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聽說羋戎是來看望他姐姐羋氏的?”秦王蕩看著公子稷笑著道。

“舅舅是這麼說的。但是,據臣弟所知,卻是楚王後在公子子蘭死後,憂思成疾,而且聽說公主心有不快,故而舅舅奉楚王之命,特來看望公主的,希望能用公主的近況解解王后憂愁。只是因為秦楚兩國正在交戰,故而舅舅這才以看望母親的名義前來咸陽。”

秦王蕩聞言笑著點了點頭,然後親自為公子稷滿上酒杯,嘆道:“上次寡人殺掉公子子蘭,卻是令你們夫婦關係頗為緊張,這卻是寡人的不是了。”

公子稷聞言,將剛剛滿上的酒杯放下,搖頭嘆道:“這與大王何干,臣弟身為秦國公子,自然是要為秦國考慮,以楚國當時的情況,自然是殺掉公子子蘭,以激怒楚王大肆殘殺大臣,好讓楚國陷入內亂。

故而上書建議大王殺掉公子子蘭,這正是臣弟的本分。至於公主···她嫁到秦國來,那就是我秦國的人,縱使因為哥哥被殺而心有不快,卻也沒有與臣弟鬧矛盾。”

說著,公子稷露出一絲愧意,請罪道:“可惜了,臣弟籌措失當,本以為殺掉公子子蘭後,會讓楚王失去理智,大肆殺戮群臣的。結果,不想楚王非常人,緊緊只是殺了那些起了二心的封君本人,並沒有牽連到他們全族。

並且,也因為我秦國處死公子子蘭一事,從而導致楚王對我秦國懷恨在心。以致於楚王不顧國中動盪不安之時,就大舉插手我秦國內亂,險些造成南鄭失守。”

說著,公子稷立即離席拜道:“大王,臣有罪!”

秦王蕩見狀,立即起身將扶起公子稷:“王弟何罪之有,當時的情況來看,殺掉公子子蘭,才是對我秦國的最好的選擇。”

說著,秦王蕩眼中閃過一絲寒光:“當初楚國發生**之時,王弟在郢都親眼目睹的事情的經過,不知王弟以為,楚國貴族是否心中對楚王不滿。”

公子稷想了想,搖頭道:“恐怕很難,當初屈原將那些封君私通子蘭的罪證公開,在場的封君們面對證據確鑿,全都沒有否認,而是直接跪在楚宮外請罪。大戰期間,私通敵國,這可是死罪,以罪殺人,殺人雖眾,但卻不會招致禍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如臣弟在郢都所見,即便羕陵君直接跪死在楚宮外,也沒有任何大臣去向楚王求情,也沒有任何大臣為羕陵君之死感到可惜哀悼,即便其後楚王將參與此事的封君全都賜死,其他的大臣與封君最多就是擔心殺人太重,會造成人才空缺,國力衰弱。但是卻沒有大臣指責楚王錯了。

而且,其後楚王廢世子,另擇賢良繼承封地封號。這些新即位的封君,為楚王所立,騶然即位,地位不穩,巴結奉承楚王都來不及,又怎麼會想著叛亂呢。”

秦王蕩聞言點了點頭,接著想起從楚國傳來的情報,不禁感嘆道:“正是如此啊,寡人從楚地得到的訊息,這次楚國江漢的封君一得到楚王的詔令,便立即盡起地方精銳為楚王征戰,絲毫不敢怠慢。

由此可見,不久前楚王雖然大行殺戮,但是楚國之中卻沒有君臣離心,相反,楚王對楚國各地的控制卻是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說到這,秦王蕩皺了皺眉:“世人皆知,楚國土地廣闊,帶甲之士百萬,軍陣嚴整,行動異常迅捷,號為卒飄如風。

但是,楚國的缺陷也很明顯,國中封君眾多,楚王難以節制,各地與郢都號令不一,政令十分紊亂。而且百姓不是在承擔國家的徭役兵役,就是被封君所驅使,常年無歇,疲憊不堪。

所以,世人皆知,對付楚國辦法很簡單,那就是不跟他決戰,主力與其對持,然後派出偏師對楚國各地騷擾一段時間,然後楚國的封君就會擔心封地,百姓就會擔心家人,如此,楚軍各部就會離心,到時自可一戰而勝。

但現在,楚王殺掉了一大群封君,加強了對各地的控制,並且向各地派出縣丞縣尉令尹,楚王威勢大增。如此,楚國政令紊亂的狀況就會得到極大的緩解。寡人擔心,等楚王真的肅清楚國的內政,那時,楚國就難對付了。”

此時,公子稷接著道:“大王,不僅如此,楚國百姓雖然在貴族的嚴格控制下變得性情柔弱,但是,楚國地處南方,蠻人眾多,性烈如火,崇尚復仇。楚國剛剛才經歷了各國的圍攻,此時此刻,極易被人煽動向各國復仇。

而且,臣弟聽說,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楚國就算政令紊亂,但是,每次向各國復仇之時,卻總能團結一致。”

秦王蕩一怔,微微頷首,然後看著公子稷笑道:“王弟,你我兄弟難得獨聚,這些事不談也罷!”

說著,再次給公子稷酒杯滿上。

就在秦王蕩與公子稷開懷暢飲的時候,前來調停的韓珉卻到了樗裡疾的府外。

此刻,韓珉站在樗裡疾的府外不禁長長一嘆,本來,按照公仲侈的計劃,這次韓國出兵伐秦是要將秦楚兩國全都算計進去,讓兩國兩敗俱傷的。

但是,誰能想到,兩國的決戰還沒有開打,楚國就讓韓國出面調停了呢。

萬幸,韓國雖然兵臨函谷關外,做好了攻城準備,但終究還是沒有強攻函谷關,還沒有徹底與秦國撕破臉。

否則,現在他就不是來調停,而是來求和了。

不過,韓國雖然沒真的打,但是韓國弱小,不能同楚國相提並論。楚國可以拍屁股走人,但是韓國不行,韓國還得穩住秦國,免得秦國事後不敢報復楚國,而將怒氣往韓國身上發洩。

而韓國穩住秦國的關鍵,就在秦國右丞相樗裡疾身上。

如果說甘茂這個楚國人身上帶著濃厚的楚國背景,那麼樗裡疾則天然帶著韓國背景,樗裡疾的母親正是韓國貴女。

想著韓王的囑託,韓珉立即向前道:“勞煩左右通報一聲,韓國使者韓珉求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