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玄德先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扶風郡,郿縣南,秦嶺北麓,一座破舊的莊園內。

法真是一位慈眉善目,年屆八十餘的長者:“都尉到扶風不先拜訪馬家、耿家,卻來會我這個老朽,法家上下受寵若驚。”

蒼老的面孔上古井無波,哪有一丁點受驚的樣子。

劉備:“玄德先生大名聞於三輔,人卻神龍見首不見尾,逃名而名隨,避名而名追,乃眾人之師長,小子劉備十分仰慕。”

法真:“我只是一個牙齒幾乎落完的糟老頭,腦無深思之智,手無縛雞之力,肩無扛柴之骨,垂垂將死,仰慕我幹什麼?”

劉備:“年越長,智越深,長者年逾80,經歷了半個後漢,吃的鹽比小子我吃的米還多,過的橋比我走過的路還多,識高如天,智深似海。”

法真字高卿,聞名於三輔,劉備之所以對他特別重視,不是因為其名望,而是法真號玄德先生,換句話說法‘玄德’是正版,劉‘玄德’是盜版。此外,法真有個特別厲害的孫子。

法真渾濁的老眼中精光突一閃而逝,對年幼的孫子說:“扶我起來。”

自去屏風後臥榻休息,將劉備晾在一邊。

劉備瞬間石化,不明白,說錯了什麼。

張飛:“見過無理的,沒見過這般冷落客人的。老頭子,你的名士風度哪去了?”

無人回應。

張飛擼起袖子,一把打到屏風:“看乃公把你揪出來!”

依然無人回應,屏風後空無一人。

牽招急忙拉住:“且慢動手,長期隱居的名士,誰沒點怪脾氣?”

劉備朗聲道:“主人家不方便,我們就等等。曲愈高和者愈寡,真名士自風流,自風流者或是孤芳自許,或愛好習慣不與眾同,或滿世渾濁而我獨清,或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還是無人回應。

這一等就是兩個時辰。劉備有些急躁,卻不得不耐下性子繼續等待。

由於曹嵩當了太尉,原太尉崔烈答應的士卒、糧餉減少了一大半,劉備這個都尉,只從雒陽帶了千人西行,面對數萬、十數萬的叛軍,實在是一點信心全無。

太陽快下山,法正才露出頭來:“你們還沒走?十幾個人莫非想在我們這蹭晚飯?我們很窮的。”

張飛一把法正提過來:“小子,名士中有名無實者比比皆是,你大父就是。一頓飯都不給吃,沒見過這麼小氣的名士。”

“放開我,放開我。”法正掙扎著逃不了,衝著張飛怒吼,“才不是呢,大父把糧食分給窮人了。”

劉備指著一邊的禮盒:“梁肉、果脯、糧食。。。喜歡吃果脯麼?”

開啟一盒,“獼猴桃幹,甜的膩人!”

“不喜歡。”法正口嫌體正直,口水滴出來。

牽招塞了一塊到法正口中,法正立即吃了,不斷舔著嘴唇:“還要。”

。。。

只一小會,法正就去了生澀,主動纏著劉備幾人,吃各種美食,聽外面的世界。

幾塊獼猴桃幹收買了一個頂級謀士,準確的說是未來的頂級謀士,劉備略微有一點得意,只是望著斑駁掉漆的房子,心中難免有些難受:法正的父親大小也是個小官,卻窮成房屋破舊、糧食缺乏。普通百姓一定困難。

劉備:“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法真杵著柺杖,顫巍巍走出來。

“大父”法正急忙棄了劉備,攙扶爺爺,“吃獼猴桃幹,好甜的!”

此時的獼猴桃大小只在土雞蛋和鴿子蛋之間,獼猴桃幹則更小,法真拿在手裡,捏了一小塊,含在嘴裡,閉上眼睛,輕輕的回味著:“自從黃巾之亂,幾年沒嚐到這個味道。”

法真睜開眼睛:“老夫有幾句話於劉都尉相談,正兒快退下。”

牽招拉著不情願的張飛:“走,出去。”

。。。

空曠的堂屋中,只剩一老一少。

法真顫巍巍坐下:“劉都尉不是本世界之人,到底會帶來災禍還是救贖?戰爭還是和平?”

劉備臉色鉅變,心快跳到了嗓子眼:“你怎知道?”

法真眼中再無一點混沌,指著劉備的指環:“若我沒算錯,此中關著一個妖道!老夫活了八十幾歲,略懂一些強身健體、看透混沌的功法。

你本應天上心宿,既可帶來生命,也能造成殺伐,若我想的沒錯你是來徵兵的!”

劉備反而長吁一口氣:“玄德先生慧眼如炬,心如明鏡,有個老道士亦說小子是玄青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小子亦字玄德,乃是師尊盧尚書傾慕先生,故而為我借先生之字,小子對先生之傾慕、尊重實是發於真心。

至於借先生之名而助徵兵,還不是為了保衛鄉梓。先生若不願意,小子也不強求。”

法真:“請述其志向。”

劉備:“

漢室傾頹,朝閣爭釁,四夷侵攻,大亂漸起。小子不度德量力,欲申大義於天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法真:“都尉以定亂為志,雖是仁心,但自古以來,治亂迴圈,本是常理,沒有不落的太陽,不崩潰的朝廷。

周武王伐紂,底定周朝800年江山,是由亂入治。然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戎狄所破,平王東遷,周失其鼎,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逐之,由治入亂。

秦王嬴政奮六世之餘烈,掃平天下,列國皆為郡縣,是由亂而入治。二世而亡,大澤鄉起義,六國遺臣並起,由治入亂。

高祖斬蛇起義,誅無道,平項羽,是由亂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亂。

光武中興,重整基業,復由亂而入治。至今近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復四起,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

都尉欲斡旋天地,力挽狂瀾,斗轉治亂,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

劉備:“興亡誰能定,治亂豈無憑!幹盡生前事,豈管身後名。小子已將生死存亡、世間評論置之度外,又怎怕失敗,怎怕耗費心血!

況且決定歷史走向的不是英雄豪傑,而是農民、工人、商人、兵將、士人,是千千萬萬人匯成的洪流。所謂王侯將像英雄人物,不是驅趕潮流的龍王,而是立於潮頭的舵手。

大漢是船,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船能不能不傾覆,既取決於浪有多大,也取決於舵手的能力!”

法真:“老夫懂得相面之術,都尉有八十之壽,要是堅持下去,殺戮太多,因果牽扯,心血損耗,怕會折壽20年!”

劉備:“百姓常對飢寒刀劍,小子一身獨安何用?”

法真:“也罷,我活活了這麼多年,也不能不為鄉梓做些事。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老朽就信都尉一次,為都尉出使馬、耿、竇、班四大家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