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楊振興的考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看不要緊,楊振興這麼抬頭一觀察對手,發現拉斯洛安德拉什,不愧是匈牙利裔的廚師。

他對於烹製雞蛋大麥簡直太擅長了!

除了見到用傳統方式製作的菜餚,楊振興還發現對方也有許多自己的創新。

比如利用意呆利面的烹調方式,製作成類似炒飯的菜。

比如用西方常用的焗的手法,搭配奶油,做成奶油焗菜。

甚至還看到了類似製作川府‘懶人飯’,也就是燴飯的做法。

‘果然是熟悉的材料啊!這點子還真是多!’

心裡嘀咕了幾句,楊振興收回目光,繼續集中在煮雞蛋大麥上面。

看到鍋裡的麵糰全都浮起來後,他停火撈出,放在一邊的清水裡過水,防止全都黏在一起。

雞蛋大麥煮好了,楊振興也開始正式做菜。

首先開始做的是海鮮湯,因為湯菜需要的時間稍微久一些。

蔥姜熗鍋,爆香後直接倒入魚頭魚骨熬製的高湯,開大火讓高湯滾起來。

等打滾以後,再把剛才煮到半熟的雞蛋大麥放入鍋裡,轉成小火開始慢慢熬煮。

因為食材質地比死麵做出來的麵疙瘩要硬。

即使已經煮過,吃起來依然不會鬆軟,還跟吃死麵疙瘩一樣硌牙。

所以在用雞蛋大麥做任何菜的時候,基本都會跟意呆利麵條一樣,先煮到半熟或七成熟,再次進行第二次烹製。

等待雞蛋大麥變軟的時間,楊振興開始對其他食材進行改刀。

由於製作食材材料的特性,如果做出來放的時間稍微多一些,就會出現黏連和發脹的問題。

接下來,楊振興要迅速把剩下四道菜,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全部完成,才能保證菜餚的品質不會下降。

他的意圖被一直轉播操作的奧爾頓布朗識破,再次用震驚的語氣,高聲敘述起來。

“我的天!讓我們看看楊的操作!他在切完一些食材後,把火上的所有鍋全都撤掉,只留下一個煮著湯的鍋。

其他四個灶口,同時擺上了四口炒鍋!

難道他打算接下來同時烹製四道菜嗎?”

攝像師十分配合的靠過來,近距離拍攝楊振興灶臺的情況,還有他的動作、表情。

“這簡直太瘋狂了!上帝看到了也會為之瘋狂!

如果楊真的要同時烹製四道菜,那麼他將再一次在演播室裡創造奇蹟!”

奧爾頓布朗好像吃了藥一樣興奮,此刻他說話,就好像有無限子彈的機關槍一樣,‘突突’起來沒完。

“之前楊為我們展示過同時處理兩道菜或者三道菜,也獲得了我們主婦的喜愛。

說楊讓她們學會了如何讓廚房變得更有秩序,可以迅速將一家人的飯製作出來。

現在他又要展示升級版本嗎?

誰能告訴我,楊的極限到底在什麼地方!”

沒工夫搭理用誇張的語言和表情解說的奧爾頓布朗。

因為楊振興已經把兩道菜的食材投入鍋裡。

剩下的四道菜裡,他首先製作的是京城麵疙瘩,和變化後的陝省疙瘩面。

京城麵疙瘩的做法十分簡單。

選用去皮五花肉,切成丁後下鍋煸炒出油,再加入蔥姜爆香。

隨後依次下入胡蘿蔔丁、黃瓜丁、香菇丁、和青豆,繼續翻炒。

其實這道菜最早是清真菜,用的也是牛肉。

後來漢人學會後,就把牛肉用豬肉或者蝦仁替代,配菜也都根據個人喜好,進行了一些更改。

比如有放黃豆的、有放西紅柿的,還有放茄子的,放什麼的都有,放什麼都行。

翻炒時,倒入醬油、蠔油提鮮,加適量鹽以後,倒入清水大火熬煮。

這邊放著先不管,讓鍋裡的水煮開,楊振興又開始忙活另一道菜。

首先依然是蔥姜熗鍋,再放入豆角段和西紅柿塊加鹽煸炒,一直到把兩種蔬菜煸炒蔫掉。

跟製作炒疙瘩一樣,這時候倒入一大碗清水開始熬煮,製作成臊子。

不過楊振興的做法並非十分地道,比較接近家常的做法。

在陝省,真正吃疙瘩面,是十分講究的。

說到疙瘩面,發源地是陝省三原縣,光緒年間,那裡有一家叫做‘悅來館’的小吃店,以經營麵食為主,生意一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時店裡有個小夥計叫李善思,外號‘帽蓋李’。

跟他的名字一樣,這個人為人精幹,頗有心計,沒事喜歡琢磨。

他就通過觀察,結合客人們的各種習慣,反覆嘗試,製作出了這道面,引發了轟動。

小吃店的生意也由此火爆起來。

店家讓李善思以技術入股,成為小吃店股東,後來更是直接買下小店,成為了店主,走上了發家致富的路。

後來經過商賈們的傳播,這道菜逐漸走出去,也就被稱為‘三原疙瘩面’。

吃這道面,有人叫它‘一面三吃’,意思就是有三種吃法。

分別是幹拌臊子面、過橋面和酸湯臊子面。

吃之前,都會先喝一碗酸湯,謂之‘喝湯’嚐鮮。

這個湯是用豬骨、雞骨熬的高湯,因為陝省也喜歡吃醋,於是把醋和高湯混合做成酸湯。

喝完湯,接下來就按照個人喜好,選擇喜歡的吃飯。

幹吃是在疙瘩面上澆上純豬肉做的臊子,搭配適量辣椒攪拌。

第二種叫湯吃,把疙瘩面放在酸湯裡涮開,撈起來後,再放入臊子和辣椒攪拌。

等於先過一遍湯,讓面溼潤後再吃,所以被形象的稱為‘過橋面’。

最後一種,是直接把面放在酸湯裡,將臊子和辣椒倒入湯裡,製作成酸湯臊子面。

這種吃飯只適合在外面館子裡吃,在家的話製作過於麻煩,成本也很高。

於是家常做法就完全變了樣,放棄了幹吃和過橋,直接在鍋裡製作成酸湯臊子面。

楊振興現在選擇的做法,是借鑑了清真的做法。

因為拌麵用了牛肉,炒疙瘩用了豬肉,這裡再使用豬肉,就有些重複了。

索性直接做成素食,增加不同的花樣和風味。

而且主食材是雞蛋大麥,過橋不可能實現,幹吃又和拌飯重複,酸湯麵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