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2章各食其道(加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斐潛一直都的覺得,身為大吃貨帝國的一員,若是不能將這種沉澱在血脈當中的基因早些啟用,頗有些對不起後世當中的那麼多的華夏菜餚。

因此驃騎將軍還有一個非常廣泛認可的謠言,便是『饕餮轉世』。

畢竟從斐潛之處流傳出來的美食相當多。

華夏有很多美食,各地有各地的風格,卻並不妨礙這些不同風格的美食出現在同一個地方,受到同一批人的歡迎和喜愛。

就像是江南和魔都的菜品講究精細,似乎有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味道,帶著一點『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氣息,而西北菜麼,就是另外一種風格,褲帶面又寬又長,連吃兩碗都不夠,若沒辣子便是啥也不香,沒有大蒜營養少一半……

雖然說大漢當下還沒有從美洲引進辣椒,但是並不妨礙人們對於美食的熱愛和追求。

對於一般的百姓而言,沒有空閒去等庖丁去做什麼精緻的菜餚,更沒有什麼心思去細嚼慢咽,他們只需要量大管飽,若是有勺熱油,鹽味再重一些就更好了,畢竟西北日頭烈,氣候乾燥,每日勞作都需要大量的電解質去補充。

而對於士族子弟來說,就不太一樣了。他們有錢有閒,可以有耐心去等待庖丁慢慢做出一頓費工夫費時間的菜餚,而且還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挑選,而不是以吃飽為目的。

長安醉仙樓。

大堂之中, 一名巡檢帶著幾名部下,或盤腿或箕坐於迴廊處的席子上, 幾個人只顧圍著一個桌案大吃大喝。

前兩天是發薪日, 剛拿到了一筆賞錢的巡檢, 便是帶著自家兄弟來醉仙樓打個牙祭。當然上二層雅座的費用太高,像是在這樣小院迴廊內, 便是既有面子,也不會消費不起。

巡檢原本出身軍中,吃飯喝水多少還保留著軍中的習慣, 幾名手下也平日裡面按照軍旅條例管理慣了,吃起飯來那真的是狼吞虎嚥一般,圍著一盤子大盤雞,吃了個痛快!

大盤雞據說也是斐潛發明的,也有人說不是, 是龐統率先吃開的, 但不管究竟是誰發明的這種吃法, 確實很對西北人的口味。雖然說沒有後世的辣椒等調味品, 但是加入了西域的香料之後,原本相對普通的菜餚似乎忽然一下就新增了靈魂, 成為相當受歡迎的美食。

當然,若是存粹吃肉的話,大盤雞顯然沒有什麼手抓羊肉牛肉來的更爽,但是大盤雞勝在價格比那些菜餚便宜。

雞肉顯然比羊肉、牛肉便宜得多。

想想看,五六名大漢, 放開肚皮吃一頓,大盤雞顯然就比較適合,又有葷腥,又能吃飽。尤其是向巡檢這幾個半軍事化的, 唏哩呼嚕一頓吃, 就像是吃完後一抹嘴就要帶著刀槍去幹大事的一樣, 蒸饃, 寬湯餅,加上大盤雞的湯汁……

美嘀狠!

此時宴饗過半, 案几上,盤子裡面的雞肉大多吃盡,桌案上骨頭渣滓這邊一塊,那邊一塊,可幾個大肚漢似乎多少覺得意猶未盡。

巡檢立刻拍了拍手:『上饢!』

醉仙樓的夥計聽到了招呼,便是端著一籮筐剛出爐不久的烤饢,走了過來,放到了桌案邊上。

為什麼說在醉仙樓吃大盤雞比點其他菜餚實在呢,也在於此處,就是這些蒸饃,寬湯餅,烤饢什麼的,都是算在大盤雞的價格裡面了,管夠!

烤饢和大盤雞也算是絕配,掰開烤饢沾著大盤雞裡面的汁水,便是能吃得肚子滾圓!

