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街亭難守、陳倉易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備大加讚揚,當即給其十金。

楊紹一分一文都不留,全部購買豬羊、糧食、布匹,賞賜給士卒,並且主動要求帶路前往隴山谷道東口。

汧陽以西行50裡,就是隴關東口。

不身在其中,不知道隴關段的道險峻,兩邊是巍峨高山,夾一道,道寬近五十米,沿路一個個堡塢、驛站早已經廢棄。

隴山內的古道整體呈現“凹”字形,乃是易守難攻之地,穿行山谷約60裡至關山上的馬鹿,西北行20裡經過隴關(大震關)至西口。

在西口分叉,西北經過隴縣(張家川縣)、略陽,再南下到達漢陽郡(天水郡)。或向南沿著清水、上邽,也可以到達漢陽郡冀縣,形成了絲綢之路過境天水的南北兩線。

。。。

剛到達谷東口,就聽到騎兵來報,小股叛軍來了,正攻打隴山東谷口。

楊紹立即請戰:“都尉大人,只要給屬下1000人,我就可以守住東谷口,不讓涼州叛軍進入關中。”

“好!”

劉備正要看楊紹本事,於是令張飛、張繡帶200騎兵前往救援。生力軍的加入,使得叛軍不敵逃竄。

楊紹身先士卒,前往追敵,斬殺不少敵兵。

劉備就是一喜:“莫非又得以良將!”

不一會,傳令兵來報,楊紹追敵過快,被埋伏在兩邊山坡上的叛軍射傷馬兒,陷入重圍。張飛、張繡奮力營救,損傷不少士卒才將楊紹救回來。

劉備心中嘆息,看來楊紹還遠遠不夠能臣、驍將之標準,想隨便撿到寶,絕非容易。

。。。

耿紀見楊紹失敗,連連搖頭:“看來守住隴關穀道東口,對防守西側來敵並沒有想象中用處那麼大。”

劉備:“你不是勸我死守隴關麼?”

耿紀:“原本我是這樣想的,可這一戰下來,讓我認清了現實。

隴山道中間高於東、西,隴西地勢又高於隴東,從谷道中部向東是很明顯的下坡,站在中部的山坡上,可以很容易的看清東面關口。

因此東谷口遠遠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也是大震關設在西段的原因。”

換句話說,即使劉備堵住東谷口,因為隴西地勢較高,涼州叛軍也能比較容易地從山坡、山嶺上翻越而過,源源不斷的攻擊劉備側翼、背後。

劉備:“沒想到你比楊紹還更加熟悉隴關地理。”

幾年前,涼州叛軍李文侯、北宮伯玉、韓遂等諸將等人也明顯清楚這一點,早早將大震關和沿途堡壘、驛站拆除、燒燬。

之後,故太尉張溫在派周慎、董卓入涼州的幾個月的時間裡,並沒有及時完成整修關卡、屯駐重兵的工作。

張溫明顯沒有預料到漢陽、隴西兩郡的迅速失守,沿途守軍的望風披靡,更沒有及時派出重兵守衛隴關古道。接替他的崔烈則對西北地理缺乏足夠的認識。

而王國、韓遂、馬騰行動非常迅速,在殺死傅燮,攻克漢陽郡之後,堅決派出數千人屯守大震關到隴關穀道中部一帶,在張溫發現錯誤,想要更證時候已經晚了。使得劉備早早失了地利,難有作為。

劉備一刀砍斷旁邊一顆樹,怒髮衝冠:“如果我有一萬人,絕對不讓叛軍踏入關中半步。張溫誤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飛:“是誰想出的主意讓張溫、崔烈兩個根本不懂軍事的文臣來節制諸軍?這人才是最誤國者!”

除了富有創造性的皇帝陛下,還能是誰,

算是開了‘以文治武’之先河。

耿紀尷尬地連聲咳嗽:“慎言,是張溫誤國!張溫有才幹,知道量入為出,卻不明白涼州叛軍是在拼命,能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

奸臣誤國,卻不是最誤國的。

最誤國的是外行精英領導內行,因張溫本是理財、為官之精英,而精英都更自信,更容易剛愎自用,不聽從建議,拍腦袋按照之前的成功經驗、慣用套路做決策,造成各種決策失誤,坐失戰機,甚至幫了敵人了忙。

。。。

回去的路上,劉備心情十分沉重,雖然早知大漢難以為繼,依然免不了難受:“扶風諸世家豪族就不能再出些壯丁,若是守住隴關‘凹’字谷道,重修大震關,對扶風、三輔,乃至於整個大漢都是極好的。”

耿紀說:“實非耿、馬、竇、班、蘇等家族故意刁難,孝順皇帝時右扶風郡戶不過兩萬,口不過十萬。”

劉備:“本郡十五城,平均不到二千戶,怎會如此少?孝武皇帝(漢武帝)時不時遷移各地數萬戶入茂陵麼?”

耿紀:“後漢以來,西羌、東羌之亂延續數十近百年,壯丁或逃往長安周邊,或逃入漢中蜀地方,或服役戍守戰死,或被羌人殺掉或擄走做奴隸。此外,官府還多次組織三輔之民遷移到安定、漢陽、北地諸郡戍守,因此戶口稀少。

大約二十年前,到孝桓皇帝期間,故太尉段熲總算平定西羌、剿滅東羌,安穩了一段時間,人口頗有增加,外逃之民也頗有迴流,扶風人數總共突破了二十萬口。

可是,緊接著遇到數千旱災,蝗災,接著黃巾之亂,西北邊軍、壯丁東出剿滅黃巾。”

皇甫嵩、董卓、傅燮屬下都有不少涼州、三輔官吏、士卒,這些人向來受到大漢優待,世代官宦、世代服兵役,最是忠誠。在剿滅農民起義時,也最能為地主、大官僚所信任。

因此三輔、涼州多次被徵兵,損失也比較嚴重,明顯存在女多男少的情況。

。。。

回到陳倉,難得有喜事相候。

有了氐人蒲濤投靠分地的先例,返鄉漢人和投靠的氐人絡繹不絕,半個月內,達二千餘口。當地的老吏、老商、老農都說,小小的陳倉城,熱鬧繁華,恢復舊貌,讓人想起桓帝末年和當今陛下初年。

劉備問一名老人:“老人家就不怕涼州叛軍來了,陳倉守不住?”

老人指著東面、南面絡繹不絕的商隊,捋著鬍鬚笑道:“老夫聽說新來的都尉是個能打仗、有大能耐的,那些車裡運來的都是糧食和各種物件,有了糧,有了人,陳倉城小而堅固,內有武庫、糧庫,叛軍就算來了,沒一兩個月決計攻不下!

一兩個月從雒陽來的援軍早到了,羌人再多,能多過漢人?年輕人,你是外地來的吧,陳倉商隊多,土地多,女人多,好好做事,討兩房媳婦,安個家。。。”

劉備唯唯諾諾答應了,事後啼笑皆非地說:“一個老翁也有如此見識。隴關難守,陳倉易固!”

荀攸:“陳倉,外有援兵不遠(散關),中有牢固城池,內有眾志成城,何懼之有!”

駐守隴關,擊敵門外是外線防禦戰略。放棄外圍防線,內聚集力量,是內線防禦策略。前者需要強大的兵力,後者容易損傷家園、百姓,各有各的優缺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