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4 奮起而作,不如垂拱無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庾獻時不時就穿著道袍,在山林中行走。

修身養性,自得其樂。

有時候,庾獻也會去被包圍的陽平關之前看看。

因為這位大國師有臨陣背叛的前科在,擔任前鋒官的張翼一臉尷尬的全程緊緊跟在身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據張翼所說,這道關卡雖然兵力不多,但因為龐德有這位猛人在,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拿下。

庾獻心裡卻清楚,這道看似薄弱的防線,將成為劉焉餘生都難以逾越的鴻溝。

只是讓庾獻始料不及的是,益州的局勢會急轉直下的那麼迅速。

十月初十,西充國附近的密探傳書,犍為大軍一夜之間不知去向,只在原地留下一座空營。

劉焉急令趙韙出兵,截斷任歧的歸路。誰料信使還在路上,就得到了任歧在東廣漢舉兵造反的訊息。

緊接著,最為轟動益州的訊息傳來。

威震益州的賈龍,終於在蜀郡舉兵了!

許多地方豪族聞聲響應,他們四處修築塢堡,截斷官道,讓益州牧府和益州南部的聯絡幾乎癱瘓。

逼反任歧和賈龍,本就是劉焉一直以來穩步操作的事情。

若要“北上關中,直取洛陽”,不把內部的隱患解除,根本就是一場泡影。

劉焉解決後患的決心,早就堅定不移。

為了他的“上洛”之路,就算任歧和賈龍隱忍不動,他也會以激烈的手段將那些不服從他的豪族連根拔起。

庾獻相信,劉焉為今天已經做了足夠多的準備。

只是這會兒,庾獻作為益州的失信被執行人,已經失去了參加大軍議的資格……

還好有吳懿時不時給他通風報信,滿足下他的好奇心,不然,恐怕庾獻在這無聊的地方,都有些待不住了。

劉焉為了平定這場牽連極廣的大叛亂,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兩支精銳。

東州兵的主帥呂常,帶著羅平、宣萬、孟剛三校尉,將會起兵南下,與討虜校尉孫肇會合,一起進攻蜀郡的賈龍。

行軍司馬趙韙以及麾下的龐樂、李異,將帶領益州牧府的中軍精兵,去攻打犍為太守任歧。

嗯,和庾獻預料的差不多。

戰事的發展,或許在劉焉的掌握之中,但是另一個打擊卻突如其來。

劉焉的唯一帶在身邊的兒子,別部司馬劉瑁久病不愈,竟至一命嗚呼。

劉焉沉浸在喪子之痛中,董扶也徹底亂了方寸。

這一日,庾獻正在營中打坐,董扶忽然找上門來。

“國師,下官有一事求教。”

庾獻正閒極無聊,示意他在對面坐下,“那說來聽聽。”

董扶猶豫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是這樣的。前些日子韓遂給我家州牧寄了一封密書,說是準備以投靠朝廷為由,將兵馬移至關中。”

庾獻一聽就笑道,“怎麼?韓遂也想當下一個董卓?”

董扶點點頭,“不錯,韓遂揚言要和州牧聯手解救天子,不過州牧識破了此賊心思,並未理會此事。”

庾獻好奇,“既然如此,難道又起了什麼波瀾?”

董扶看看左右,見都是心腹之人,這才低聲說道,“國師還記得之前對我說過的那事兒嗎?現在益州四處叛亂,劉瑁還突然暴斃,一旦短時間平定不了任歧、賈龍這兩個禍害,老夫擔心會出大亂子啊。”

劉焉的壽數已經不長,萬一沒能及時解決任歧、賈龍,他自己又沒有可以繼承當前局面的兒子在,那劉焉死的那天,就是益州牧府徹底被叛軍壓倒的時候。

這道理庾獻也明白,他越發奇怪,“那你的打算是?”

董扶正色說道,“州牧還有三個兒子,現在都在長安。劉範為左中郎將,劉誕為治書御史,劉璋為奉車都尉。”

董扶一露口風,庾獻就明白了他們的打算,“這麼說,你們是打算利用韓遂,把那三個兒子解救出來?”