吃著烤饢,巡檢便是略有感慨起來,捏著一塊烤饢半天,半天沒吃,也沒說話。

烤饢不是斐潛發明的。

這玩意早些時間就已經有了,而且被稱之為胡餅,甚至漢靈帝都非常喜歡吃,三天兩頭就要吃一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漢代的饢沒有後世那麼多的花樣。起初這種饢,是作為軍事上的乾糧來儲備的,沒辦法,河西北地西域實在是太大了,地廣人稀,相鄰的綠洲城邦之間,往往間隔數百裡,並且西北一帶水源也比較少,有些地方不具備烹飪的條件,只能吃乾糧來充飢。

因此出兵都必須攜帶好乾糧,否則生死存亡便是轉眼之間。

在漢武帝時期,當時李廣利奉漢武帝之命,帶著六千騎及郡國數萬惡少年西征,沿途的小國都很害怕,各自堅守城塞,不肯供給漢軍食物。漢軍攻下城來才能得到飲食補充,若是攻不下來來,幾天內就得離開那裡,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就這樣一路損耗到了蔥嶺以西,大宛都城還沒見著,漢軍就已經喪失了戰鬥力,只跟上來幾千人,飢餓不堪。當然李廣利也是慫的,沒有霍去病那種孤注一擲的勇氣,便在大宛門口旅遊一圈,空手回了。

後來學乖了些,在科技樹上點上了一點後勤學。

經過一年準備,漢朝傾全國之力,發十八萬戍卒開發河西走廊,修築道路,玉門關也挪到了敦煌西邊,新徵募的大軍趕著十萬頭牛,三萬多匹馬,還有無數的驢、駱駝等物,馱著米糧,跟隨李廣利出征,一路埋釜造飯,吃完米糧吃牲畜。而西域諸邦見漢軍強大,除了腦子沒想清楚的輪臺抵抗被滅國外,大多開城迎接,漢軍順利抵達大宛。

不過尷尬的是,一點的後勤學依舊不夠用。

一年後戰爭結束,回程時糧食又出問題了。西域諸國人少糧少,難以供應漢軍,所以李廣利不得不將軍隊分成幾波,從西域南北道分開回國。但因為官吏貪汙問題嚴重,還是死了不少人。

許多漢家兵卒不是戰死的,是半道上渴死餓死的……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當時漢代的乾糧主要是糗糒,也就是做熟後曬乾的粟米。這玩意有一個巨大的缺點,便是不經吃。再加上漢代油脂不夠,體力消耗大的兵卒,一個月至少要吃一石多,說起來似乎有些誇張,但是實際上這只是尋常飯量。

後來痛定思痛,胡餅,也就是烤饢,便替代了糗糒,成為當時大漢乾糧首選。而這樣的一個選擇和變化之下,付出去的便是無數的生命。

正在埋頭吃的一個巡檢兵見隊率發呆,有些不解,『王大哥!你咋了?不吃了?』

『啊?哈哈……』王隊率將手中的烤饢揮了兩下,『哎,你們說,這人啊,是不是賤啊……我當年在北地當兵,有時候沒地做飯,就吃這個玩意,最多一次吃了一個多月!發黴的,長毛的,刮一刮,烤一烤,還是要吃!後來驃騎不是有新乾糧了麼,我就發誓說再也不碰這玩意了……哈哈,可是這不是回來了麼,現在倒好,若是三天五天吃不上這一口,還怪想的……哈哈哈……』

『說起來,俺也是咧!跟你們說啊……那個牛皮囊裝的水,為了不那麼容易發臭,都要往裡扔點醋布麼……俺在軍中的時候,簡直對這個醋布啊,就是煩得不行……嘿,現在不再軍中了,嘿,你們猜怎麼著?前兩天俺在集市上見到在賣,也不知道怎麼了,便是自個去買了塊扔水缸裡,喝了……然後被家裡那口子一頓罵啊……』

