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大理去國奪爵的事朝中的文武百官早已知曉,雖然表面上不說可還是有些厭戰的情緒瀰漫其中,文臣自然不想讓大宋變成好戰之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前有遼皇駕崩遼朝動盪不安,後有党項西平王李德明殞命,這無疑是上天對大宋的眷顧,此時就該休養生息,好好調理大宋才是。

對外用兵所耗甚多,而且大理乃是太祖定下的不伐之國,在文臣們看來打退他們的進犯再派遣使臣斥責一番便是,沒必要滅其國鼎。

再說那化外荒蠻之地要之何用?

趙禎坐在大慶殿的御座上看著一臉剛直的魯宗道微微嘆氣,這位魯師傅又被別人慫恿兩句就上前了,但自己也不能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承認大宋征伐大理乃是為了財富和土地。

借力打力方是上策,趙禎緩緩開口道:“連大理荒蠻之國都肆意踐踏我大宋威嚴,不施以雷霆手段何以震懾宵小?”

魯宗道對奏道:“大理雖然蠻部眾多,但卻不是荒蠻之國,以釋儒為本之國何來的荒蠻?”

這話就是**裸的打臉了,許多朝臣默默不語,剛剛就是他們叫囂大理國荒蠻的……

曹瑋抓住機會出班道:“魯參政所言極是,大理國以釋儒立國,本應遵循法禮,以我大宋為宗主之國,年年納貢歲歲稱臣。

當初太祖玉斧劃界便是憐憫大理國乃釋儒之國,攻伐之下有失儒家寬仁,如今這有禮有序之國卻挑釁我大宋,陛下對其去國奪爵乃是行天理!”

魯宗道被曹瑋堵得說不出話來,文臣們則有些不滿的望著曹瑋,在他們看來武將們巴不得有戰事,這是他們獲取實權立下戰功的好機會,而這正是文官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但卻是大勢所趨。

民間的輿論之聲已經向趙禎這邊傾倒,對於征伐大理的挑釁行為,無論百姓還是士子,亦或是商賈都是支援擁護的,經常有人在勾欄瓦舍之地口誅筆伐。

南蠻挑釁大宋?難道是欺我大宋無人!

當年奪取党項兩州之地的西征已經使得宋人對戰爭充滿信心,老百姓對國家是否強盛最直觀的發現就是從軍事上開始的,無論有多少財富,無論市井多麼繁榮,真正能讓百姓支起腰桿站起來的只有武力上的強盛。

這也是後人多覺得盛唐強悍而大宋積貧積弱的原因。

大宋軍力強盛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強盛,是實實在在的強盛,從天子四衛到羽林衛,從軍備司到軍武院這些變化都被百姓們看在眼裡實實在在的。

文官們總想著國雖大好戰必亡,可他們卻沒看到大宋想要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進行軍事擴充套件,開始的時候趙禎還謹慎的約束著自己腦中瘋狂的想法,可漸漸的隨著國內經濟的繁榮程度越來越誇張,趙禎開始實施對外擴充套件的政策來。

無論是征伐大理國,還是向日本派遣更多的駐兵,這一切都是大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封建社會沒有主權貨幣,只能發行以金銀為本位的貨幣,有多少金銀發行多少貨幣大大的限制了商業的發展。

一賜樂業人已經不止一次的向趙禎抱怨,大宋現在的大宗交易金額嚇人,再不實行貨幣化政策便會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畢竟票號不是銀行,交子也不是紙幣。

現在的大宋交子說白了就是銅錢的存根,存多少取多少,雖然得到大宋百姓的認可,卻不能得到海外客商和其他國家的認可,只有大宋的銅錢在這個時代是獲得所有人認可的貨幣。

趙禎把金銀本位貨幣的想法對拉比提出,拉比頓時被這種先進的經融理念驚呆,經過一賜樂業人的商討過後,拉比幾乎是咬牙切齒的對趙禎說:“大宋要想發行世界上所有人都能認可的紙幣,就必須讓紙幣擁有兌換金銀的能力和大量的黃金白銀儲備!”

不得不說猶太人天生就是經商的材料,一語道破金本位貨幣的秘密,當初日不落帝國的英鎊不僅紙張中含有黃金,而且能在英國境內的所有銀行中隨時兌換黃金,這無疑保證了英鎊的堅挺,和黃金掛鉤是對紙幣最好的保障,有時這種保障甚至超越了主權貨幣。

趙禎對大理用兵為的便是緩解國內的錢荒,最起碼要保正銅錢的夠用才行,而滇銅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好,著名的朱提銀,鶴慶北衙金礦都是出自雲南之地。

只要把雲南拿下就不信找不到!

大理乃是佛國,國內對佛教的崇拜讓趙禎這個一國之君感覺到恐懼,大理的國君經常禪位給子侄自己跑去出家,上有所好下必其焉,黃金這種低俗的東西卻恰恰和佛教掛鉤,大理國庫中的黃金佛像可不在少數。

思緒回到大殿之中,朝會已經進入最後的階段,朝臣們基本上都在等待散朝,此時門外的忽然變得吵鬧起來,一幫內侍簇擁著一個風塵僕僕的騎士來到大慶殿的廣場上,趙禎的目光穿過殿門望去,赫然發現他的頭盔上插著一支檄羽……

緊急軍情!

騎士便用盡最後的力氣舉起手中的匣子大喊:“起奏陛下,王事拿下大理都城!”

所有人都直直的盯著其騎士手中的匣子,三才急急的竄了過去取回匣子畢恭畢敬的遞給趙禎,匣子開啟在裡面的器物散發著如陽光般溫暖的光芒,大理皇帝的純金玉璽!

趙禎表面平靜可心中卻已經興奮的微微顫抖:“曹樞密,既然狄青成功拿下羊苴咩城,大軍是否該平定整個大理國?”

“起奏陛下,八萬禁軍已經在利州待命,此時應該已經收到狄將軍的軍情前往大理各地平定各地!”

趙禎微微點頭,沒錯早在狄青和包拯出發的時候,趙禎便把南方各地的禁軍集中起來,為的就是配合狄青的大軍平定整個大理國。

駐軍是佔領大理國最重要的標誌,趙禎不會重蹈唐時的覆轍,自治的大理絕不會老老實實的接受大宋統治。

朝中的文武百官齊聲為趙禎祝賀,滅國之功對帝王來說簡直就是最大的功績,這是已經達到文治盛世的大宋王朝最需要的東西,武功!

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

如此年輕的趙禎便達到了千古帝王的標準如何能不讓百官拜服?

萬歲之聲在大慶殿響起,慢慢的整個皇宮都在吶喊,接著擴散到整個東京城,遼人在得知大宋吞併大理之後緊緊的關上都亭驛大門,党項人更是默默不語,他們隱約的收到一點訊息,但沒想到大宋的速度如此之快,即便是大理段氏再昏庸無道,也不該如此快速的覆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