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型導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份有關北風級超算的資料很有價值!”

花了點時間再次將ai-001竊取到的有關北風級超算的資料過了一遍,孫誠這才滿意地關掉了資料夾。

像是超級計算機這種好東西,無論在哪個世界都堪稱大國重器。

他接下來的一系列動作都需要用到海量的計算力,因此組裝一臺超算勢在必行。

ai-001的第一份收穫就如此珍貴,倒是讓孫誠對它所竊取到的其它資料的興趣高漲了起來。

只可惜,他很快就發現是自己想多了。

被復仇整理之後放在首位的北風級超算的資料,無疑是ai-001在入侵南都超算中心最大的收穫了。

其它的一些檔案,基本上都是軍方在利用北風級超算的強大計算力,所進行的武器威力跟效能的測試數據。

在孫誠看完了測試數據後,發現這其中的絕大多數武器,並不比自己在【變形金剛大宇宙】所掌握的一些美製跟俄式武器強大多少,甚至有一部分在效能上還有相當的差距,對他來說並沒用處。

當然,有一部分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比如北風級超算曾經為軍方尚未定型的一種新型導彈提供大量的測試跟資料驗證工作,這種新型導彈就讓孫誠很感興趣。

眾多周知,核武器應該是人類文明所創造出的最強大武器了,利用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可以在爆炸的一瞬間改變地表環境、摧毀地區生態,熱衝擊、與持續性的核輻射,甚至可以令一個地區的生命被徹底滅絕。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愈發認識到了核武器的局限性。

核武器就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除非那些政客們的腦袋全都灌了水,否則真沒人敢在戰爭中種蘑菇。

冷戰時期曾有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式核武器--鈷彈,在傳統核彈的外面裹一層鈷59,核彈爆炸發出的中子打在鈷59上令其變成鈷60,而鈷60衰變產生的射線能徹底破壞生物的dna令其在短時間內大面積死亡。

這種只存在於設想中的核武器,只需要在平流層引爆一顆,甚至不需要像【沙皇炸彈】那種當量,就足夠讓輻射遍布整個地球大氣層,從而令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在短時間之內全部滅亡。

鈷彈從理論上來看,確實是能製造出來的。

但是這種足以抹除整個地表生物系統的武器,在理論剛一誕生不久便遭到了整個科學界的抵制,也讓包括美國跟蘇聯在內的不少有核國家忌憚不已,最終才沒讓這種邪惡武器誕生。

過去幾十年裡,再次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正在逐漸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大國之間的地區衝突正愈演愈烈。

也因此,各種威力不下於核武器,既不會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又可以繞開‘核控協議’的新式武器,尤其是各種常規性導彈更是成為了各國的研究重心。

ai-001在北風級超算上發現的導彈試驗資料,就是軍方正在研發的一種新型集束炸彈。

所謂集束炸彈,是指在一個較大的彈體中裝入由數個到數百個的小炸彈,每個小型炸彈稱為子炸彈,因此又稱子母炸彈。

集束炸彈一般多為空射對地導彈,經由攻擊機、多用途戰鬥機或轟炸機在目標區域投射後,可以在空中分解,藉由散佈子炸彈到廣範的地面造成區域性殺傷,利用其數量的特性增加涵蓋面積和殺傷範圍,普遍被用於打擊地面叢集坦克,裝甲戰鬥車輛、部隊駐地等叢集目標,或機場跑道等大面積目標,具有較強的毀傷能力。

在【變形金剛大宇宙】中,因為二號基地的主力研究團隊也在對導彈進行深入研究,因此相比其它資料,這份意外獲得反倒是更加令孫誠鐘意。

軍方設計並測試的這款新型集束炸彈,是針對蘇聯而專門設計的。

現實世界中的蘇聯因為世界線的不同,並未如【變形金剛大宇宙】中那樣於西元1991年解體,而是依舊屹立於歐亞大陸,威懾全世界。

因為沙皇俄國時期,中俄兩國之間結下的血海深仇,自辛亥革命以來,現實世界裡的中俄跟中蘇之間一直處於敵對關係。

從東北亞到中亞,兩國在橫跨上萬里的邊界上互相陳兵數百萬,邊境衝突持續上百年,說是仇深似海一點也不為過。

跟中國一樣,蘇聯也是一個傳統的陸軍強國,擁有著數以萬計的地面作戰坦克、裝甲車以及各式火炮。

要直面這樣的對手,軍方對於集束炸彈的需求一直都是非常大的。

ai-001這一次在北風級超算中,發現的這款軍方下屬實驗室設計的新型導彈,它在軍方內部的暫命名為‘對地多點精確攻擊炸彈’,嚴格來說算是集束炸彈的一種,卻又不完全相同。

它採用了集束炸彈的設計理念,又結合了精確制導炸彈進行了重新設計,即便是在孫誠看來,也是相當的亮眼。

傳統的集束炸彈因為巨大的體型,一般戰鬥機基本只能少量外掛,主要需透過轟炸機進行投射。

這款‘對地多點精確攻擊導彈’,在設計之初便將軍方的要求就是一種戰鬥機也能大量裝備的對地轟炸導彈。

因此除了將其體積小型化之後,利用新型高爆炸藥來彌補子炸彈爆炸威力不足這一問題外,還借鑑了精確制導炸彈的一些設計理念,嘗試提升子炸彈的打擊精準度。

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正確的開發方向,雖然軍方研發跟測試的過程中問題不斷。

比如國內已有的各種高爆炸藥,均都無法解決新型導彈體積縮減後,威力也隨之下降的問題。

最難的還要屬提高子炸彈的打擊精準度上,想要提高導彈精準度本來就不容易,何況軍方的要求還是提高不過拳頭大小的子炸彈的打擊精準度。

負責研發這款新型導彈的軍方下屬實驗室不得不開發設計了一套又一套的方案,從研發新式炸藥,到利用流體力學重新設計子炸彈的外型,再到聯絡其它實驗室為新型導彈設計一套全新的精準定位系統等等。

這其中因為需要用到大量的計算力,安置在南都超算中心內的那臺隸屬軍方的北風級超算內,才會留下新型導彈的測試跟研發資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