行投親靠友,紛紛散去,禍害別郡。

如此正中黃巾下懷!

張饒、管亥等人帶領黃巾、土匪從泰山上下來,將大量逃難的貧民裹挾組織起來,先是一起去豪族鄉紳莊園吃大戶,待見了血,分了糧食財物,曰了富人家的妻妾姑娘侍女,野了性子,肥了膽子,再將其中最積極、最兇悍、戰鬥力較強一批人挑選為伍長什長隊率,灌輸黃巾教義。

青州刺史焦和與齊國相以城內世家豪族豪商人子弟宗族為主,招募手工業、小商人為卒,得二萬人。

焦和初時鎮壓各縣黃巾,待到黃巾規模上萬,官軍吃了幾個敗仗,不敢遠離齊國,遂放任張饒、管亥滾滾雪球般坐大,擁眾數十萬!四處攻沒郡縣!

郡守國相只守城池,不敢出戰。防禦孱弱之縣,縣令、長、丞、尉帶頭逃竄。

豪族鄉紳聞風喪膽,紛紛逃竄入各郡郡治以求保命,北海國數萬戶逃入黃縣、膠州,平原郡人逃入冀州,濟南國逃入兗州。也有大膽妄為的帶著整個宗族投靠黃巾,直接被任命為小帥、校尉或司馬。

至此,青州黃巾之亂已超脫了階級,成為席捲齊國、北海、濟南、樂安、平原六郡國,規模堪比赤眉起義、黃巾之亂的浩劫!

張饒、管亥貪婪、瘋狂的目光,數十萬黃巾之步伐,轉向了唯一未亂的東萊,轉向了富庶的黃縣、膠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