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必使鹽滷如水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驚聞劉備遇刺時,漁陽太守公沙孚正在雍奴東面寧河附近海邊安撫安置流民。

第二日,帶五十騎急行3百多裡趕來,見到劉備那一刻,長長的籲了一口氣,在劉備肩膀上狠狠拍了兩下:

“你沒事就好!否則兩萬餘俘虜流民出個亂子,漁陽豈不是要亂成一鍋粥!”

劉備:“我沒那麼容易死!受傷是我夫人。”

“些許藥材聊表寸心。”公沙孚寒暄已經過,又談到土地上:“那個價格你考慮的如何?”

劉備:“100萬小畝要5億錢,顯然不可能接受!”

公沙孚比出一個1字:“要便宜可以,我要這個數的俘虜、流民!”

劉備:“一百?一千?”

公沙孚:“都不是。我要一萬俘虜!給我,就以5000萬的價格賣50萬小畝給你!一小畝每年可以生出1到2石糧食,收你100錢,兩年就能回本,絕對不貴!”

劉備:“你問問整個幽州,除了我有誰能一口氣吃下50萬小畝的地?除了我有誰能一口氣開發數十萬畝,把沼澤變成良田?”

公沙孚:“別哭窮,賢弟也要為我想想,張純是中山太守、張舉泰山太守,王門是郡從事,他們無一不盯著你手中俘虜,無一盯著我手中地。

要是太便宜賣給你了,兩人上書皇帝,追究起來你我都吃不了兜著走,別說地得吐出來,官職都怕保不住。”

程志遠、鄧茂之前佔據的海邊土地都便宜了漁陽郡,成為國有資產。

劉備:“公沙府君,豪族們都看到我收入數千萬,誰也不說我前期開發30萬小畝沼澤鹽鹼地,初期投入也花了數千萬,許多錢還是借貸的。

程志遠、鄧茂已開發的地我一畝不要,我只要100萬小畝沼澤、灘塗。既需要修海堤又需要修溝渠和排水,整治海邊鹽鹼地、沙土地也不易,還不得投入近億啊!”

公沙孚:“賢弟,兩萬人一年得吃40萬石糧食,人送些給郡裡,分些給豪族,也可為賢弟節省些錢糧不是。”

劉備:“我今年賣了上百萬糧食,徐州、青州的朋友船隊就在港口,又不是安置不下來。況且錢你也有一起賺。”

公沙孚自己也是青州人,坑張舉、張純一事上也賺了上百萬錢的好處:“錢的事自然忘不了你的好,可現在豪族們意見很大,連帶我這個太守也吃了不少閉門羹,我們就讓一步,得其歡心可好?”

。。。

商量半日沒有結果。

兩人繼續帶著從騎,百多人分成涇渭分明的兩列,浩浩蕩蕩的在渤海西側的沼澤中艱難而行,尷尬緊張對立的氣氛一刻不曾消失。

夕陽西下,海風漸起,風吹草低,如同青綠色波浪,搖曳生姿。大雁、海鷗低飛,自由自在。漁民搖船返回,唱起嘹亮悠遠歌聲,頗有漁舟唱晚的味道。

劉備不由陷入濃濃的回憶中,穿越前來過這裡,記得這一片都變成田地和村莊,變成高樓大廈、工廠、港口和民居。也曾數次到過蘇南、上海、浙北,對江南水鄉有著深刻美好的印象。

登上一個小丘,劉備一邊比劃一邊對眾人說:“我希望這裡如徐、青州、淮南,有平緩的河流,縱橫的溝渠,如漂浮水中的圩田,平坦的道路,拱起的石橋,如梭的小船。”

優美的風景、劉備的豪言令公沙孚亦是精神一振:“故鄉?齊國周邊也跟你說的差不多。咦,聽口音你這幾個屬下是青州人?”

王翁已經從青澀的少年,變成一名武勇沉著的青年:“小臣青州東萊曲城人士,早聞府君大名。小臣約十年前逃難至幽州,曾被黃巾、盜匪擄掠。。。”

公沙孚:“我們是臨郡人,你是劉都尉屬下司馬?還不到30歲吧,真是英雄出少年。你可願意跟我做事?”

