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留不住的人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茲令琅邪趙昱為琅琊國即丘長,東萊劉繇為梁國下邑長,東海王朗為彭城國甾丘長,廣陵臧洪為琅琊國莒長,涿郡劉備為東萊郡黔陬(qian’zhou)長。。。”

雒陽東面的路上,臧洪讀著尚書臺的公文,感覺無限怪異:“你個幽州人,怎到青州做縣長?一般在本州或者鄰州。你倒好,跨過冀州,到青州任職。”

劉備沒好氣地說:“那去哪裡?上谷,漁陽,遼東?還是幷州?我們幽州人就應該到苦寒之地受苦,你們徐州人就應該到富庶之地享福?”

“我錯了不行嗎。”臧洪連忙說,“你知道我是想說縣長官職不大,一般應就近任職,涿縣到黔陬超過一千二百裡,跨州過郡太不方便。”

劉備:“這就不懂了吧,幽州和青州是相鄰的!東萊郡與漁陽郡隔著渤海相望,我家有塊地在漁陽。”

“還真是。但黔陬縣是東萊最南面的縣,不與幽州相鄰,而與徐州相鄰。”臧旻湊過來小聲說,“我父給尚書臺建議你任雁門郡平城長,繼續在他麾下效力,怎麼詔令卻是黔陬長?你老實告訴我,是不是走了其他門路向尚書臺或三公進言?”

劉備擔心對宋家圖謀的洩露出去:“誰舉薦了我?這真不能說。”

破家的縣令,滅門的郡守。縣長在朝堂層面只是小小職務,對人脈關系只到州郡的大多數豪族,卻是天大的官。即使是在朝堂有人的家族,也多會在老家縣長、縣丞、縣尉的任命上發聲,而新任縣官不熟悉地方,不論治政用寬、用嚴,一般也要倚重在朝中有人做官的家族。

臧洪深悉其中道理,劉備不說,他也不追問,話鋒一轉:“縣長這種小官,俸祿低微,你部曲那麼多,那點俸祿怕是路費都不夠!難道給些路費,讓部曲散去?”

劉備:“比不了你這種高官子弟,我以軍功起家,部曲皆兄弟,怎忍離去?況且以我家財,給部曲每旬吃肉的錢還是有的。”東漢、魏晉官吏的一大特點,官員和讀書人多數家庭富有,不僅靠當官那點俸祿,所以經常有幹的不高興的官員掛印綬於門梁,辭職歸家,放到惟有讀書高的宋明清三代,幾乎不可想象。

臧洪:“你的部曲人才輩出,典韋早可任縣尉,祁濟、韓當、關壽皆是屯長,劉朗、張山、李浩、傅士仁都超過隊率,你安排得過來?不如借我幾個,總好過便宜了別人。”

“臧太守思慮周詳,不可能不給你安排人才、護衛。何必挖我的牆角?”劉備恍然大悟,“或者是臧太守讓你問的?”

相比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父親是九卿的曹操,接觸的要麼是大官僚子弟,要麼是各地名士,要麼是各級官宦,換後世的話說,圈子高好幾個層次,招攬的人才也高幾個層次。出生沒落官僚家庭的劉備家裡最窮時只剩下幾十大畝地,還有一屁股債,在仕途上難以順暢,就是立下大功勞後,亦難以得到足夠的獎賞,這次從比千石降秩擔任黔陬長就是明證。一個好漢三個幫,招攬人才亦有困難,所謂某個大才磕頭就拜的場景,劉備從來沒見到過。

劉備知道自己缺乏背景,所以從不招攬名士,因為得到之後,亦難以留住。

屬下部曲典韋是殺人犯,祁濟是烏桓人加外親,關壽因與同事難以相處被老父趕出來,劉朗是族人,王伯是鄰居,張山、耿績、李浩、傅士仁是同郡人,沒有一個出生世家豪族。劉德然則不是部曲,而是合作伙伴。

臧洪:“又被你猜中了,父親想借典韋、祁濟、韓當和關壽。說是想給臧家掙一個鄉侯!”臧旻轉戰萬里,斬首極多,若不是南單于叛逃,功勞足以封侯。如今為雁門太守,更加汲汲求功。

“我部精銳騎兵,多數都已跟你父去雁門,若剩下幾個貼心兄弟也被挖走,到了縣裡豈不是無人可用?”若是臧洪借人,劉備沒有不允許的道理,畢竟有借有還。臧旻借,則要好好考慮,一郡太守,隨便安排個職務,都比劉備能給的高,借出去豈不是肉包子打狗!

臧洪彷彿沒有注意到劉備難看的表情:“以典韋、祁濟之功,做縣丞、縣尉綽綽有餘,父親打算任命二人為別部司馬,關壽功勞略少,可先平調做屯長。俗話說女大不中留,留要留成仇,男人其實也一樣,為了他們的前途,勸你一定要好好考慮。”

劉備:“好祁濟借給臧太守,但你要自己說動他。典韋,嘿嘿,只借給你,不借給藏太守。韓當和關壽想也不要想。”

話音未落,打馬急走,留下臧洪在後面吃灰。

“把典韋借給我,不借給阿父?什麼意思?”臧洪捂著鼻子愣愣發神。

“臧君!”黑臉的典韋並未隨劉備走,“韋以後就在臧君屬下辦事啦,我們一路吧。”

臧洪:“這可怎麼辦啊,我一小小縣長,哪裡有位置安排你這尊殺神?”

“臧君還不明白?以後典韋就是你的縣尉啦。”典韋哈哈大笑,打馬而走。

留下臧洪再一次大出預料、呆若木雞。

。。。

烏桓人祁濟善騎兵,被臧旻挖走並無奇怪,本來就是從祁胭脂處借來的,祁胭脂要同意,劉備也無話可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典韋跟從劉備時間很長,功勞最大,雖然極其捨不得,劉備亦不會過分到強迫留典韋做縣兵曹、或縣賊曹。雖然劉備於典韋有救命之助、知遇之恩,只要提出來典韋一定會同意,但劉備不想讓典韋心裡彆扭,於是為典韋向張讓、楊賜求來莒縣尉。

劉備從臧旻出征,諸部之中戰果最大,損失最小,正常情況下,應該升職為千石縣令或者六百石的州刺史,只是年齡太小,太過驚世駭俗。現在,從比千石的從事、六百石的虎賁中郎,降職為四百石的縣長,明顯做出了犧牲,給典韋一個縣尉,劉德然一個郎官並不過分,反能避免曹宋兩家的猜疑。

韓當等人是從公孫瓚處借來的,早幾天已經上路返回遼西。公孫瓚現在是遼西屬國長史,遼西屬國的二把手,臧旻打韓當的注意怕是打錯了地方。

能挖走的是人才,挖不走的是兄弟。

諸將官之中,關壽隨劉備時間最短,武藝卻與典韋相若。劉備越發懷疑就是關羽,越發待之親厚,食則同桌,臥則不避的地步,並將之從一伍長,經數次提拔,為屯長。典韋離開後,關壽出人意料地越過劉朗、張山等老部下,李浩、傅士仁等鄉黨,接過了部曲副官的指揮權,可謂大跌眼鏡。

關壽之前四處碰壁,亦知道自己脾氣不好,不善與人相處,如今得劉備看重,相處融洽,步步高昇,於是越發將劉備視做知己,隱約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決心。

。。。

與臧洪分道揚鑣後,劉備轉而北上,打算回涿郡一趟,想著被挖角的這些,心裡愈發鬱悶。就在這時,遇到了一位不同尋常的老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