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生活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郭老以及部分團隊成員都是在遮住雙眼的情況下被帶到前進新區的。這也是為了保護曾憲宇的傳送門的安全,曾國凡下達的最高保密級別指令。

不過,郭老倒是沒什麼在乎,一進前進新區就要求立刻看到實際的聲納掃描圖,而且還要求最好直接去現場看看。

曾憲宇當然也樂得省去了解釋傳送門的原因,讓小明安排好其他團隊成員的住處,就立刻帶著郭老一起找到了張雪梅。

“雪梅姐,這位是郭光,郭院士。”曾憲宇趕緊給兩人介紹。

“啊,郭院士。早就聽說過您的大名,我是水木大學地球物理學專業的張雪梅。您好。”張雪梅雖然是搞地球物理的,但是經常和一些考古學的學長交流儀器使用心得,可是經常都聽到學長提起過郭院士的大名。

“地球物理學,好專業啊。那張側掃聲納圖就是你放的吧。”郭老打量了一下張雪梅,笑呵呵地伸手握了一下,帶著點笑意說著。

“讓您老見笑了。我們這邊沒有大型船隻,也沒有拖拽船,我們當時只能使用橡皮艇,所以……”聽著郭老的誇獎,張雪梅反而不好意思起來。

“沒有船?只有橡皮艇?難怪你們沒有掃描更多區域。原來是這樣啊。”郭老倒是沒有責怪張雪梅的意思,“能知道和熟練應用側掃聲納,看來你的研究生學的很紮實啊。”

“多謝郭老誇獎。您是想要看看更多掃描圖的細節吧,請您跟我來。”能得到這種學術大佬的誇獎,張雪梅已經樂開花了。

不一會兒,張雪梅就把郭老帶到了研究部的一間空置的實驗室裡。

這間實驗室,還是在之前商討海底探索計劃後,曾憲宇專門找錢老給批的一個地方,雖然不大,相對也比較靠近外圍,但至少也是個實驗室啊。

當然,這個實驗室的配置,稍微比較簡單,倒不是沒有,而是不管張雪梅還是錢老,都對這個海底城市遺蹟探索或者挖掘,都不知道該使用什麼裝置,或者又該配置那些特殊儀器。所以,就乾脆直接空置著,等郭老來了再問問專業人士的意見後配置。

反正只要這個專案是曾憲宇牽頭,商務部那邊肯定是無條件配合,要什麼樣的儀器都能很快運輸進來。

“郭老,咱們這邊專案剛開,很多東西我們也都不懂,您看還需要什麼專業儀器什麼的,你隨時跟我說,我負責幫你運進來。”裝置這個事情,曾憲宇倒是理所當然地直接攬到自己身上。

郭老擺了擺手,根本連手上的聲納圖都沒有放下,只是隨口答應了一聲:“裝置以後再說,你們這個海洋成分分析表有嗎?還有近期的天氣氣象圖?最好還要這片海域的地質情況圖!”

“呃……”一連串的問題,直接把曾憲宇問懵了,沒辦法,只好拿眼神不斷暗示張雪梅。

張雪梅倒是知道海洋發掘工作需求條件非常多,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所以對於郭老的提問,張雪梅仔細思考了一下就回答道:“郭老,咱們這邊情況特殊。這個海底城市遺蹟也是剛發現。所以很多東西暫時還沒有,不過我們可以組織人手馬上測量。您說的海域的地質情況圖,我就可以做出來,做好後立刻給您送來。至於其他……”

曾憲宇看著張雪梅的瞟過來的眼神,立馬懂了,趕緊接話:“天氣氣象圖,我可以去找周家國,周老那邊的團隊負責氣象衛星,應該問題不大,就是這個成分分析表,估計還得咱們安排人自己做才行。”

“老周也在?那還擔心什麼,天氣交給他沒問題。”郭老一聽這邊負責氣象的是周家國,立馬放下心了。都是各自學界的大佬,彼此都很放心。“儀器方面,暫時不需要添置什麼了,聲納什麼的我看你們都有,現在就是需要船。還有,帶我去現場看看。”

“這個,船比較麻煩。需要些時間才能完成。”曾憲宇面露難色,船這個問題不是不想解決,是沒法解決啊。船塢現在正在開建的船隻都被呂書盯得死死的,根本拿不到啊。

想了想,曾憲宇腦子一轉,用試探的語氣詢問道:“郭老,您看,是不是可以用圍堰法來進行發掘啊?”

“圍堰?”郭老是考古學家,不是建築學家,愣了一下才回過神來。“你們這個海底城市遺蹟面積估計有幾平方公里,你圍堰要用多少材料?!工程難度有多大,你知道嗎?你還真敢想啊!”