董扶說道,“不錯。州牧如今聲勢不小,董卓自己麻煩一堆,現在還不敢撕破臉。最多就是挑動任歧之流搞點小動作。我打算借這個機會把那三個侄兒接回來。”

庾獻聽著不解,“既然你們有這打算,做便是了,為何來找貧道?”

董扶看著庾獻低聲說道,“這件事關係甚大,老夫想讓國師幫著掐算掐算,看有幾分勝算。”

庾獻聽了無語。

這貨,自從錦屏山一行後,還真把自己當成神棍了。

有心要拒絕,但看著董扶那眼巴巴的樣子,還真有些說不出口。

畢竟這些日子無處可去,是在青衣羌營中廝混的。

庾獻沉吟了一下。

這件事倒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果。

庾獻記得有些模糊了,只記得歷史上好像這次解救行動以失敗告終,不過有個叫龐羲的議郎,趁亂把劉焉的家眷送回來不少。

庾獻不敢把話說的太死,裝模作樣的掐算了一會兒,開口慢慢說道,“以貧道所見,奮起而作,不如垂拱無為。”

“奮起而作,不如垂拱無為?”董扶輕輕重複了兩遍,皺緊了眉頭。

庾獻這意思,分明就是不看好這個行動。

而且按這說法,似乎什麼都不用做,劉焉的兒子就能回來。

董扶想要再細問,庾獻已經閉上眼睛,拒絕再回答了。

董扶心中暗歎,想要停下這計劃談何容易。

劉瑁一死,現在劉焉的三個兒子都在董卓手中,劉焉肯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他的兒子們救回來。

只憑庾獻的一句話,想要去說服劉焉可太難了。

董扶憂心忡忡的去了,不久之後,就有信使急匆匆的從劉焉帳中離開。

董扶走出帳,看著遠去的信使暗歎。

現在就看包藏禍心的韓遂和馬騰,能不能帶回劉焉的兒子們了。

庾獻正好帶了魚竿出營,看了那信使一眼,一回頭,和高處的董扶對視一眼。

董扶遠遠的拱拱手。

庾獻揚了揚手中的魚竿,笑了笑。

慢悠悠的出營,信步而行不遠,就見遠處一輛馬車搖搖晃晃的從大路上過來。

周圍四五個騎兵擁簇著,似乎保護著什麼重要的人物。

庾獻讓在路邊,抱袖看了一會兒,見馬車要路過,開口問了一聲,“車上何人?”

那騎兵不知庾獻身份,惡狠狠的瞪了兩眼。

庾獻混不在意,扛著魚竿就要離開。

就在這時,馬車裡有一個溫和的聲音說道,“且慢。”

語畢,車簾掀開,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從馬車中鑽了出來。

他相貌平平,面頰圓潤,臉上的笑意卻讓人覺得說不出的舒服。

年輕人拱手,頗有些憨厚的說道,“小子劉季玉見過道長。”

庾獻恍然,原來這就是劉璋。

庾獻問道,“你知我是何人,便來拜見。”

劉璋聞言,客客氣氣的說道,“能在軍營外這般自在來去,不是我父親的師友,便是我父親的賓朋,小子怎敢無禮。”

庾獻哈哈笑道,“極好。”

接著又問道,“你怎麼回來了?”

劉璋也不隱瞞,“董太師讓我給父親送信過來,當然,名義上是天子的詔書。”

“原來如此。”庾獻點點頭。

要是董卓這會兒知道劉瑁已經死了,恐怕腸子都要悔青了。

他手中攥著劉焉所有的兒子,這是何等巨大的政治籌碼?

但如果走掉了一個,那剩下的就全都不值錢了。

庾獻對劉璋印象還不錯,擺擺手道,“你不必理會我,去見見你父親和董青衣吧。”

說著,遠遠的向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麼的董扶揚了揚手中的魚竿,慢悠悠的去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