故鄉總是特別美好,他鄉遇故知也分外讓人欣慰。

“謝大人好意。”王翁搖搖頭,“我一個流民能有今天,都拜騎都尉大人大恩。大人對青州人也樂於提攜,邴原在盧中郎將屬下為參軍,任旐如今也是縣長了,管承和家兄王豹都是劉家船隊隊長。”

公沙孚嘖嘖稱奇:“我都差點忘了,劉賢弟是經學巨儒鄭君的師侄,也算半個青州人。

賢弟在青州黔陬(計斤)為縣令時,救濟災民、開發膠州港、剿滅海賊,做了不少令人稱道的事。”

老鄉見老鄉,遙遠的距離就拉了回來。

劉備:“說道建設海堤,有一人不可不見,此人亦是青州人東萊人。”

“徐嶽見過公沙府君。”

公沙孚連忙扶起:“聽說你師從天文巨家、算學巨家劉洪,在天文、度支,溝渠、城池測量設計上極有專長,安次城外的護城河就是你設計。”

公沙孚見徐嶽手中有兩個奇怪方形物品,木框中嵌有細杆,杆上串有木珠,上面一排皆2個木珠,一個下面一排皆6個木珠,另外一個下面一排皆8個木珠:“這個是什麼?”

徐嶽:“算盤,最適合加減法,可從數個算到數千億。”6珠、8珠分別是為了計算12、16進位制,漢代十六兩一漢斤,二十四銖一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公沙孚:“原來你是‘錙銖必較’之人!除重量、錢幣之外,面積也可算麼?”

徐嶽:“世間萬物,多可珠算!”

“好,就試一試本事。”公沙孚現場出錢幣收支、糧食均輸、溝渠土石方等題,徐嶽和太守府的幾個文士現場演算,徐嶽計算時間用不到其他人的三分之一。

公沙太守又問修渠、築堤事宜:“自泒水、巨馬水口至沽水南口,北至鮑丘水(潮白河)四百裡,每逢大雨或大海潮,皆積水無陸途。百姓希望修築長堤很長時間了,可周邊地勢低窪,遍地沼澤無處求土。”

“此事易也!”

徐嶽答道:“距離海邊2、3裡處,在沼澤中以木珊為骨、蘆葦編織為牆,栽兩行,相距四尺。六丈外平行之又為一牆,方法相同。將兩牆外水中淤泥放入蘆葦木牆中,等十天半月幹了,兩牆之內就和外面分隔開來。

再將兩牆間水舀出。挖掘兩牆正中間2丈為水渠,取其土,夯入兩牆內外各2丈為堤腳,海堤既可成。”

“太好了!”

公沙太守一喜,忽又一憂,“可兩堤之間6丈的水如何排出?水渠兩側又怎樣通行?東西向的河流又如何透過南北向的水渠?”

一連三個問題都問到點子上。

徐嶽:“其一,可製作腳踏水車將水排出。其二,每五里可建一座木橋,上通行人車馬,下通渠水。其三,若河流不大,可於東西之河流,南北之水渠各設水門。”

公沙太守大喜:“奇才,當真是奇才!有此人在,何愁海堤不立,沼澤不治。劉都尉可一定把徐嶽借給我,什麼條件都可以談!”

劉備亦喜:“使鹽滷沼澤之地如水鄉,亦我之志也!”

。。。

經過許久商量

劉備忍痛讓出一萬俘虜,以500萬錢加10萬石糧食買入10萬小畝溼地灘塗,實際面積當然遠遠超過。

同時以每年10錢或20漢斤糧食(約9市斤)一小畝的租金,租用100萬小畝沼澤,租期10年,頭三年免稅。

漁陽豪族們皆以為劉備出了一萬人、地租而不能買是吃了大虧!至於是虧是賺,就是穿越者預知歷史的獨特優勢了!

東萊人徐嶽捨棄劉備,為公沙太守徵辟成為郡工曹掾,專門負責督建海堤、河堤就是另一證明。為了徐嶽,劉備親到郡城,與公沙太守與大吵一頓,看起來關係越發糟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