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洞中天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葉君澤和林欣走了不過是數分鍾的時間,就來到了第二景區溢彩殿。

他們站在第二景區遊覽步道的中心位置,向著下方的谷底俯瞰,很快就看到了一根直徑0.45米,高0.7米的石筍。

那根石筍就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壽星,在他的左邊還有一塊岩石,就像是一條“鱷魚”,長2.83米。鱷魚張嘴翹尾,好像正在聆聽這位老壽星的諄諄教導。看鱷魚的模樣,就像是有所領悟似的。也正是因此,這處景觀被取名為“鱷魚拜壽”。

葉君澤和林欣的視線向著左邊緩緩移動,很快就看到左前方的一處山坡上,還有一組石筍,就像是一隻老虎正奮力向前拉著一座山峰,為溢彩殿增輝添寶,而這處景觀也被取名為“白虎拉玉峰”。

默默地打量了一番那邊的景象以後,葉君澤和林欣的目光就又移動到了右邊,只見右上方的洞壁上,有兩塊鐘乳石特別的引人注意。其中一塊像魚尾卡在洞口,被稱做“鯉魚跳龍門”,栩栩如生,另一塊似河馬探出頭來觀賞世間美景,張嘴瞪眼,表情豐富令人歎為觀止。

因‎‏​‏‏​‏​‎‏​‏‎‏‏‏為這樣的畫面,這處景觀也就有了“河馬窺視圖”的名頭。

葉君澤和林欣繼續向前直行,一直走到了步道拐角處,只見路左邊還有海豚躍出水面,頭上頂著紅繡球,迎接著來往的賓客。這處景觀取名為“海豚戲珠”,很是惟妙惟肖的樣子。

從兩人現在所處的第二景區溢彩殿到接下來的第三景區疊幃宮,落差近30米,要經過一條長達75米的臺階路。

葉君澤和林欣順著臺階路向著下方走去,然後就看到在道路左側有兩根石筍,其中一根直徑1米,高2.73米拔地而起的石筍,被戲稱為“長徵一號火箭”正待點火升空。

另一根直徑0.88米,高2.1米的石筍,則好似一位老人頭頂風雪帽,身披斗篷,冒著大雪奮力向前。而這也將葉君澤他們現在的經歷,生動傳神的表達了出來。

快步穿過了臺階路以後,葉君澤和林欣就來到了第三景區,也就是疊幃宮這邊。

之所以會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洞頂成排成行的石幃幔,是洞內最為精彩的大廳之一,而洞頂懸掛著大面積的鐘乳石。

兩人剛一來到這邊,首先映入眼簾的一處景觀就是“疊羅漢”,這是一根高4米,筆直挺拔的石筍。因頂端排列著三個圓頂小石筍像三個胖羅漢疊坐而得名。

葉君澤和林欣繞到後面欣賞,就發現石筍又依坡傾斜,像是要與比薩斜塔媲美。步移景換,變化萬千,在不同位置的觀賞,也會給他們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這處景觀,也是雞冠洞景區對外宣傳的標誌性景觀。

兩人沿著遊覽步道走到觀景臺上,呈現於眼前的赫然是一根與眾不同的石筍,下粗上細,下段直徑1.3米,高2米,上段直徑0.54米,高1.1米,因上段形似一位長髮披肩的婦人眺望遠方,似在期盼親人歸來,取名為“望夫石”。也就在“望夫石”左前方13米處的洞壁上,有“羅漢醉酒”。這是一塊高約4米的白色壁流石,彷彿一個醉臥的胖肚大羅漢,坦胸露懷,衣衫不整,驚急之中還藏起了腦袋,造型之滑稽使人忍俊不禁。

而“望夫石”右側則是一根直徑為

0.7米,高1.87米的尖頂石筍“將軍石”,活脫脫一位古戰場上的將軍,身披戰袍,腰佩長劍,氣度非凡,好生威武。

看過了疊幃宮的種種景觀以後,葉君澤和林欣沿著碧玉螺一級一級往下走去,用了沒多久的時間,他們就來到了第四景區洞天河。

因為這裡有一條長流不息的地下河從石縫中奔湧而出,不知來源不知去向,水聲震人耳膜,景區便因此得名為洞天河。

據說這條河日流量達600噸,經豫省地質研究所取樣化驗,河水中富含鐵、鉀、鈣、鋅、鎂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種優質礦泉水。

葉君澤和林欣從第一段鐵梯拾級而上,便能看到左側洞壁上佈滿了雪花狀的石花,它們潔白透亮、晶瑩剔透,正是之前見過的雪花石。

距雪花石2米的路右側是面積約3平方米的水平池。據說水平池長年不受旱澇影響,水位始終保持適中,不漲不落而得名,也是雞冠洞中奇景之一。

兩人再度登上第二段鐵梯,然後就看到洞壁上螢光點綴的葡萄狀石花,奼紫嫣‎‏​‏‏​‏​‎‏​‏‎‏‏‏紅,或成串,或散開成片,異常珍貴。

與石葡萄為鄰的還有一根直徑為3釐米,高3.1米的石柱,粗細均勻,筆直挺立。而這根石柱則被稱為“定海神針”。它由洞頂鐘乳石和對應的石筍對接而成,形狀如針。這也是洞內最細的石柱,是雞冠洞重點保護景觀。

看著這根“定海神針”,葉君澤和林欣突然就有了一種在看電視的時候,看到孫悟空從耳朵裡面掏出來的金箍棒的感覺。

當然了,這根“定海神針”當然只是石筍所化的一根普通石柱。不可能是電視劇還有書裡面描繪的那根上可通天,下可入海,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可隨心意變大變小的“如意金箍棒”。

