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禎抵達蘭州的事情,除了范仲淹這位宰執外以及朝中的參知政事外,便只有親衛司的護衛外知曉。

蘭州是大宋的西北重鎮之一,除了寧夏路的涼州外,便數蘭州最為要害。

自古以來蘭州便是華夏的土地,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一統使得蘭州開啟了一次又一次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經歷,漢昭帝始元六年置金城郡便是蘭州的前身。

瞭解歷史的人總是能把時間理得一清二楚,趙禎的邊上是博學的蘇洵,這個僅僅比趙禎大一歲的參知政事最受趙禎的待見。

這次巡幸蘭州,自然需要朝中官員的陪同,這樣的陪同不是為了和朝堂保持聯繫,而是讓蘇洵為自己背書,一旦出現什麼事情,蘇洵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證公文,奏疏,旨意的正確傳達。

當然現在的他就是趙禎的智庫,關於蘭州的一切史料他都能信手捏來,讀書人的腦子就是好使,雖然趙禎也大多知道,但絕不會比蘇洵這個昭文館大學士更加瞭解。

“漢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佔,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設立的永登縣,三縣合置廣武郡。

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陛下這也是蘭州第一次成為高等治所的存在,城池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出現的。”

趙禎點了點頭:“蘭州之地數次易手外族,西羌之後便是吐蕃了吧?”

蘇洵搖了搖頭:“官家,蘭州還曾有過反隋之舉!”

說到這裡蘇洵微微一頓,瞧見趙禎的臉色如常才又開口道:“隋文帝開皇三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隋煬帝大業三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

大業十三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唐一統中原後,於唐高祖武德二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唐高宗顯慶元年,又改為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復改為金城郡。

唐肅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唐代宗寶應元年,蘭州被吐蕃佔領。

唐宣宗大中二年,沙州敦煌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又被吐蕃佔領。

之後便是西夏人奪取,党項族屢敗吐蕃諸部。陛下景祐三年,党項元昊擊敗吐蕃,佔領河西及蘭州,自此蘭州便一直流落於外!”

趙禎點了點頭這些他當然清楚,看著一望無際的平原以及那條刀劈斧砍一般沖刷而出的“母親河”微微感嘆。

“蘭州地勢西部和南部高,東北低,黃河自西南流向東北,橫穿全境,切穿山嶺,形成峽谷與盆地相間的串珠似得河谷。

峽谷無數,水草豐美,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大峽、烏金峽等;盆地有新城盆地、蘭州盆地、泥灣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還有湟水谷地、莊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都是牧馬放歌之地啊!”

蘇洵恭敬的上前給趙禎披上了披風,理順了之後才緩緩開口道:“陛下,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早已出現過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只不過蘭州因為靠近吐蕃,所以商賈不願冒險,大宗貨物還是走的新疆路,寧夏路舊地。”

趙禎忽然笑了笑:“聽說雨雪關的吳成進軍青塘,打算把河湟之地收回來,朕到了這裡,那些商賈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朕反倒覺得應該把蘭州逐漸變成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使其成為聯絡西域各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也應該作為文化之地。

朕要讓黃河文化、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在此交匯,也要在這裡興辦學校,不能只顧及嶺南,還要把眼光放在北方,誰能肯定的說草原上的人就不能成為入仕的學子?誰能肯定外族就不能入仕,成為大宋的相公?”

趙禎的幾句話就讓蘇洵明白了皇帝的想法,這顯然是要整合邊陲之地,不光要在這裡設定軍鎮和防禦的邊軍,還要在這裡開設文治以及文教。

對於蘇洵來說,趙禎做什麼他都不會覺得奇怪,其中必有意義,在邊地開設文教不是沒有過,但一般不會有人重視。

眼下官家既然想嘗試一番,那也沒有什麼壞處。

“官家,既然要興辦文教,那就應該設立學校,聘請儒者前來,如今…………”

趙禎笑眯眯的望著蘇洵一句話也不說,直到蘇洵有些發毛的時候才緩緩開口道:“朕要這裡進行試點科舉,也就是開設博學雙全科!”

聽這名字蘇洵就知道趙禎心中的打算,這是徹底打算把科舉進行改革,所謂博學自然不用說,雙全當然也是文武雙全之意。

一旦開設,大宋的科舉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蘭州開設這樣的學科,無疑有著試點作用。

官家做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搞試點,用司農寺的官員話說便是“試驗田”。

蘭州這是要迎來新生啊!開設全新的科舉不光是在給大宋做實驗,還是在給蘭州的將士以及當地的軍民發放福利。

每次全新的科舉開設之後,被錄取的學子往往會比其他科舉多的多,也正是因為如此,嚐嚐有人把新開的科舉比作恩科。

即便是最終不理想,這些人也會成為簡在帝心的人物,沒有人傻到會放棄這個機會,到時間怕是有大量的百姓想盡一切辦法遷徙到蘭州來。

如此不是增加了蘭州的人口,同時也使得蘭州的商也變得繁榮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