“我們打算把這個海底城市修復,然後再安裝一個罩子隔絕海水,讓這個海底城市變成一個海底基地。不知道行不行?”曾憲宇沒辦法,只能把自己和王文川商量的腦洞合盤託出。

“咦,你們不是打算發掘這個遺蹟嗎?怎麼變成修復了?這兩者可是不一樣啊。”郭老越聽越奇怪,當然,也非常好奇。

“研究部那邊我們正在申請一個新的專案,製造一個大的玻璃罩將這個海底城市給罩住,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裡面建立一個隱秘的海底基地了。”以郭老的許可權,提前透露一下,應該沒有問題。所以曾憲宇特別向郭老解釋。

“你們要造一座海底城市?!”郭老的興趣被極大的提了起來。甚至是旁邊的張雪梅也眼睛發亮的看著曾憲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硬著頭皮,曾憲宇只能承認,但仍然用一點不確定地語氣說:“嗯,是有這樣的想法,但是這不是好多事情都還要想辦法搞定嗎?”

“不管怎麼說,都得先探索一下,看這個海底城市現有得面積和情況才能確定。”郭老點了點頭。建造一座海底城市那可不是什麼小專案啊,簡直是大工程啊。

當下,幾人沒有在繼續討論。郭老提出的要去現場的要求,倒是在張雪梅的勸說下放到了第二天。

還是那艘橡皮艇,不過這次橡皮艇上的人員增加了郭老和助手小田。

在郭老的指揮下,幾個人放下側掃聲納,來回的在這個區域進行拖拽掃描,從上午一直忙碌到下午,終於最終確定這片海底城市遺蹟的面積大約是2.7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一個帝都大學的面積。

這是一個上窄下寬呈梯形分佈的城市遺蹟。曾憲宇他們最開始發現的地方正好是梯形的最上面狹窄的部分,兩邊的斜坡呈下滑的趨勢逐漸下遠海延伸。

從曾憲宇第一次發現道路一直往前,經過一個小型的廣場,道路被分為左右中三條岔道,每條岔道走有一段距離後又是一個小廣場,然後廣場後又是四條兩兩相交的岔道後,又再次是三個幾乎緊挨在一起的小廣場。而最後連線到一條橫向的寬闊道路,這條寬闊道路足足有之前岔道的兩到三倍,甚至鋪設有嵌入地底的光滑石板。

這條寬大的光滑石板路呈弧形繞過一個巨大的房頂尖狀建築,從規模和造型上看,似乎像是大型禮堂的建築。

這個建築也是最後的建築,在這個建築的前方不到一米,緊挨著一條深不見底的深邃海溝。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城市分佈。看到這個聲納掃描的全景效果圖,大家的感覺有一種非常奇怪的吃披薩感覺!為什麼這麼說?你看看,這個遺蹟,好像是一個倒掛的梯形,這看上去就好像是被咬了一口的三角披薩。是的,一塊圓形披薩被切開後咬了一口的狀態!

當然,還有這個城市分佈,也讓考古專家郭老疑惑非常。因為從道路與廣場之間分佈的各種建築來看,這些地方幾乎都是生活區,但是在生活區周圍沒有任何養殖區,種植區等等區域存在,就好像這裡的人根本不靠飼養和種植生活一樣。

還有,這裡沒有發現任何現代化的設施,沒有大型金屬類的機器,活脫脫像是一個中世紀的城市。那麼就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建築沒有出現。這個建築幾乎是每一座中世紀城市必須的,那就是——城牆!

假如這裡的人是生活在中世紀,卻沒有一絲城牆的痕跡,他們是靠什麼確保城市的安全性呢?或者說,這個城市並不完整,剩下的部分難道真的是某一個大型城市像披薩一樣被咬下了一塊嗎?

放下去的水下潛水器帶著攝像頭慢慢的沿著岔道在生活區巡視。這裡的海底塵埃非常的厚,潛水器的推進器一動就會激起一層模糊的塵埃。根據郭老目測的塵埃厚度,估計這座海底城市至少沉睡在海底1000年以上了。

而等塵埃稍微沉積下來,就可以看到在生活區到處都遺留的有各種木製和石質的傢俱,以及一些很像是瓷器狀的生活用品痕跡,可這說明極有可能城市原本應該是有人類生活,卻是突然不知道什麼原因遭到了板塊下沉。

板塊下沉發生時,應該非常的快,就好像一隻巨手將這塊城市遺蹟直接按了下去,造成這塊生活區直接沉入了海底。

生活在這塊區域裡的人幾乎都沒有來得及反應過來,所以生活區到處都有散亂的家具用品。但是除了這些看去來像是瓷器的物品以外,整個生活區幾乎完全沒有價值。

硬要說生活區還算是有點價值的東西,估計也就是在生活區縱橫交錯的岔路和小廣場了。假如算上最開始發現的地方是一個小廣場的話,那這片生活區裡,就有七個廣場。

這個廣場數量如此之多,難道是有什麼特殊用途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