而與石葡萄相隔3米,洞壁上覆蓋著一層枝芽狀石花,形如海中珊瑚,熠熠生輝,這些就是珊瑚石了。

逛過了洞天河,葉君澤和林欣就來到了第五景區聚仙宮。

因為這邊的石筍形態各異,如眾仙歡聚一堂,所以得名“聚仙宮”。

“聚仙宮”地面與洞頂相距28米,來到這座宮殿的兩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8米,長60米的巨大山嶺狀沉積物—琥珀嶺。

而在它的最右端與之垂直的整塊洞壁上有一片寬23米,高19米的壁流石,狀如奔瀉而下的瀑布,氣勢磅礴,它是雞冠洞中至今發現最大也是最完整的石瀑。

在石瀑與洞頂連接處形成了一個石龕,在石龕內還有一張“仙人床”。床檔、床靠分明,尺寸大小與實物相當,很是絕妙。

葉君澤和林欣的目光,在琥珀嶺上從左到右緩緩移動,只見上面的景象依次有“西天取經”、“八仙過海”、“寶塔山”、“蘑菇石”等景觀,不勝枚舉,美不勝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難能可貴的是,其上的人物景觀個個都栩栩如生。“唐僧”頭戴畢盧神態安詳,“悟空”馬前開路汗流頰背。眾“八仙”神情各異,張果老更是“倒騎毛驢”悠然自得,再加上“寶塔”、“蘑菇”的點綴,真中有假,假中亦真。

看著這樣的景象,真的讓兩人有了一種身在仙宮當中的感覺。

而矗立在琥珀嶺中心位置的石柱,直徑13米,

高28米,宏偉壯觀,頂天立地。洞頂上的滲水緩緩順柱身流下,使石柱顯得格外晶瑩剔透,因此有了“玉柱擎天”的美譽。

在這處景觀的左邊,還有一根直徑0.9米,高1.7米的白色石筍,形似老壽星懷抱仙桃,和藹可親,笑容可掬,故名“壽星抱桃”。而在“壽星”的左上方2米處,還有一位“壽星老伴兒”,美滋滋地抱著孫子笑迎四海佳賓。

葉君澤和林欣在聚仙宮內閒庭漫步,只見洞壁之上石花成簇成片,猶如菊花怒放,爭奇鬥豔。兩人看到了上面有一朵在一眾石花當中,顯得最大的菊花石。它的直徑達0.3米,花朵碩大,造型奇特,因此被譽為“雞冠石花王”。

看過了聚仙宮種種奇特的景觀,以及連綿不絕的石花以後,葉君澤和林欣就繼續朝著下一處景區,也就是第六景區瑤池宮走去了。

根據他們看到的介紹,第六景區瑤池宮宮殿內不僅“珍藏”著許多珍稀罕見的景觀,極富科研價值,而且景觀之多還有著“移步三景”的說法。

剛一走進瑤池宮,葉君澤和林欣就‎‏​‏‏​‏​‎‏​‏‎‏‏‏有些歎為觀止的樣子,兩人頓覺這邊不愧會有“移步三景”的說法。

因為瑤池宮的景觀之多,他們明明還沒有開始遊玩,只是在這邊遠遠地看上一眼,就感覺有些眼花繚亂了起來。

葉君澤和林欣只覺得這邊的景觀之多,要遠遠勝過他們之前逛過的前五個景區。

就現在的瑤池宮,他們不花費上半個多小時的功夫,恐怕都沒有機會再前往下一個景點了。

不過這樣也好,好不容易過來一趟,當然是要好好把這邊逛一遍,把所有的景觀看個遍,那才稱得上是足夠盡興。

讓葉君澤和林欣有些感到驚訝的是,在瑤池宮的入口處,竟然也有一座“南天門”。

只見左右兩側有一根光滑的石筍,如果用燈光照射上去的話,就能夠發現兩根石筍通體透亮,光彩奪目,所以也被稱作透明石。

而“瑤池宮”則得名於“南天門”口的一潭清可見底的天然池水,水中生長著九根粗大的石筍,正中一根就像是精雕細琢的“王母寶座”,直徑1.6米,高3.1米。

而在這處景觀前方1.5米,還有一根石筍橫臥,就像是一頭海獅嬉戲水中。在它左前方的洞壁上則有絲絲滴水落於一根粗大石筍上,彷彿一條大胖鯉魚正張嘴接水,景觀取名“鯉魚戲水”。尤其是“鯉魚”的嘴巴、頭、身體,特別是“鯉魚”身的“鱗片”都清晰可見,而更絕妙的是洞壁滲出的水,如銀線似的正好落入“鯉魚”張開的“嘴”中。

這樣的景觀,也讓葉君澤和林欣的雙目當中異彩連連,臉上露出一副看到了絕妙景觀的表情。

【又是新的一個月啦,先祝大家六月快樂!希望在新的一個月裡,各位書友們都能夠身體健康,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平平安安,永遠幸福快樂!當然,新的一個月的開始,依然需要大家手中的月票支援,各位書友如果有多餘票票的話,就多多投給我吧,萬分感謝!喜歡本書的書友也希望可以多多正版訂閱支援一下,這對我真的很重要!希望大家看書過程中有任何意見或者建議的話,也希望能夠多多提出來,每一條建議和評論我都會認真看的,感謝大家的支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