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吉力吉思尋祖根,林沖厚待拖吉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吉力吉思這個部落群,一直遊牧於謙河(葉塞尼河)中上游,前唐時叫黠戛斯(Xia Jia Si,夏佳斯),再往前可追溯至匈奴時期的堅昆部落,而堅昆部落的起始首領,是個漢人,叫李陵。

李陵,字少卿,隴西成紀(甘肅秦安)人,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擅長騎射,愛護士卒。初以祖勳,授予侍中、建章宮監,遷騎都尉。天漢二年(前99年),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8天8夜的激戰,共斬殺匈奴騎二萬多。最終,李陵因寡不敵眾,矢盡糧絕,無奈之下投降了匈奴!。暴虐的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夷滅李陵三族,致使其徹底與漢朝斷絕關系。

滅門之痛,使李陵決意留在匈奴。匈奴單于對李陵十分重視,不僅把女兒嫁給了他,還封他做了右校王,堅昆部落首領,也稱堅昆國主。李陵要的封地,是草原西北遠方的謙河(葉尼塞河)中上游,封國在此,就不用直面昔日的同胞了。也因為此地比較貧瘠,少有其他部落垂涎爭奪,李陵及其部屬還有部落的後代,就一代一代地生活在這裡。堅昆部落,唐時發展成黠戛斯部落族群,宋後又稱吉力吉思。

黠戛斯/吉力吉思這個遊牧民族很特殊,它是草原上唯一一個從心眼裡要跟中原王朝保持友好關係甚至想迴歸華夏的遊牧民族,原因是它的中上層多是李陵及其部屬的後代。李陵臨死之前,哀歌雲:“走過萬里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他囑咐後人:不要忘記漢家根本,終有一日迴歸華夏。

黠戛斯/吉力吉思部落一直沒有忘記李陵的囑咐,上層中一直有人傳承漢言,部落裡也一直有從南面部落買來的漢人奴隸教漢言。拖吉思是當下首領德安的第四個兒子,從小就學漢言。

前唐太宗時期(648),黠戛斯的朝貢團,來到唐朝朝貢。和其他朝貢團不一樣的是,這一支朝貢團,還有一個“認親”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李陵的後代,和李唐是同宗。而且李世民認可了。

對於黠戛斯的請求歸屬唐朝和“認祖歸宗”的要求,唐太宗非常高興,既是親戚,又很“識相”,所以李世民也給面子,就在黠戛斯轄地設立了堅昆都督府,給予了大量賞賜和優待。在此後的百餘年之中,黠戛斯一直同唐朝為最信任的藩國,甚至多次參與唐朝對突厥的軍事行動。唐玄宗曾在《徵突厥制》詔書中稱讚黠戛斯軍隊“弧矢之利,所向無前”。

唐朝安史之亂,回紇人突襲黠戛斯人,黠戛斯人慘敗,“自是不能通中國”。然而,黠戛斯人並未由此沒落,而是勵精圖治,一直致力於復興!唐文宗開城五年(840),黠戛斯人擊敗了回紇,一統漠北西部。李陵橫掃漠北的夢想,竟然在900年由後人之後實現了!

不過黠戛斯一統漠北,唐朝卻衰弱了,兩邊形不成合力。很快在契丹和其他草原部落的打擊下,黠戛斯退回了謙河(葉尼塞河)中上游。直到聽說金國滅遼,大華滅金,大華軍殺到了漠北,便匆匆趕來覲見。

拖吉思漢言發音怪異,磕磕碰碰,但大致意思還是在的。林沖等聽完了不由動容,這是流落在外千年卻一直心在故國的遊子啊!

林沖扶起拖吉思,卻聽見“呲”地一聲輕響,拖吉思的袖子掉下來一截。拖吉思忙道:“皇上請恕小臣失禮,這朝服的制式是四百多年前唐朝皇上賞賜的。我族內每隔二十年便照樣做一件新的,小臣身上這件,乃是十多年前做的,已經有點風化了。”

林沖點點頭,對內侍道:“將朕的衣服拿一件來給拖吉思愛卿換上。”

內侍帶著拖吉思去沐浴更衣,林沖便冊封塔塔兒部、克烈部、乃蠻部、斡亦剌部、蔑爾乞部首領為“汗”,按照功勞多少和部落大小,分別賞賜茶酒綢緞。又下旨開了三個交易市口,供草原部落前來交易。

林沖令晁蓋與盧俊義陪同他們去飲宴。

此時禮部崔靖匆匆而來,輕聲向林沖秉道:“黠戛斯/吉力吉思這個部落,前唐史料確有記載,拖吉思講得大致不差。不過前宋史料中,就沒有吉力吉思的蹤跡。”

丞相胡銓道:“有宋一朝,最北還不到燕雲,如何能聯通吉力吉思這個位於極西北方的部落?”