『啊哈哈哈哈……』

『怪不得前兩天你臉上帶彩……』

一群漢子,圍在一起,便是哈哈大笑。

笑完了,似乎又是各有一些懷念。

『行了,快些吃,吃完了幹活了!』

王隊率又抓了一個烤饢,掰開,自己拿了一半,將另外一半分給身邊的人,就像是還在軍中,圍著一夥吃飯的時候那樣……

或許是王隊率等人的說話聲笑聲太大了,引來了在醉仙樓上另外兩個人的目光。

這目光之中,有審視,有不耐,也有譏諷,甚至一種高高在上的俯視。就像是俯視螻蟻聚會,毛蟲一堆。

醉仙樓二樓以上,都是雅座,以屏風間隔,消費也是不菲。

能夠常常來吃,並且還不覺得肉痛的,自然是有一定財力的士族子弟了,一般的寒門或許也可以,但是絕對不會說隔三差五的來吃,亦或是直接將醉仙樓當成自家餐廳了。

然後其中引出了一個問題,哪一種的士族子弟,會將醉仙樓當成自家餐廳呢?

二樓兩名士子,依舊在對於樓下迴廊之內的那幾個巡檢,低聲說著一些什麼。

二樓的視線會比較好。

在這個角度看出去,可以看到長安大街,街頭街尾。

而且醉仙樓人聲嘈雜,兩個人坐在一處,低聲而言,基本上也不懼旁人竊聽。

在大街的人流當中,有騎著馬的巡檢,穿著紅黑色的盔甲,背後有三色的認旗,他們排成隊伍來回巡視街上的一舉一動,彷佛在提醒過往的行人,這裡是長安,這裡是驃騎的地盤……

二人收回了目光。

『初聞關中巡檢之事,某倒是小覷了,並不以為意……』其中一個三縷鬍鬚的中年人說道,『如今思之,方知驃騎此舉之妙也……』

對面的青年也是點頭說道:『確實如此,某未來長安之前,以為此等巡檢,不過是司寇更其名也……然今觀之,並非如此……』

巡檢制度,是驃騎治下的獨創政策。

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得到什麼特別的關注。

巡檢,有司寇的職能,但是並不能簡單的等於司寇。

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國古代並沒有專門的警察制度,在地方之中,行政、司法不分,由府、縣行政長官兼管社會治安和司法審判等事宜,只是在府、縣衙門內設有巡守、捕快等類似現代警察職能的人員,負責社會一線維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先秦之時,中央司法機關是廷尉府,最高司法官是廷尉。秦的地方是郡縣制,地方的司法機關由郡守和縣令兼任,疑難案件上報中央,一般的則自己處理。

漢代開國的劉邦,大概就等於後世派出所加郵政所加稅務所,大體上是這麼一個職務,但是手下沒有後世那麼多人,只有兩三個的下屬使喚。

漢代基本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包括司法體制,所以可以看出其實在斐潛之前,對於基層的社會治安和司法審判等是如何的缺乏,即便是漢代人口數目遠遠低於後世,但是社會治安和司法審判覆蓋的廣度和深度,依舊是少得可憐。

但是人和人之間,肯定是有紛爭的,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才有宗族法的生存根基,而現在驃騎之下,這種宗族法的根基在被削弱和動搖……

『巡檢最開始是在屯田之時……』中年人緩緩的說道,『屯田之民,或為賊裹,或為流末,居於鄉野,常生齷齪,故而巡檢巡弋城鄉,檢於阡陌……』

一開始的時候,斐潛推出巡檢制度,這些士族鄉紳還覺得不錯,因為原本可能需要他們去調解糾紛,處理爭執的問題都不用他們去了,可以有更多的閒工夫去喝酒跳舞玩樂,然後就發現事情漸漸不對勁了。

『誰能想到如今這巡檢……』青年人介面道,『驃騎此策……簡直是……』

現在長安三輔之內,還有其他驃騎治下,已經習慣了巡檢的存在,碰到事情可以去找巡檢解決問題,那麼誰還會去找什麼宗族,什麼鄉紳?

