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同時,這兩道政令作用,還不僅如此簡單。

更重要的目的,還是可以從封君哪裡吸收人口,將哪裡的百姓,由貴族的私產,變成國家的平民。

只要百姓從貴族哪裡逃亡,然後一盜賊的身份向各縣投誠,接著開墾一片田地,兩年後便可成為國家的良民,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不再任由貴族予殺予奪。

熊槐相信,若是這兩道法令在楚國公佈出來,應該有許多百姓背棄貴族,然後再次投靠國家。

畢竟,沒有任何出路,類似於奴隸的附庸,遠遠比不上擁有種種權力的平民。

墾荒與招安,二者相輔相成,即可以阻止百姓繼續流向封君哪裡,成為封君的私產。又可以從封君哪裡吸收百姓。

這一增一減,可以預見,這兩道法令實施之後,國家的實力會越來越強,而封君的實力則會越來越弱。

再加上派駐令尹的法令,相互配合之下,用不了多少年,封君手中的權力將會轉移到令尹手中。

那時,封君對國家的危害,則大為減少。

想著,熊槐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

接著,熊槐又想起封君們也不傻,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手中的權力一天一天的萎縮。

或許,一旦這兩道法令正式頒佈之後,封君中的有識之士,便會串聯眾人,然後群起反抗。

想著,便遲疑道:“賢卿,這兩道法令雖好,但是,目前各地封君的實力依舊強大,而且各縣的權力依舊還掌握在縣尹手中,此時公佈這兩道法令,寡人擔心政令還未出郢都,就已經成為了一紙空文。”

屈原點頭道:“大王,臣正是也有此疑慮,故而才請大王在在漢北免稅兩年,明面上是心念百姓,不忍百姓流離失所,而安置百姓,然實則卻是在漢北諸地推行墾荒與招安兩法。”

說到這,屈原拱手道:“大王,如今漢北諸君的封地已經全都收回國有,此時便可在漢北設縣立郡,將漢北諸地全都收回國有。三月之後,各地推薦的人才抵達郢都。到時,便可擇其優著安排在漢北,未來兩年內,便可在漢北驗證墾荒招安兩法,以除弊興利。

待漢北之法成熟後,三年,或者五年後,漢北的官吏已經通曉變法之事,可以排外他處主持變法。而且,那時,各縣屬吏深入地方。並且各地封君的令尹,肯定已經在封君的封地內站穩腳跟,其中,各地令尹已經或多或少從封君哪裡獲取一部分權力,封君的實力已經被削弱,被令尹所制衡。

那時,便可在全國推廣漢北之法,並正式在全國公佈墾荒招安之法,在全國範圍內與封君爭奪人口。”

接著,屈原笑了笑,眼睛露出期待之色:“如此,十幾年後,待封君實力削弱道一定程度,便可以正式承認私有土地,化王田為私田,並對全國所有的田地徵稅,無論貴賤。

如此,二十年後,國家必然殷富,再也無需為錢糧之事擔憂。”

“十幾年,二十年!”熊槐聞言沉默了一下。

二十年太長,他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再活二十年。

只是,熊槐也知道,這種事情急不來,畢竟無論是魏國,還是秦國,從變法開始,到變法成果展現,全都用了數十年的時間。

變法,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

而且

熊槐看了看眼前的屈原,雖然他自己年齡不小了,但是屈原的年紀並不大,眼下才三十多歲,不到四十。

就算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但屈原他肯定還可以。

想著,熊槐笑了笑:“好,就按賢卿所說的去做,寡人會全力支持賢卿。”

說著,熊槐皺了皺眉:“只是,賢卿,在漢北先行此法,需要一個精通變法的大賢坐鎮漢北才是!”

說到這,熊槐看著屈原道:“賢卿離都數年,好不容易才再次返回郢都,豈能再次離去。而且,變法一事繁雜,朝中更需要賢卿主持大局。

故,不知賢卿以為,何人可在漢北主持大局?”

屈原對此早有準備,立即應道:“大王,臣在襄陽之時,曾遇到一位大賢,臣見其博學多才,便拜其為師,向他日夜請教,所獲良多。這數年來,襄陽城從無到有,先生全都參與其中,對墾荒招安之事,可謂十分精通。而臣離開襄陽之時,更是將襄陽大小之事全都託付於先生。

故,臣深感其賢,特向大王推薦。”

“哦!”熊槐一聽,立即來了興趣,連忙問道:“不知賢卿的所說的大賢乃是何人?”

屈原拜道:“大王,先生乃是齊國大賢接子。”

“齊國接子!”熊槐微微一愣,然後腦海中冒出一個人來:“可是昔日齊國稷下學宮的稷下先生接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正是先生!”屈原點頭應道。

“接子不是數年前離開稷下學宮後,便失蹤了嗎?接子什麼時候到楚國來了。”熊槐奇怪問道。

對於接子其人,熊槐早就有所耳聞。

接子乃是之前在齊國推行奢靡之法的季子的好友,季子向齊王獻奢靡之策,並得到齊王重要後,接子便失蹤了。

不想,接子竟然不聲不響的跑到楚國來了。

屈原應道:“大王,當年接子離開齊國後,便前來楚國遊歷,臣在襄陽築城不久,偶然在襄陽巧遇接子,臣與先生相談甚歡,故而將先生留在襄陽,以致今日。”

熊槐瞭然,之前楚國朝中排外情緒很重,公孫衍這等天下聞名許久的國士,也被楚王閒置,充當幕僚,或許那時候屈原也曾打算舉薦過接子,卻被接子拒絕了吧。

至於現在的情況!

熊槐看著屈原問道:“賢卿能否請接子前來郢都,寡人必在宮外相迎。”

屈原聞言,眼中的喜色一閃而逝,拜道:“願為大王效勞。”

“好!”熊槐喜道:“告訴接子,寡人在郢都翹首以待矣!”

其後數日。

之前寫信給子蘭的縣尹,陸續被押到郢都。

簡單審問後,便被熊槐交付廷理處理。

結果,這些人輕則罷黜永不錄用,重則賜死奪爵。

他們的血,再次讓郢都群臣心中一凜,心中越發的對楚王恐懼起來。

與此同時,心中對屈原的憤恨也越加深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