崔靖又道:“吉力吉思要認宗華夏,並非只有李陵這個因素。吉力吉思舊屬匈奴,而匈奴之源有一說是夏桀偏妃生的兒子叫淳維,夏亡後,夏桀數子分逃,有二子西來,有一子北去,曰三夏奔亡。其中北去的一子,便是這個淳維。”

許貫忠道:“草原上,女人孩子都是財產,誰搶到歸誰,男人也不計較女人肚子裡是誰的種。遊牧民族,血統觀念極弱,一代一代的人口繁衍,一靠吞併二靠搶。所以不用在乎匈奴是否淳維後人,吉力吉思部落到底有多少李陵及其部屬血脈,最重要的是,吉力吉思一直自認漢脈,親近華夏。”

吳用搖動羽扇道:“皇上的最終目標是整個草原,直到極北,吉力吉思有大用;這個拖吉思看起來對華夏甚是仰慕,得好好用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魯智深道:“若吉力吉思確實心向華夏,對我大華軍在草原上的行動力,那是巨大幫助。先讓他們派人到大同的黃埔軍校馬校當教官,還可從這個部落招些騎兵。眼下我軍的騎兵裡,契丹人和草原部落人太多。”

大華軍有十萬左右騎兵,四成漢人四成契丹人二成草原部落的。沒有契丹人和草原部落騎兵,大華軍是無法深入漠北的。

林沖點點頭:“吉力吉思部落來的,可以頂替契丹人和其他部落,但還是要加強漢人騎兵的培訓。儘快讓騎兵中漢人不低於五成,吉力吉思可以一二成,剩下的才用契丹人和其他草原部落。”

許貫忠道:“吉力吉思來投,對大華朝是件大好事,不但可緩解騎兵問題,更重要的是,整個部落可以作為大華朝在草原的手臂。但臣以為此事不可光聽拖吉思之言,微臣請去吉力吉思部落出使,一看吉力吉思是否如拖吉思所言那麼欽慕華夏,二看拖吉思的父汗和兄弟們是什麼心思。”

林沖忙點頭:“軍師所言極是,我們也別高興得太早了。只是吉力吉思方位偏遠,出使必然辛苦危險,不如另派人為使。”

許貫忠道:“臣上梁山之前年年行走四方,多年不走動了,這回正好過過癮。再說了,別人去也顯不出我大華朝對吉力吉思的重視和親近。”

林沖點點頭:“那就辛苦軍師了。”

拖吉思沐浴更衣已畢,被內侍帶了進來。林沖和眾文武一瞧,真是一表人才,與眾不同。

拖吉思身材高大,褐發褐眼,高鼻深目,束髮右衽。一身嶄新妥帖的漢服穿在身上,玉帶束腰,大袖飄飄。妥妥的一個帥小夥。

拖吉思施禮謝過之後,林衝笑贊:“拖吉思愛卿一表人才,若在開封大街上,回頭率必高啊!”

拖吉思沒聽明白,眾臣多數也一時跟不上,只有數人陪著乾笑幾聲。

林沖接著問道:“拖吉思愛卿可有漢名?”

拖吉思答道:“小臣這一族的祖上是漢將李陵,部落裡有的家族,還記得祖上是李陵的部屬,有姓周的,姓郭的,姓張的等。不過我們已經很多代與漢地分離,都沒有漢名。”

拖吉思忽然臨機一動,跪倒求道:“請皇上為小臣賜名!”

林沖哈哈笑道:“既然祖上是李陵,就肯定姓李,朕賜你一名:歸漢。”

拖吉思喜滋滋地道:“謝皇上賜名,今後臣就叫李歸漢。”

許貫忠等作陪,林沖又親宴拖吉思,詳細瞭解了吉力吉思部落群的現狀。

當年李陵娶了匈奴公主,帶著數十部屬,統領謙河一帶的遊牧人。發展到現在,吉力吉思部落群攏共約有二十多萬。核心部落就是拖吉思父汗德安為首的,大約有十多萬人,餘十來萬是歸附的一些小部落。

謙河位於草原西北,周邊白種人為多,多少代混血下來,現在的吉力吉思部落,金髮碧眼的大約有二三成;黑髮黑眼的少,半成都不見得有;大多數人都在這之間,比如褐發棕眼,黑髮褐眼什麼的,如拖吉思這樣的。

核心部落的中上層,特別是上層,都沒忘記祖上來自華夏漢地。下層和其他部落,則只是附強而已。上層中,與拖吉思一般仰慕華夏盼望迴歸的,是少數;多數人只多少有些好感和念想而已。

林沖聽到這裡,心說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君不見唐時安西都護府失陷不過三百餘年,如今安西幾乎無人記得祖先是漢人;而吉力吉思人離開漢地千年,卻還念念不忘根源所在,必須點贊啊!

林沖對拖吉思道:“李愛卿部落的一片向漢之心,令朕感嘆。大華朝也不會讓遊子白白牽掛。李卿回去時,朕會專門安排幾車漢家服飾器物,送給李卿家人。”

拖吉思起身謝過,林沖叫他坐下,又道:“這位許貫忠許大人,是朕的聚義兄弟,就任大華朝樞密院的樞密,他會與李卿一起回部落,會見你父親,共商兩邊合作大計。”

拖吉思喜道:“太好了,父汗必定高興,吉力吉思必是皇上在草原上最可靠的屬下。”

林沖又道:“許樞密還會帶幾個先生去,教漢文漢言,當然前提是你族人願意學。”

拖吉思忙道:“願意願意,必定願意。”

許貫忠道:“我會帶幾個大華軍軍官去,考察吉力吉思騎兵戰力,通報大華軍的作戰方式,溝通將來可能的協同作戰。大華軍在大同有個軍校,專門培養騎兵軍官,願高新聘請吉力吉思部落高手來當教官,部落好騎手若願意,還可來入伍大華朝騎兵,大華朝軍薪也蠻高的。”

拖吉思只是點頭:“好!好!小臣本想過了年再走,如今看來事不宜遲,過幾日便走,要在嚴冬到來之前趕回部落,也好讓父汗早日知道聯通大華朝的喜訊。”

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