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九九口棺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曹節沒有讓對手高興太久,蟄伏近月,終究找到機會。

這天,朝廷百官參加孝順皇帝一名妃嬪的葬禮,宦官們送皇帝劉宏之母董太後回宮,城門口擁護,董太後氣悶,從鳳車出頭看情況,見了城牆上發臭的殘屍和“賊臣王甫”嚇了一大跳,連呼:“造孽啊!這是何人所為?怎不讓屍首入土為安?”

一群中常侍也都心驚膽戰,掩面低頭做哭泣狀。

太后旁邊的幾個小太監趁機數落陽球的不是。

董太後發了發了幾句牢騷,令左右通知司隸校尉把入土為安,哪知道宦官們全部跪下來求饒,包括曹節等在內,沒有一個人敢去司隸校尉府衙。

董太後當即怒罵宦官們沒有膽識,又罵:“陽球也太過囂張,竟然把一群中常侍都嚇成這樣,諸位宦官中難道沒一個好人麼!”

眾人立即你一言我一語往陽球身上潑髒水。

曹節趁機流下眼淚對趙忠等人說:“我們諸常侍能夠自相殘食,但怎麼可以讓狗來舔王甫的湯汁呢?”之前,陽球為了步步高昇,在他們面前就如同狗一樣伏低做小,如今卻翻身騎到頭上去,曹節等宦官都認為陽球如同狗咬主人,翻了天,對其同仇敵愾。

於是一大群中常侍“保衛”著茫然無知的董太後一起進宮,缺乏政治敏銳的董太後根本不知道自己闖了大貨,成了諸宦官手中的兵器,甚至還為死去的王甫向皇帝說情。

諸中常侍則一起跪在皇帝面前,數落陽球之罪,求皇帝將酷吏陽球調離司隸校尉的職務。

“大長秋曾經舉薦陽球為尚書令,他做司隸校尉也是同意的,如今怎麼說起壞話來?”皇帝故作詫異。

曹節位至特進,一般不需行跪禮,這次卻罕見的拜伏在地:“陽球本來就是酷吏,兩次因為嚴厲苛刻超過法理被免職,臣考慮他在九江平叛的功勞,向陛下推薦他為尚書令,是希望他能改過自新,收斂暴虐的一面,發揮嚴正勤勉的優點。

沒想到陽球依然好起事端、不守法理、胡亂作為,不適合在擔任司隸這種秉公持正的職務。臣錯了!臣願意承擔舉薦失誤的罪責!”

曹嵩是寧願認錯、讓步,也要把陽球從司隸校尉位置上趕下來。

宦官們七嘴八舌的說道:“陛下如果繼續任重陽球,恐怕我們這些宦官和父子兄弟都會死絕,而竇武、陳蕃的黨羽將會執掌朝政。”

“臣等死不足惜,只是怕朝政全被外臣、黨人抓在手裡,陛下詔令不出皇宮。”

“一個小小陽球,沒這麼嚴重吧?”皇帝有心維護陽球,但見宦官們群情激憤,就有些信以為真了。

曹節說:“陛下難道忘了竇武、陳蕃當日如何架空陛下麼?”

竇武、陳蕃以外戚大將軍+士族領袖執政,兩人名聲極佳,世族知識分子都望風影從,以至於百姓、官吏只知有竇武、陳蕃,不知有皇帝劉宏。在朝堂上,兩人把當時只十一、二歲的皇帝當一個小孩子一樣教訓、擺弄,動輒倚老賣老的嚴厲批評,竇武甚至私下威脅劉宏若不聽話,就把他換掉!

皇帝劉宏一回想起少年時的囧境,就轉而想起曹節、趙忠、張讓對自己的照顧,連帶罪大惡極的王甫也不那麼可恨了。這些宦官幾乎天天都在身邊,就像是劉宏的夥伴和親人,而他們的要求並不是殺陽球的頭,只是調離,想必沒什麼大不了的,於是不以為意地將陽球改任為衛尉。

曹節壓抑住心中喜悅,立即招來尚書寫好詔令,令謁者傳召陽球接受任命,不得耽擱,同時收繳司隸校尉印綬。

陽球還在城外懵懵懂懂地拜祭陵墓,得到詔書後,如同晴天霹靂,急忙入宮求見皇帝,叩頭在地:“陛下任命臣為司隸校尉時,就知道臣是一名酷吏。

臣誅滅王甫、段熲之時,就知道貪官汙吏會汙衊臣,豪門權貴想置臣於死地。

臣不怕死,但臣有一顆忠心!臣準備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給貪官汙吏,最後一口留給臣自己!

只求陛下給臣一月之期,臣必嚴明法令於天下,收治權臣豺狼於監獄。之後臣即便如商鞅一般五馬分屍,也不後悔!”

陽球知道,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故而叩響頭不停,血流滿頭,詛咒發誓。

。。。

作為侍中的楊彪,虎賁殿長的劉備全程目睹整個過程。劉備想起後世有個執紀嚴厲的紀高官退休當天,就有人給其門口送了花圈,相必那紀高官也是陽球此刻一般心情吧。

楊彪見滿頭是血的陽球,心如死灰,如同老了十歲,步履蹣跚的離開,內心起了一個炸雷,憤怒塞胸,當即就像仗義執言!

可想起父親的教導,終究明白,楊氏哪裡是那只漁翁得利的黃雀,年紀輕輕的皇帝陛下,才是真正的黃雀。渤海王、宋家、王甫、段熲、劉郃、陽球,甚至曹節、趙忠、張讓,或者是皇帝陛下眼中釘肉中刺,或者是可以利用並隨時可以捨棄的棋子。

如果他楊彪敢正面對屏風之後的曹節等宦官提出反對,皇帝陛下或許會有一些猶豫,但為了穩住中常侍們,一樣也會放任曹節打擊、蹂躪自己,下場不會比陽球更好!

楊彪如同行屍走肉一般走到宮殿門口,見在此站崗、同樣面有不平之色的劉備,兩人心有慼慼地點點頭,同時嘆了幾口氣,擦肩而過。

回到家中,楊彪斜倒在榻上,久久不語,發現自己讀了三十年聖賢書,自詡腹中有良謀、自詡關西大儒,權謀之術卻根本比不上這位二十出頭的皇帝:“或許我的唯一價值,就是揭發王甫、段熲。

陽球就是陛下手中鋒利的劍,我只是給這把劍提供了一個口實。如今這把劍因過於剛強而折斷,皇帝根本不吝惜,只需要從新尋一把就是。而在劉郃、陽球之前,王甫才是陛下手中之劍。

哈哈,真可笑,這世間多的是人想做陛下之劍,卻不知道陛下對劍只當做一個用完就丟的器物,根本不當人看。

袁家為何一直不出手,不就是打好主意漁翁得利麼。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又無大錯,陛下無論如何都繞不過袁家。可惜我楊家人丁稀少,無法如袁家一般穩坐釣魚臺,所以父親才讓我出來捅了王甫、段熲第一刀。”

楊彪自此有了離開皇帝身邊之心。不久其父楊賜就為他謀到五官中郎將一職,此是後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