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三千澗鐵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些時候,上天真的會折磨一個人,與幫助一件事,這幾天,天氣非常不錯,天朗氣清,萬里無雲,本該是雨季時節,天卻沒有下雨,陸謙玉一行人,改小路,轉為大路,地勢平坦,好走多了,於是走得很快,一天之內,基本上除了吃飯,喂馬,就是在趕路,一天一夜沒有休息,有些時候,吃飯都在馬背上解決,好在大家都有一腔拼命地熱血,練武的身子骨還扛得住,終於來到了三千澗。

這是一個寨子,大小和一個鎮子相當,背靠著一座大山,山壁陡峭,有一條大瀑布,飛流直下,流入到下方的水潭之中,潭中之水,再發源成為一條小河,沿著山裙蜿蜒流淌,河水清澈,水草在岸邊,漲勢葳蕤豐美,陸謙玉等人到了,真是人困馬乏了,之進了鎮子之後,陸謙玉考慮往下還要趕路,有些體質弱的,受不了長期跋涉,即便人受得了,馬也受不了了,於是決定在這裡,找個客棧住下來,因為隊伍人數太多,分成了幾個隊伍,陸陸續續的進來,可以免除懷疑。

寨子名為三千澗寨,裡面住著各族的人,房屋正常修建,有些高腳樓,有一條主要的長街,青石鋪就,打磨的光滑,寨子裡的人,十分友善,陸謙玉等人在東邊找到了一個大客棧,沒有多少人,飯廳之後,吃飯的人很少,並不吵鬧和擁擠,眾人進來之後,安排了房間,吃了一些東西,陸謙玉著手找尋線索,他先是把小二叫到了一個偏僻處,拿出銀子,問他,這幾天,寨子裡有沒有大隊人物出現,小二收了銀子,笑得合不攏嘴,只說是有。

陸謙玉問他:“他們現在何處,大約有多少人?”

小二掂著銀子,說道:“他們沒有進寨子,住在外面,足有好幾百人,就在林子裡紮營,住了兩日,第三天的時候,天還不亮就走了。”

陸謙玉才側,這些人,

就是郭孫雄的部隊,但是人數不符,郭孫雄的隊伍,應該在三千到五千人之多,浩浩蕩蕩的,豈是三五百人的規模?

又問:“你可知道,他們都是些什麼人?”

小二做個討厭的樣子,說道:“客官,你是不知道,那些人可兇了,他們住是住在外面了,卻到我們鎮子裡採集食物,買了許多吃的,酒肉過去,我二舅是個殺豬的,他們一塊買走了十三頭豬,多吧,我給我二舅推車送肉去,到了他們的營地,隔著還有百十來丈呢,他們就不讓走了,自己派幾個人,運送了進去,送了錢出來,車都沒有還給我們,我跟他們理論,他們卻舉起刀來,恐嚇我們,我們都是平頭老百姓,哪能跟這些人抗衡,幸好賣的豬肉多,沒有賠錢,車子丟了也就丟了,我二舅膽子又小,此時就不了了之了,要不怎麼辦呢,要說他們是什麼人,咱們也不敢問,我想不是軍隊吧,穿的衣服,五花八門的,一個個嗓門很大,臉色陰沉,導向是一夥盜賊,若不是他們沒有進鎮子來,我們只怕就要報官了。”

陸謙玉猜測,這就是郭孫雄的人了,無這三四百人,應該是郭孫雄的先頭部隊,保證食物供給的,大部分並未出現,陸謙玉問道:“那你們報官沒有?”

小二搔頭道:‘哪敢呀,我們不敢,這些人,沒有冒犯咱們,咱們幹嘛招惹他們,後來,他們住了兩天,才夠了好多東西,還買了幾輛車,這就走了,我們這才知道,他們拿了我們的推車,是為了運送東西呢。’

陸謙玉道:“他們往什麼地方去了?”

小二指了指身後的大山,所說的就是瀑布,說道:“客官,你來到了咱們三千澗,應該不會不知道,這個地方名字的由來吧,在那噗瀑布之後,有一條古棧道,修建的十分精神,乃是故人在大山之中,開鑿出來的,登山路,

翻過後面這座,枯榮山,是一條捷徑,比繞著路走,快上半個月呢,可就是山路比較難走,上面有座鐵橋,叫做三千澗,聽說這個寨子,原來就是守橋之人的營地,後來難民來到了這裡,覺得地方不錯,有山有水的,就在這裡定居,人越聚越多,寨子擴建了幾次,形成了現在這個規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陸謙玉無暇聽小二後半段的話,他仰望著大山,卻看不見棧道在何處,鐵橋又在何處,便問道:‘小二,你說棧道和鐵橋都在瀑布之後麼?’

小二道:“棧道穿山,中間有一段大裂谷,谷口給瀑布遮住了,這條瀑布,終年不斷水,雨季更大,山谷能有三十丈長,用了十八根鐵索牽引兩頭,上面鋪著木板,運載貨物,是不行的,行人可以到達,走上去,晃晃悠悠的,讓人膽戰心驚,十分嚇人,所以很是危險,當年修補鐵索橋的時候,就十匹騾馬,二十多個人,掉下了下去,摔得骨頭···”小二仍在滔滔不絕的說著,陸謙玉先走一步,去找林杏商量出了。

林杏知道這個三千澗的傳說,這些年,他走遍千山萬水,為的是遊玩,也為了求藥,但是親身到此地,還是第一次,三千澗上的十八根鐵索,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任何一條,都比男人的胳膊花腰粗,上面鋪著木板,鐵索上鏽跡斑斑,腐蝕的不成樣子了,說來慚愧,數千年之前打造的鐵索,到了現在,卻沒有一個人能夠修復,往常,好事之人,只能做一做除鏽抹油的簡單維護,即便如此,這類人還不是很多,隨著時間一長,鐵索橋,越來越危險,而上面的木板,卻是最危險的,三千澗上的鐵鍬本來就設立在潮溼之地,加上這裡又有雨季,不見光線,導致發黴變質的速度很快,若是有什麼沉重的物件壓上去,木板極為容易折斷,將上面的人,漏下去,為此,每一年,都有人死在這鐵橋之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