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而熊槐的舉動,一時間弄得楚宮人心惶惶,風聲鶴唳,謠言四起。

楚王多日不朝的行為,已經引起許多人的不滿,第三天時候,令尹昭陽就求見楚王。

結果被楚王拒絕,理由還是寡人有疾。

但是楚王有什麼毛病,這幾天究竟在幹什麼,這些大臣誰不清楚,不就是在魏美人的宮殿中傻等嗎!

只是楚王不願意出來,昭陽等人只好作罷,生氣的離去。

第四天,昭陽告病,宣佈在家休養。

楚王病好以後,一連五天沒有上朝議事,頓時郢都的國人議論紛紛,謠言四起。

“聽說了嗎!咱們的大王現在墮落了,大病之後,意識到人生苦短,開始及時行樂了。聽說已經在楚宮中修建酒池肉林,一天到晚泡在酒池中,不理朝政。”

“不對,我聽說是魏國來的那個美人,媚惑大王,大王一天到晚和魏美人嬉戲,不理朝政了。”

“咦,魏美人不是鼻子都被削掉了嗎,面目不全的人如何媚惑大王?”

“這···這才顯得魏美人厲害,我看這個魏美人就是妲己褒姒之流,專門來禍害我們楚國的。”

“不錯,魏美人就是一個禍害,必須要除去才行。”

“你們說的都不對,我從宮中哪裡得知,自從不久前大王臨幸魏美人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魏美人,這幾天之所以無心朝政,是因為在想方設法討魏美人歡心,讓魏美人再見大王一面。”

“亂說,我可是聽貴人說了,魏美人因為受劓刑的緣故,自慚形穢,無顏再見大王,無論大王如何召見,都避而不見。”

“不錯,我也聽說了,大王這些天因為見不到魏美人,而憂慮成疾,再次病倒了。”

“你錯啦,不是因為見不到魏美人,而是因為大王後悔了,後悔當年輕率之下,割掉了魏美人的鼻子,如今後悔不已,傷心難過,才再次病倒的呢。”

“我聽小道消息說,楚王為了討魏美人歡心,決定要割去楚宮中所有美人的鼻子,讓大家全都一樣,沒有攀比之心。”

······

對於國人中流傳的各種流言,熊槐在深宮之中,自然無法知曉。而大多數的貴族,對於楚王的八卦新聞,也只是當做飯後笑料,沒有放在心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今貴族真正關心的問題,一是楚王究竟在想些什麼,已經五天沒有和大家見面,一時間摸不準楚王的心思。

二是五天後的特別召開的大朝議,楚王究竟有什麼重大事情要宣佈呢?

三是大將軍屈匄帶著三千多人(途中又有一千人加入···)已經到達前線,開始協助柱國景翠組織楚國主力後退,從秦國的於中地區退回楚國境內。

而此時,張儀帶著楚國出使秦國的使者逢候醜,一路快趕,已經到了秦國的咸陽。

張儀將楚國使者安頓在秦國後,立即趕往秦宮,稟報出使楚國的結果。

張儀來到秦國的宮殿,秦惠文王已經和庶長魏章、秦王之弟右更樗裡疾、客卿甘茂等人在一旁等候。

“啟稟大王,微臣此次前往楚國···”

關於楚國不要商於之地而要求巴國的事情,秦王早就從張儀先行派回的人哪裡得到訊息,只是因為張儀這個當事人沒有回來,不知詳細的情況,以及司馬錯依舊在巴國防備楚國的進攻,而一時間難以決斷。

此刻聽完張儀的介紹,秦惠文王立即問起張儀的想法。

“不知相國以為如何?”

張儀回答:“大王,臣以為可以答應楚國的要求。”

“巴國離楚國近,而離秦國遠。而且巴國之民不服教化,難以管制,非數十年之功,不能獲取巴國遺民的人力。”

“巴國之地貧瘠,難以耕種,巴國之富,俱在鹽池,但是,巴國的三大鹽池,如今已經全部落在楚國的手中,楚國已經設立了巫郡。我秦國滅巴國之前,巫郡便是楚國專門防守巴國奪回鹽池的重要防線,自從我秦國佔領巴國之後,楚國再次加強了巫郡的防守。”

“而且,微臣在楚國之時,見到了許多巴人在郢都出沒,巴蜀兩國之民的不臣之心,已經昭然若揭。”

“若是我們秦國攻打齊國,必然要將鎮壓巴蜀兩國的兵力調回大部。而巴蜀兩國此時遠未歸附,見我秦**隊調離,必然心有僥倖,伺機復國。”

“大王,巴國太遠,鞭長莫及。我們秦國要想出兵攻打齊國,以重立燕國,必然顧此失彼,難以顧及周全。”

樗裡疾聞言道:“大王,臣以為相國之論言過其實,秦國的軍隊,橫掃巴蜀,巴蜀之民聞風喪膽,而且客卿司馬錯乃是知兵善戰之人,只要客卿依然駐守巴國,巴蜀之民,豈敢有二心。”

“大王,昔日客卿司馬錯論及巴蜀之地時,曾言:得蜀即得楚,得楚得即天下。順漢水、江水而下,攻打楚國易如反掌,如果將巴國讓出,楚國必然威脅蜀國南鄭,臣以為讓出巴國一事,斷不可行。”

張儀聞言道:“大王,右更之言很有道理。得蜀即得楚,得楚即得天下這個道理,不僅我們秦國看出來了,楚國的群臣同樣看出來了。”

“楚國攻打我秦國的曲地是為了解除楚漢中的後顧之後,楚國在漢中佈下十萬精兵,是為了奪取我秦國的南鄭,奪取南鄭是為了隔斷我秦國的關中與巴蜀的聯絡,實在是因為巴蜀對楚國的威脅太過於嚴重,楚國對於巴國勢在必得。”

“如今巴國內有巴民之患,外有楚國之憂。楚國想要全力以赴奪取巴國,而我秦國卻不能全力以赴守衛巴國。”

“況且就算我秦國全力守衛巴國,在道路崎嶇遙遠的情況的下,恐怕終究也會力有不逮。”

“大王明鑑,如今巴國對秦國來說就是一個禍害。就好像樹種得不是地方,別人必定要傷害它;又如同家裡有不相宜的財物,也一定要遭受損害。現在巴國是楚國利益的所在,這是秦國的憂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