在某種方面來說,所謂鄉情鄉愿,是有一定害處的,比如像是後世裡面整村的『外地媳婦』,亦或是整個村子的『加工廠』,其實都在什麼『大家都是鄰居』。『大家都是鄉親』之類的幌子之下,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的被捏合在了一處,即便是這些人知道其所作所為並不是什麼好事。

『二位客官!楚米鴨來了……』

醉仙樓的活計打斷了兩個人的低聲議論。

所謂『楚米鴨』就是前一段時間,在醉仙樓新出現的佳餚。

和那些偏向於西北風味,或是羌胡習俗的菜餚不同的是,『楚米鴨』的烹飪方式,材料選擇,更偏向於楚地一帶。北方以粟麥居多,南方則是稻米,楚米顯然就是以稻米糯米為材料進行烹製的。

二人大喜,便是相約著舉筷開吃。

雖然說美食無國界,但是一個地方待得長了,便是會偏向於某個地方的習慣,就像是水煮魚曾經一度風靡大江南北,但是時間一長,熱度落下來之後,便是不是人人都喜歡了。

畢竟不同地方的飲食習慣,還是有所不同的。

顯然兩個人對於楚米鴨非常偏好,一時間都只顧著吃,半響沒說話,等吃了一些之後,才略微放緩了一些速度。

『如今……青龍寺之處……』中年人端起一旁的酒水,喝了一口,『略有些麻煩……眾人皆重於經書之時,對於漢中川蜀之事麼……』

青年人也停下了筷子,思索了一下說道,『原本以為禰正平……』

『……』中年人搖了搖頭,然後嘆息了一聲,『玄武池之內……可曾有所收穫?』

『這個……』青年人遲疑了一下,說道,『周邊把控森嚴,難以進入……不過,某找了些門路……』

『門路……』中年人沉吟了一下。

青龍寺的活沒搞好,結果發現了驃騎將軍治下出現了新的戰艦!

根據當時去玄武池觀禮的官吏所描述,驃騎之下的那些新式戰艦不僅是寬大,而且還有怪異的風帆和奇怪的裝置,不僅是能在水中速度堪比艨艟,甚至還可以逆風而行,簡直就是突破了原本的禁錮,使得戰艦上了一個全新的層面!

一開始的時候,聽聞了這些訊息之後,當然是將信將疑,甚至會覺得是故作玄虛,未必是真的,但是在經過有意無意的接觸了一些不同的官吏,不同的人口中得出了一個相似的結論……

驃騎將軍在玄武池,有遠遠超越江東水準的新式戰艦!

簡直宛如晴天霹靂!

這個事情,明顯比什麼攪亂關中議論,亦或是引發什麼爭辯爭端更加的重要。可問題是玄武池雖然大,可是周邊都是屬於監管區域,任何無故出現在那邊的都會被警告驅逐,若是不聽勸阻的,則是射殺當場!

直接去現場看,顯然是不可能的。

之前也有一些人以各種藉口,裝出各種模樣去打探斐潛麾下的一些重要工房之地,一些魯莽硬闖的,便是被直接殺了,一些拐彎抹角去打探的,也並不順利。

就像是驃騎之下的那些什麼火藥,也有一些真真假假的訊息流出,但是隨之而來的便是聞到味道而來的巡檢和兵卒,甚至有一些人因此被抓,投入大獄之中,最終便是……

可是當下若是不知道,沒聽說倒也罷了,既然聽聞了此事,就不可能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現,然後什麼都不去做。

『最好要有圖紙……』中年人低聲說道,『僅知其形而不明其故,無益之也……』

竊取技術一般來說有二種途徑,一是弄到設計圖紙或者具體實物,第二是綁架或者買通具體負責的工匠。顯然對於新式樓船這種事情,搞倒具體實物難比登天,而唯一比較可能的則是買通工匠,最好能搞到圖紙。

中年人說道,『若能得圖,當不吝錢財……不過,需要小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