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 前輩的風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交流的時候,張文凱對煉器風格這種東西也有了認知。

在這之前,他對煉器風格是一無所知的,關於“煉器風格”這個詞語,他都是聽辛雲說的,而在兩人的交流過程中,他對前輩的風格有了大概的理解。

四個前輩,分別擁有四種不同的風格體系。

先說唐部長。

唐部長因為精神力的關係,對煉器、煉藥、陣法等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他是個全才。

說來都是不可思議,煉器圈的人將唐部長視為煉器圈的人;而煉藥圈的人又將唐部長視為煉藥圈的人;陣法的圈的人,又將唐部長視為陣法圈的人。

更神奇的是,在每個圈裡,他都是大佬。

而且在每個圈子裡,他都是前三的水平。

而最奇葩的是,每個圈子裡,他都是前三的水平,但往往又不是公認的第一。

在煉器圈,歸喬呼聲最高。

在陣法圈,種問成被認為是第一。

在煉藥圈,師志德被認為是第一。

但每個圈裡說到頂級高手,又無法迴避唐部長。

毫無疑問,唐部長擁有最絕佳的天賦,之所以不能成為第一,大概是因為他分心太多。而唐部長的煉器風格,也跟他剝削多才有關。

唐部長的煉器風格,被稱為“雜融”。

因為他技藝多,懂得多,涉獵多,所以,對於同一個問題,他的解決思路往往不同尋常。他時常會用陣法或者煉藥的技術特點來解決煉器的問題。

這是唐部長獨有的風格。

而且這個風格已經形成了體系。

但因為唐部長的個人風格太濃,對資質要求太高,所以,連徒弟都沒有,因為別人完全學不了他。

要學他的風格體系,需要精通煉器、煉藥、陣法、銘文等等各種雜學。

沒有這些廣博的技能打底,根本無法學習唐部長的風格,甚至連模仿都難以做到。

所以,唐部長的風格是獨樹一幟的,也是最難以傳承的。

不僅煉器方面是這樣,在煉藥、陣法等等領域,同樣也是如此,都沒辦法教徒弟。

除非世間出現第二個像他這樣天賦異稟的天才,否則,他的技藝註定無法傳承。

而唐部長也沒想著傳承技藝,他希望的是突破,是真正的開宗立派,成為宗師級的高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煉器協會的創始人宗湘,同樣是擁有屬於自己風格體系的煉器大師。

他的風格是均衡。

可別小看均衡二字。

均衡這種事情,很容易被人跟平庸混淆。

宗湘的均衡,是全方位的超越平庸,在每一個緯度都能勝出。

而這來源於他對各種因素的把控和除錯。

煉器協會創始五老,有三人已經駕鶴西去,只有宗湘和北偉活著,那是因為當時的聖核有限,優先給了宗湘和北偉,提升了他們的境界,延長了他們的壽命。

而優先給宗湘,就是因為他的均衡風格,很適合作為正統,也很適合傳承。

他的技術特點和技術風格,是可以被學習的,也是可以傳承的。

這點跟唐部長完全不一樣。

如果說宗湘的特點是均衡的話,那麼,北偉的特點則是精細。

宗湘能夠從整體出發,完成最佳的組合,達成均衡,並且超越平庸;而北偉則是精益求精,從細節著手,以細節的量變推動質變,從而成為卓越。

北偉是個特別苛求細節的人,所以,他的煉器作品,總是會在某個地方特別的突出,以至於令人歎為觀止。

北偉的技藝風格,也是可以傳承的,同樣也是偏正統的路子,所以,當初的他也獲得了聖核,希望他的技藝能夠流傳。

而宗湘和北偉,也確實成為了煉器協會的兩大支柱。

整個煉器協會,都可以算作是他倆的徒子徒孫;同時,均衡和細節,也是煉器協會的兩大流派。

唯一遺憾的是,當一個組織做大的時候,就開始維護自身利益,漸漸的變了質,忘了初心。

刨除掉這點來說,兩人的風格技藝在傳承方面,倒是做的不錯。

最後說說歸喬。

他的名字在社會上不顯,但是在圈內的名望最高,同時也是很多煉器高手心目中的天下第一,而歸喬的風格來源於工業設計。

沒錯,他的風格就是設計。

歸喬的作品,充滿著設計感。

一個煉器作品,同時擁有“使用方面的設計感”、“威力方面的設計感”、“結構方面的設計感”、“美學方面的設計感”……等等。

歸喬的作品,彷彿是藝術。

不是那種精美陳列的藝術,而是處處都散發著魅力的藝術。

要煉製一個作品,歸喬首先會想使用場間,會想使用特點,會從各種維度去進行思索,然後再融合設計。

他的所有技法,都是為了最終的設計。

給同樣的材料,煉製同樣的東西,但針對不同的人,歸喬往往會做出大相徑庭的東西來。

這種設計感和藝術感是如此的濃郁,以至於有些玄學——握著歸喬煉製的武器,彷彿都能擁有某種力量。

歸喬的風格特點,雖然不像唐部長那樣幾乎不可能傳承下去,但傳承同樣艱難。

要學習他的風格,需要極高的天賦,極高的智商,極高的靈性,以及極高的美學感和藝術感。

迄今為止,歸喬只有三個徒弟。

辛雲就是他的關門弟子。

透過對四位前輩的瞭解,張文凱對技術風格這東西有了相對比較明晰的認知。

在他看來,技術風格是個人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然後形成了技術理念。

張文凱也說不清楚自己的技術理念是什麼,但是在技術使用上,他確實偏愛某個種技巧,確實喜歡改良某種技巧,而有些技巧他就是覺得彆扭。

不過,他跟四位前輩還是有不同。

四位前輩都是有了大量的技術積累以後,再有了自己的技術理念。

而張文凱恰恰相反,他是先在軍隊的後勤組被影響,不知不覺的有了某些理念,然後再吸收和學習技術特點。

這就導致他的技術能力不夠豐富,同時,技術能力也走向了極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