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釋出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現場的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於東南亞,歐美地區的媒體記者,一個個都安靜地聽著齊東明的話。

其實大資料這個概念,很早就有了。

大資料也的確在很多應用領域大行其道。

這年頭最熱的話題是什麼?大資料!

風口是什麼?大資料!

人工智慧也同樣的在大資料戰略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而齊東明的話,也讓現場的媒體記者們都興奮了起來,都燃了起來。

其實不是這些媒體記者們真的有多相信齊東明所謂的大資料戰略。

而是因為,這是個大新聞,妥妥的大新聞啊!

“事實證明了,大資料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是可行的!”

“大資料其實已經改變了很多東西,比如我們常常看新聞的時候,總是能夠發現,新聞平臺推送給使用者的都是使用者喜歡的,想看的新聞!”

“比如,我們買東西的時候,總是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想要的......”

“大資料,簡而言之,言而簡之就是,大資料懂使用者,懂你們!”

“而一部電影,怎麼樣才能受歡迎?”

“根據資料表明,電影相關的搜尋量與票房收入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

“同樣的,在北美,奈非剛剛證明了大資料戰略的可行性,他們基於大資料投資拍攝的電視劇,無論是劇情設定還是選擇演員、導演陣容,都以使用者在網站上的行為和使用資料做支撐,從而受到觀眾熱捧,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現象級的作品!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大資料更懂觀眾!”

“很多人都說,電影是高投入高風險的專案,因為沒有人敢說自己能掌控市場,能摸準市場的脈絡,但是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大資料可以!”

“一旦大資料戰略被推行,被應用到電影的各個環節,那麼電影投資將不再是什麼高風險專案,而是可以預期的專案,可以預測的專案!”

“劇情的設定方面,透過大資料,我們可以清晰的知道,觀眾喜歡什麼樣的劇情,並以此投其所好,而演員的選擇方面,同樣的,我們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出,哪一個演員適合哪一類的角色,哪一類的角色,選擇哪一個演員才會最受觀眾青睞,甚至於,哪一個導演,更適合拍攝什麼樣的劇情,都可以用使用者在網站等方面的行為和實用習慣資料作為支撐,大資料將提供給觀眾,他們最喜歡的,最愛的劇情,最合適的演員,最合適的導演,我想不出來,當一部電影,所有的一切,都是觀眾最喜歡的,那麼這樣的電影有什麼理由不成功呢?”

“所以大資料戰略才是影視產業的未來,新時代即將到來,影視產業也到了變革的時候了!”

“為此,我們阿狸傳媒和未來星傳媒,將共同啟動大資料戰略,並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齊東明笑著說道。

“我們將聯手投資二十億,共同使用大數據模型,製作五部大製作,這是大資料戰略的第一步!”齊東明又繼續道。

現場的媒體記者也轟動了。

果然是大資料啊!

只不過,早前大家雖然猜到了很有可能是近來最熱的話題大資料,但是當齊東明正式宣佈的時候,大家還是有些被震到了。

無他,按照齊東明的話來,那真的太勁爆了。

大資料戰略如果真的可行的話,那的確可以說是影視產業將迎來全新的變革。

因為按照齊東明的話說,大資料更懂觀眾,那麼那些金牌編劇,那些大導演,豈不是反而地位一下子就變得不那麼炙手可熱起來。

因為大資料可以取代他們。

大導演雖然是因為其創造的成績,票房等等,才會成為大導演。

而大導演一向都意味著電影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可是現在,按照齊東明的話來說,那就是,大資料可以取代大導演,將風險降到最低!

大導演同樣的也意味著天價片酬,每個大導演,參與電影拍攝執導,都能夠獲得鉅額的回報。

而如果大資料真的可以取代他們的作用,那麼大導演的價值就不是那麼高了。

當然,這可能嗎?

管他呢!

可能不可能,有什麼關係?

關鍵是,這個新聞,值得大書特書啊!

至於,是不是真的能成,成了他們有的寫,不成,他們也同樣的有的寫。

實際上,大資料的確很牛逼,他們這些媒體工作者,其實是感觸最深的。

要知道,大資料能不能用來製作電影,他們還不知道,但是他們卻知道,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卻已經可以用來寫新聞了。

雖然目前機器人寫的新聞稿子依然還是奇葩,但是卻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媒體行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麼如果大資料真的有齊東明說的那麼厲害,那的確是一個可以說震盪全行業的新聞了!

進入問答環節,現場的記者們都直接炸了。

一個個看臺上的齊東明等人都像是鯊魚聞到血腥味一般。

不過,這種場合,肯定是要守規矩的。

但是就算是這樣,當問答環節已開啟,底下就是長臂如林!

“我是來自《電影時代》的記者,廖俊,我想請問齊總,按照齊總之前的意思,豈不是說,大資料的出現,電影將會淪為流水線產品?也就是說,大導演們的作用,將被取代?”

齊東明點頭道:“可以這麼說,大數據分析正深入到電影的創作環節,這對整個影視創作行業,從劇本選擇,導演、演員的選擇,拍攝和後期制作乃至營銷,都將產生深刻影響。”

“當然,目前來說,大資料戰略依然還無法取代大導演們的作用,畢竟,大資料戰略才剛開始實施,也同樣的需要資料作為支撐,但是未來,這絕對是一個方向!”

“齊總你好,我是《華國電影報道》的記者方放,說了那麼多,可是目前為止,也只有奈非成功過,一個案例,似乎不足以證明大資料的作用吧?能否具體舉例說明?”

齊東明對於這個問題,顯然早有準備,他笑著道:“舉個例子吧,大資料戰略,是指在投拍一部電影時,首先就是用資料來定位,瞭解該內容在文學網站上有怎樣的點選量,在電影網站上有多少評分,掌握電影的核心觀眾在哪裡;然後再透過各種平臺做導航,使產品和消費者之間進行社會化的互動溝通;最後再藉助資料,把各種網際網路平臺上的網民想辦法匯入電影院。大資料的作用就是讓我們一面做,一面看各種資料所傳遞的資訊,然後把很多東西反饋到跟消費者的溝通上。電影本身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產品,整個電影創作和營銷過程是一體的。”

“簡單地說,大資料的作用,就是能夠及時和觀眾進行互動,而不是像傳統的製作那樣,先製作出來,再來考慮觀眾是否能接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