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官道之旁小張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涿郡的臘月,夜裡天寒地凍,約莫著有零下十多二十度,白天溫度最高也不過零下幾度,極為寒冷。劉德全這幾日累得如同高考備考一般,只是那時候主要是心累、眼睛累,這些日子主要是腿腳累、臂膀累。

每日平旦(寅時,凌晨3到-5點)中,劉母耿氏與王伯的婆娘以及夏侯博部眾的二三個婦人,早早起床,生活、燒水、熬粥,順便將頭天的餅子熱了。

劉德全、王伯帶著樓桑裡幾個半大小子,穿著厚厚的衣服、裹得如同北極熊,囫圇吞棗般吃了早食,帶上些熱水和餅,邁著步子、迎著風雪前往督亢澤。臘月間平旦、日出之時候,太陽遠遠沒有升起,眾人藉著星光、月光,深一腳淺一腳,一路上不知道得摔多少回。

行入督亢澤,約莫日出(卯時,早上5到7點)中。澤裡早已經熱火朝天,夏侯蓉帶著的部眾早早下了第一網,待劉德全到時,已經開始收網。

食時(辰時,早上7到9點)之初,第一批魚已經裝上獨輪車開運,劉元起、劉德然趕著馬車正等在樓桑裡以東的岔路上接貨。將魚從獨輪小車換到馬拉貨車上,之後向西,過樓桑裡,入大樹亭之北,之後北上涿縣。

快要過年了,籌備大慶節日的世家大族和鄉間土豪,辛苦了一年的百姓,生意火爆的各家酒樓,對各類食材的需求明顯增大,推動肉、魚、布匹、衣物、鞋襪、糖、果脯、漆器、酒類、香燭、傢俱、草蓆等各類生活必需品或年貨價格節節高升。當天捕獲,當天售賣的魚,價格已升到25文,甚至30文,還在穩步上升中。

這幾天,在劉元起父子,甚至劉德福的銷售渠道支撐下,合作各方賺的盆滿缽滿。

。。。

在大樹亭北,除了北上涿縣之外,還有南下大樹亭這條路。

涿郡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郡,大樹亭也並不是一個普通的亭,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

大樹亭坐落在涿郡的范陽、遒國、固安三縣到涿縣的必經之路上,也坐落在從洛陽到幽州刺史治所薊縣(今北京城中心)的官道上,距離涿縣約20裡。此外,桃水的支流在大樹亭分成兩支,主支折向東北,環繞涿縣,側支仍然自西向東,經過樓桑裡南,注入督亢澤。

大樹鄉部也坐落在大樹亭,管轄樓桑裡、房樹裡、松林裡等數十個裡聚。

從洛陽到幽州的最近大道,乃是經過河內、過魏郡鄴城、過趙國邯鄲,再經常山國真定縣或者巨鹿郡下曲陽,過中山國盧奴,進入幽州涿郡,經過涿郡的北新城縣、範陽縣,經大樹亭到涿縣。再經過涿郡良鄉縣,入廣陽郡廣陽縣,最後到達幽州刺史和廣陽太守治所薊縣。

東漢幽州最核心、人口最稠密的地區,當數廣陽、漁陽、涿、上谷四郡。論政治、軍事之重、地理之要,作為州、郡同城的廣陽(北京地區)自然最重,若論的人口稠密、社會經濟發達、河流密佈、自然條件、交通便利則涿郡當仁不讓數第一。

密佈的河流、廣闊平易的田地,養活了涿郡7個縣60餘萬人口,接近東漢最發達的司隸地區,與潁川、南部冀州、南陽、徐州等地相比也不逞多讓。

發達的交通,富餘的勞動人口,迸發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沿著商道和交叉路口,大樹亭南北密佈著鱗次櫛比的商鋪和飯館,倉庫和住宅,連綿數里。還有不少旅店,村民自發形成的草集,甚至有豪族建立的幾個碼頭。

許多南下北上的大隊商旅,例如從購買塞外馬販賣入司隸、冀州的商旅,往往在幽州的邊境集市售賣大漢的漆器、布匹、蔬菜、偷賣粟米、走私鐵器等,換成塞外的馬匹、牛、羊、皮革。這些大隊商旅,有的因為涿縣城裡儲存商鋪的倉庫價格過高,有的因為帶有違禁品不能進入城市,有的因為沒有必要進入城市,故而集中在大樹亭周邊修整、住宿、儲存。

。。。

這幾日,劉德全每日都會押運一批魚,不是隨同劉元起等北上涿縣,而是南下大樹亭。大樹亭特別優越的交通條件,魚龍混雜的環境,大隊大隊的商旅,使得對肉類的需求達到了很高的程度。雖然售賣價格比涿縣城裡低一些,但勝在需求量大。

劉德全與官道旁多家酒家,口頭訂立了送貨協議。

其中一戶酒家,老闆姓張的,名叫張虎。年幼時最喜歡任俠,生的虎背熊腰,使得一手好矛、戟,弓箭亦不錯。但這老闆是個很奇特的人,弱冠以後,他逐漸開始好好讀書,以接觸士大夫為榮,現在反而看不起大部分任俠的鄉中少年。

張虎的酒家,就在大樹亭官西側,賣羊肉、豬肉、酒等吃食菜餚。張虎是個大土豪,連線酒家的後院,有一個巨大的莊園,莊園中有許多桃樹,在集市外擁有大量的土地。

張虎家有個圓臉胖乎乎的小孩,每日守在酒家門口玩耍。劉德全非常喜歡逗弄這個胖胖的孩子,因為他有個小名,叫阿飛。

張虎也非常喜歡劉德全逗弄阿飛,因為劉德全可以教阿飛認字,還有個原因是德全乃是他張虎的遠房親戚。

劉德全的父親劉弘,在迎娶母親前,曾經有個姓張的妻子,早早去世了,後來才續絃耿氏。劉弘曾經得到郡裡舉薦為孝廉,故而在涿縣的中老年人當中知名度很高,作為別支的張虎,與劉德全閒談時,偶然提起這些事情,雙方的距離迅速拉進。張虎甚至拍著劉德全的肩膀,自告奮勇為其介紹族女為妻。

劉德全當然以年齡太小為理由拒絕了,可張虎依然熱情,不依不撓地繼續介紹。劉德全只好將夏侯蓉帶上,張虎的熱情這才減弱下來。

張虎的產業相當大,除了開設酒家,還售賣肉類和其他農產品,每個月消耗大量的鹽。兩漢時期,鹽實行專賣制度,一石少則四五百錢,多則數千錢,價格很高。故而張虎一直希望透過較為穩定的渠道購買私鹽逃稅。

張虎和夏侯蓉一拍即合,夏侯蓉將部曲收集的鹽,捕獲的海魚,都賣給了張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明裡的魚到暗地的私鹽,一條新的銷售鏈條建立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