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蕭幹之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奚族原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起源於漢末,跟契丹是同種異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後,奚族各部漸漸歸附,成為遼國的附屬。隨後,奚人世代與遼人通婚,都改姓蕭氏。因而,遼國只有兩個姓:耶律與蕭。

作為奚王,作為奚族人的領袖,蕭幹很希望在大宋和大金的夾縫之中,打拼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這是他的夢想,這是他追求的目標。即使最終失敗,他也絕不後悔。所以,對金太祖派人送來的詔書,他一概不予理會。

宣和五年春天,奚族地區出現了嚴重饑荒,為了生存,奚族人紛紛開始外出逃亡。蕭幹本來正在盧龍嶺訓練軍隊,他聽說此事後,感覺事態很嚴重,於是決定冒險出山,率軍南下尋找糧食。

蕭幹第一個進攻目標是景州,景州是個縣,屬於薊州管轄,前不久剛迴歸大宋,大宋改名為灤川郡。蕭幹攻破景州後,將城內糧食洗劫一空,並派人運往盧龍嶺。

訊息傳到燕京,王安中與詹度十分震驚,迅速上報朝廷。此時,郭藥師正在東京,宋徽宗令他速回燕京,組織常勝軍兵馬剿滅蕭幹,以解除這股殘遼勢力對大宋燕山地區之威脅。

郭藥師回到燕京後,立即命張令徽和劉舜仁各率五千兵馬,前往石門鎮,佔領那裡的關口要隘。石門鎮在盧龍嶺下,距離蕭幹的根據地不遠。郭藥師想首先切斷蕭幹的退路,然後再從正面與之決戰。

張令徽和劉舜仁領兵前進,他們以為蕭幹軍馬還在景州一帶,遂放鬆了警惕。他們沒料到,蕭幹已獲得訊息迅速回師,在石門鎮西南路邊設下了埋伏。這天傍晚,張令徽與劉舜仁被蕭幹擊敗,落荒而逃。

蕭幹乘勝前進,很快便攻陷薊州,兵臨燕京城下,四處搶掠。蕭幹兵鋒甚銳,揚言要打過黃河去,進攻大宋汴京。一時間,宋朝朝廷人情洶洶,有些大臣甚至在謀劃著放棄燕京。童貫不同意放棄燕京,他自東京寫信給王安中、詹度和郭藥師,王安中於是命令郭藥師親自率軍出擊。

郭藥師知道蕭幹這人向來很狡詐,要想對付他,必須出奇才能制勝。蕭幹手下有一部將,名叫耶律阿古哲,此人很貪財,郭藥師認識他,於是派人悄悄前去盧龍嶺,花重金收買他,讓他及時提供情報,摸清蕭幹動向,裡應外合,尋機滅掉蕭幹。

這天,郭藥師獲悉蕭幹又兵出盧龍嶺,正在腰鋪鎮一帶活動,郭藥師決定親率主力前去決戰。郭藥師兵分兩路,一路由張令徽、劉舜仁率領,沿大路繼續向石門鎮進軍,切斷蕭幹退路;自己則率領另一路走洪莊、小港,悄悄從西邊迂迴,直撲腰鋪鎮。

腰鋪鎮一戰,打了蕭幹一個措手不及。蕭幹急忙向盧龍嶺撤退,走到石門鎮時,又遭到張令徽和劉舜仁所部的夾擊。蕭幹丟盔卸甲,損失慘重,帶領殘兵敗將倉皇逃往峰山。

郭藥師果斷下令全軍追擊,常勝軍於是乘勝窮追,一直追過盧龍嶺,在峰山與蕭幹殘部展開決戰。蕭幹軍馬死傷過半,隨軍家屬老小和車輛、糧食都被常勝軍所獲,奚、渤海、漢軍五千餘人向常勝軍投降。同時,常勝軍還生擒阿嚕太師,獲得遼太宗耶律德光尊號寶檢和契丹塗金印等寶物若干。

常勝軍大獲全勝,軍心大振。可是郭藥師卻感到有些遺憾,因為讓蕭幹逃跑了。同時,郭藥師也還有一絲竊喜,因為阿古哲也沒找到,他判斷,很可能是蕭幹帶著阿古哲一起潛逃了。只要有阿古哲在蕭幹身邊,就不愁抓不到蕭幹。

這次戰敗可以說讓蕭幹的勢力一夜回到解放前,從宣和五年正月蕭幹在鄉親們和三軍將士的擁戴下在箭竿山稱帝建立大奚帝國,到這次慘敗僅僅才過了幾個月,大奚國便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蕭幹見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只好帶少數親信狼狽而逃。他肯定想不到,結束他生命的人既不是郭藥師,也不是金人,而是他的那些親信。

蕭幹與部將耶律阿古哲、外甥乙室八斤、家奴白底哥等人突圍後,隱藏在奚族百姓家中。對於奚軍之潰敗,蕭幹很難過,但他仍然不死心,他打算臥薪嚐膽,韜光養晦,以圖東山再起。然而,他不知道,他的親信們對未來已經絕望,死神正在一步步走近自己。

八月十五日,耶律阿古哲、乙室八斤和白底哥三人經過一番密謀,乘蕭幹不備,將其襲殺。一代雄豪,就這樣結束了自己悲壯的生命。

死於自己的親人或親信之手,蕭幹不是第一個,當然也不是最後一個。這樣的死,一定是死不瞑目的。

蕭幹建立了奚族歷史上唯一的奚國,成為奚族歷史上唯一的皇帝,雖然其立國時間很短暫,甚至可以說是曇花一現,但歷史不會將其遺忘的。

蕭幹之死,對於宋朝來說是解除了一大軍事威脅。蕭幹的首級後來被獻於宋軍,傳入河間府。河間府知府詹度派人護送至京城,呈交朝廷。

蕭幹的妻子名叫阿古,她聽到丈夫死訊,立即自剄而死,以身殉國。其後,奚軍殘餘部眾在金臣阿古領導下,轉戰於撒葛山一帶,最終被金千戶蕭王家奴與金將突捻擊敗,金臣阿古被俘,餘眾皆降,奚國徹底落下了帷幕。

宣和五年年九月,金太祖被隆重葬於金國上京宮城西側。之後,國論勃極烈完顏杲、鄆王完顏昂、宗峻、宗幹率宗親百宮請吳乞買繼位,吳乞買不答應,“固請,亦不許”。於是,宗幹率領諸弟“以赭袍被體,置璽懷中”,再三請求吳乞買繼位,吳乞買這才答應登基。其實,這些都是演戲,並不是吳乞買不想繼位,也不是宗幹等人在逼迫吳乞買登基,這只是新皇帝登基前要表演給人看的一種把戲而已。接著,吳乞買告祀天地,大赦中外,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年,是為金太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