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范仲淹和狄青是怎麼離開最中間的車廂他們二人已經記不清楚了,王語嫣說出的訊息實在太過令人震驚,而從眼下的一切看來,真正利用太子的不是商賈,也不是朝中的奸佞小人,而是擁有大宋最高權利的帝后二人,趙禎和王語嫣!

現在想來也是,這兩人是何其聰明?太子又是他們的子嗣,少有一些動作,他們應該比誰都清楚,依照官家的性子,怕是早已動了雷霆手段懲治了。

豈能拖到今天,至於官家不在國內…………這有什麼干係嗎?

事實上從韓琦進入遼朝之後開始,大宋的情報傳遞工作早已恢復,黑手的制度健全,當年雖然撤走,可卻把所有的“通道”都留了下來,只消幾日的功夫,便已經恢復了以往。

范仲淹坐在屬於相公的座位上,邊上是假寐的蘇家父子,而對面是緊緊盯著他的歐陽修,包拯的呼嚕聲此起彼伏的,整個車廂也就只有他能在這個時候睡的如此安生。

中書省,三司,參謀院的相公們都聚集在了一起,這是大宋頗為年輕的“領導班子”除了被留在京中駐守的晏殊,就沒有其他人了。

范仲淹乾咳一聲,假寐的蘇家父子醒了,蘇軾伸了個懶腰,瞧見這架勢後彷彿受驚的兔子,匆匆施禮後轉身就走。

事實上他是過來蹭吃蹭喝的,即便是蘇家父子也輪不到他蘇軾在相公的車廂中有一席之地,但架不住他臉皮厚啊!不斷的過來拿一些東西,順帶著也吃些喝些車廂中的原本給相公們準備的水果,糕點,名茗…………

人家是父子,總不能驅趕吧?門口的小太監都習慣了,不過反倒是蘇父斥責他幾回,但也沒用,而其他人都知道蘇軾的性格,也就不去追究這種小事了。

瞧見蘇軾竄走,蘇洵老臉一紅的開口道:“讓諸位見笑了,若是漢臣的參謀院還缺一個押兵,看守之類的,就把這小子領去……”

狄青擺了擺手:“令郎可不敢往軍中招惹,聽說神都城出了個諺語,“神都蘇子瞻,膽大又心寬,若是招惹他,一同去蓬萊!””

蓬萊就是沙門島的戲稱,蘇軾在神都城中的膽大是出名的,敢拉著廝殺漢比膽量,酒樓之中與軍漢比膽量酒量的人還真的不多。

從那之後,蘇軾就得了一個“神都一身膽”的稱號。

他這一走,反倒是給了眾人調劑一下,使得原本的氣氛稍稍緩和一些,當然蘇洵與狄青的對話完全是化解尷尬的辦法,狄青敢要他蘇軾去當差?

怕是自己手下的那些人都被蘇軾帶壞了!

歐陽修看著范仲淹又轉向了狄青:“兩位從邊上的車廂而來,可否帶來一些安定人心的訊息?”

歐陽修就是這樣的性格,為人瀟灑豪爽,有事直說,尤其是在政事上,從不遮掩,且對范仲淹這位相公也是有話直說。

但他這話一說不要緊,四周的氣氛立刻變得有些怪異,狄青楞了一下,蘇洵把腦袋伸了過來,就連包拯的呼聲都變得有些斷斷續續起來。

兩府三司的長官都集中到了一塊了,這還是極為少見的情況,范仲淹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喝了口茶這才開口道:“諸位勿要擔心,各司其職便好,一切盡在官家的掌握之中,至於皇后……早已得了官家的密旨,責令她不得有任何干涉,任由太子施為……”

包拯的呼聲一斷,接著就開始恢復規律起來,邊上的歐陽修打算把他推醒,但看著包拯的一頭華髮,伸出去的手又停下了。

蘇洵長舒一口氣,隨即笑出聲來:“官家是什麼樣的人物?!我等豈能忘了他的手段,趙元儼之事諸位怕是都忘了吧!”

隨著他的話,眾人緩過神來,趙元儼當年作亂可謂是一次最為嚴重的事情,可在那次危機之中,官家展現了他的手段和能力,可謂是乾坤在握。

而那一年官家八歲有餘…………而現在,一切依舊在官家的掌握之中,皇后是沒有任何牽連的,而只是太子被人利用,當然是誰挑唆的太子,在座的諸位不會不知道。

還能有誰?大宋的外戚也有商人,太子的舅舅,王家的王齊雄,當然這其中肯定還有別的商賈參與其中,隨著大宋的商業愈發的繁榮,商賈之間自發組成的商會也越來越多。

這些商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和利益集合在一起,而身為外戚的王家自然少不了牽扯其中。

至於太子的事情,顯然是做的太過明顯,兩府相公看的清楚,朝中也有一些人也能看清楚,但誰也沒有想到,官家居然早早知道,而且皇后也知道,這對大宋最為尊貴的夫妻居然就這麼看著自己的孩子犯錯。

一切都在官家的掌握之中,而兩府能在太子事發之後獲得皇后移交的朝政之權,顯然也是官家授意,說到底兩府相公聯合發出的鈞旨要比太子監國和皇后行使的暫代之權要好得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車廂中陷入沉寂,說實話,眼下的一切使得眾人還在雲霧之中的感覺,最後還是包拯打破安靜,只見他悠悠醒來,打了個哈氣,伸了個懶腰:“諸位,還記得當初官家出兵之時,范仲淹伏閣請對之事嗎?”

經過他的提醒,眾人回過神來,范仲淹開口道:“當初擔心官家權柄太過,用兵之事一言而斷之,實有獨斷專行之像矣!”

包拯微微點頭:“瞧瞧我大宋,自陛下登基即位以來,哪裡不是官家乾坤獨斷?而在這之下,國朝非但沒有出現多大的紕漏,反而是愈發的鼎盛起來。”

眾人連連道是,而包拯又道:“諸位瞧瞧現在的太子,稍稍玩弄權柄,便立刻遭到朝臣們的彈劾,事情也鬧大了,而官家與皇后知曉,卻不干涉其中,這是要治罪太子嗎?不是,但越是如此,越說明,官家對太子看重。

在老夫看來,這是一個機會,是官家態度的轉變,官家…………大有收權之意!否則也不會坐看我等朝臣上疏彈劾太子之過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