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只是一想到相交多年的好友將會遠赴楚國,頓時流露出一股落寞之色。

接子見狀笑道:“季子何必如此,我欲往楚,不過是為了完成奢靡之策,季子在齊,難道就不可以完成奢靡之策嗎?你我何不立下十年之約,各自完成奢靡之策剩下的部分,十年之後再合成一書。”

季真聞言長嘆道:“既如此,那就一言為定,十年後共編奢靡之書。”

不久後,齊宣王得到季真求見的訊息。

“季子?”

齊宣王最近很失望,稷下學宮的先生那麼多,進言的也有十幾個了,卻沒有一個能令自己滿意的,更別提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現在季子前來進言,難道季子要想寡人進言他的奢靡之論?

齊宣王嘆了一口氣,理了理心情,道:“讓季子進來。”

禮畢。

齊宣王看著季真問道:“季子,不知何以教寡人。”

季真一本正經道:“大王,臣欲試論楚國麵粉之策。”

雖然對季真的那一套不以為然,但是季真正式進言的時候,齊宣王還是正襟危坐,面色莊重道:“願聞其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季真頗有指點江山的意味:“大王,當今天下各國,秦國與楚國對百姓的盤剝最重,只是田稅就達到五取一甚至更高的程度,再加上人頭稅等苛捐雜稅,所以這兩個國家的百姓都是十分困苦的。但是每個國家或者說每一個地方的財富都是有定數的,這兩個國家百姓的窮苦,卻並不代表秦楚兩國同樣窮苦,相反這兩個國家都很富有。”

“秦楚兩國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秦國透過商君變法後,全國的財富全都集中在秦王那裡,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要想從秦王那裡獲得財富和權勢,只有打戰這一條路。所以秦國人人都願意打戰,若是隔上兩三年不打戰,上至秦王下至庶民,全都渾身不自在。”

“而楚國則不然,楚國不僅同秦國不一樣,而且楚國與其他國家不同,國內封君眾多,佔有大量的土地和百姓,這就為他們積蓄了大量財富。或許單個封君的實力遠遠比不上楚王,但是楚國所有封君的財富相加,那就是楚王所不能比的。”

“所以說楚國這個國家,國家的財富被楚王和貴族共同瓜分,百姓要想獲得財富和權勢,既可以投靠楚王也可以投靠封君貴族,一個一盤散沙的楚國,終究只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國家,哪怕國土超過三晉齊秦五國加起來的國土,但是楚國卻不比我們齊國強大多少。”

齊宣王點點頭,稷下學宮的先生對其他各國全都有過分析,雖然視角的切入點不同,但是終究殊途同歸,那就是秦國的威脅遠遠超過了其他各國。

而對於封君的危害,齊宣王自己深有感觸,齊國只有極少幾個封君,但是單獨一個靖郭君,就已經成為自己的心腹之患,他實在想不通擁有上百個封君的楚國,是怎麼維持下來的。

但是現在齊宣王不是想聽秦國強大的原因,也不想知道楚國為什麼依舊如此強大,現在就想知道楚國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敢問季子,這和楚國宣傳食用麵粉有什麼關係。”齊宣王問道。

季真道:“大王,楚國的現狀,就是屈子進獻麵粉、楚王大力宣傳麵粉的原因。”

“嗯?”齊宣王身體微微前傾,道:“願聞其詳!”

季真接著道:“大王,治理國家有兩種人是不能治理的,這兩種人一旦多了,那麼國家就會積貧積弱,而楚國的百姓最多的恰恰就是這兩種人。”

“敢問季子是哪兩種人?”齊宣王心中有所猜測,卻沒有說出來,反而配合道。

季真摸著自己花白的鬍子道:“大王,這第一種人就是對於極度貧困的人,這些人每天吃不飽穿不暖,甚至家徒四壁都是一種奢侈。如果每天任勞任怨,卻連果腹都是奢望,這就是被奪取太多的緣故,這種人會對國家和國君充滿怨氣。無論什麼王公貴族都不會放在眼中,什麼禮義廉恥都不會放在心上,既然國家和國君什麼也給不了他,那麼他對國家的所有詔令全都不屑一顧。”

“這種人輕則逃亡野外或他國,重則反戈一擊也不是不可能,而楚國最多的人,恰恰就是這種極度窮苦的人。”

齊宣王深以為然。

雖然在這年代還沒有陳勝吳廣,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還沒有喊出來,但是逃亡的盜賊卻不止是楚國的專利,其他各國全都有。

甚至就在兩百年前,魯國的盜蹠聚集了九千盜賊,在河水中下游流竄,那可是什麼事都幹的出來的,禮義廉恥規矩什麼的全都是浮雲,禍害過許多國家,讓大國聞之頭痛,小國聞之色變的盜賊團。

極度貧窮和盜賊,在這個年代甚至只是白天和晚上的區別,白天是百姓,晚上就是盜賊。

面對這種情況,各國想方設法,減少貧困人口的數量,甚至對百姓逃亡他國也都視而不見,就是擔心盜賊們再次聚集,導致又出現一個盜蹠。

這些資訊在齊宣王腦海中稍稍一轉,就想到了一種可能。

“季子是說,楚王的這一舉動,意圖減少楚國極度貧困的人。”

此時麥米和麵粉的關係瞬間就連成一條線。

麥米是賤物,哪怕是貧民也會儲存一些,就算現在沒有,那麼也可以種出來,但是麥米舂制的麵粉卻是精貴之物。

只要百姓在農閒之時花些時間,那麼就可以舂制少量麵粉,如果自己不食用,而把麵粉全都賣出去,那就是一筆財富。

想到這,齊宣王感慨道:“屈子弱冠之年而被楚王賞識,短短數年被提拔到左徒高位,不是楚國無人,而是楚王慧眼識人啊。”

季真點點頭:“大王所言極是,能寫出《離騷》的屈子,其進獻麵粉怎麼可能會是諂媚楚王,而是大有深意,其目的不僅僅只是減少貧困的百姓,同時也是為了減少第二種難以治理的人,從而用無為之法到達楚國大治的目的。”

“唉,屈子深得道家精髓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