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有箏名月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酒店房間。

向清對安置好行李的弓翊說道:“晚飯安排在覃家別墅。”

弓翊點點頭:“時間還早,不過我們可以早點過去,我好久沒有見到我的老師了,還有我的小津。”

向清被弓翊肉麻到,笑著說道:“你提早過去估計也見不到你的小津。”

“陪新娘子試婚紗沒有那麼快到家,是吧?”下榻酒店前,弓翊記得向清提過。

“不是,小津沒有住在覃家別墅。”

“啊?”弓翊驚呼一聲,“那他住哪裡?”

“也在這家酒店,”向清指了指樓上,“定了樓上的套間。”

弓翊臉上的笑容頓時殘了。

有家不回,其間緣由無外乎是為了和大先生賭氣,小津和大先生之間的矛盾雖然並不是因為他,但十年前的考學卻是小津與大先生可以擺到明面上鬧翻的大事件,也是小津從童年開始就埋在內心的怨懟的種子得了一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機會。

父子積怨終究牽扯到他。

誠如子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

弓翊內心的歉疚正是如此。

看著弓翊面上愁悶的神色,向清渾不在意,甚至有種得逞的快意。

或許潛意識裡,向清仍在為小津抱不平,畢竟小津丟失了十年在國內的發展史,而弓翊靠著十年奮鬥已經成了全國著名的古箏演奏家。

提到“古箏王子”,圈裡圈外人們想到的便是弓翊;提到“箏壇聖手”,圈裡圈外人們想到的還是弓翊,有誰會去記得雲箏世家覃川老先生門下還有一位出走的正宗的雲箏傳人?

覃小津在國內箏壇就是個路人甲。

而她向清,要幫助小津收復這失去的舊河山。

幹事業,向清充滿了鬥志。

小津就是她的事業。

婚禮是個很好的營銷的契機,這也正是向清如此快就暫放鬱悶情緒的原因。

既然小津要靠假結婚去獲取某些利益,那麼她的任務就是讓小津獲取的利益最大化。

“那我們在酒店先見一見小津吧!”弓翊充滿了期待。

向清笑道:“小津和我說了,他會從婚紗店直接過去覃家別墅。”

“那我們去覃家別墅等他。”

二人於是從酒店出發,一個小時後抵達覃家別墅。

先祭拜了覃川老先生,弓翊對著老先生的遺照結結實實磕了幾個頭。

覃湖對他亦師亦母,覃川老先生就猶如他的親祖父一般,由於自己的母親也恰在那時病故,弓翊未能分身參加老先生的喪禮,是一份無法彌補的遺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又去拜訪了桑教授,陪著桑教授說了一會子話,方才跟著覃湖去了書房。

書房裡一排書架成了背景牆,另一面牆上豎著一排古箏,都是“敦煌”“朱雀”品牌下上好的演奏箏。

書房中央,擺放在琴架上的一臺古箏,因為原木本色,並未有過多華麗的裝飾,反而顯得與眾不同。

“你給老師寄來的這臺月牙古箏,收到有些日子了。”覃湖看著弓翊,臉上是慈母般的笑容。

“老師覺得如何?”弓翊極為期待。

覃湖走過去在琴凳上坐下,開啟琴蓋,取出裡面的古箏義甲戴了一邊手,信手彈了一支箏曲,不過不是雲箏的代表曲目,倒是陝西箏派的名曲:《秦桑曲》。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李白的《春思》經由強增抗和周延甲兩位藝術家利用流行在陝西關中一帶的戲曲音樂“碗碗腔“的素材加工提煉後譜寫,文情詩意化作箏樂。

委婉中有哀怨、激動中有抒情,使人聽來熱耳酸心,不由對那詩中女子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盼望早日與家人團聚的迫切心情感同身受。

覃湖指尖委婉、纏綿、優美、柔和並富有激情的旋律一時讓弓翊聽得痴迷了,忍不住未戴義甲就在另一臺古箏上與覃湖來了場合奏。

“這《秦桑曲》創作背後有一個故事,弓翊可知道?”彈罷,覃湖笑著問弓翊。

弓翊坐在古箏前,背脊挺拔,猶如當年幼小隨覃湖學琴時那般,好學又恭順的樣子,說道:“老師請說。”

“據說《秦桑曲》是周延甲老先生為其女兒所作,周老先生的女兒自幼隨父習箏,十六歲便考入中央歌舞團,遠離雙親,客居他鄉,思念之情長掛心上,周老先生因此作此曲送與女兒,讓女兒在異鄉彈奏這滿載秦韻的親切鄉音,能有所寄託。”

殷殷舔犢情,拳拳慈父心。

天倫之情,人之常情。

弓翊見覃湖言語間面露哀慼之色,知道她是在感懷自己已故的父親,便陪著默默難過。

發現了弓翊的用心,覃湖在心裡感嘆這學生的懂事,便打破憂傷的氛圍,把注意力轉移到弓翊送她的這臺月牙古箏上來,笑著說道:“‘好琴不知世,只為知音人’,這把月牙古箏讓你破費了吧?”

“雖然不是十大古箏品牌,但老師你知道的,月牙古箏製作苛刻,產量很低,一般僅限於行內的一些‘琴痴’手頭流傳,所以才有剛才老師那句‘好琴不知世,只為知音人’,這臺月牙古箏精選良木,巧斫清音,是值得收藏的精品,學生得到這臺古箏的確費了些心力,不過,只要老師喜歡,一切都是值得的。”

聽了弓翊的話,覃湖輕嘆了口氣:“你啊,這些年沒少給我送禮物,你也不容易,以後不要亂花錢了。”

像母親一般輕輕責備卻飽含慈愛,讓弓翊心頭一暖。

“老師,人與人之間表達情感除了禮尚往來,還能有更好的方式嗎?”

覃湖被弓翊問得啞然失笑。

的確沒有,不是嗎?

年少時,蒙受師恩似海,如今功成名就,豈能不回報?

要回報,就要有載體,何為載體?禮物便是載體。

所以,弓翊恨不能遍得天下稀罕之物送給老師,老師此生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女,他便是老師的孩子。

“聽說最近有新興的古箏品牌找你合作?”覃湖突然想起來,便關心問道。

弓翊點點頭:“是的,是有這麼一家古箏品牌,希望我做他們的代言,老師有什麼看法呢?”

“你這些年在古箏界風頭正勁,名氣大,影響力也廣,算是古箏界的明星,但是你還年輕,無論如何要記住,不可被利益矇蔽初心,越大的利益往往伴隨越大的陷阱。”

教學藝更教做人,這就是他的老師。

弓翊特別虔誠說道:“謝謝老師,學生都記住了。”

二人正說著話,保姆就過來通知道:“姑奶奶,弓先生,小先生回來了,桑教授說可以開飯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