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來在說一遍!(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下子也算是直接斷了靠山村人的半條生路,畢竟河裡原本出產的魚蝦,雖然算不上什麼名貴玩意兒賣不上價錢,但到底能夠補貼家裡的口糧不是?

連鎖反應之下,原本還算充裕的山貨。和獵物也逐年開始大幅下滑。

河裡的收入沒了,但村子裡大家的消耗卻是沒變。

山裡周邊能開的地都開了,地裡沒法兒把河裡短缺的那部分補回來,那就只能在唯一的選擇山裡找補了。

畢竟單單地裡產的那點兒糧食,給朝廷納完糧之後卻是連各家的餬口所需都不足,要不在山裡多找補點兒東西,那是真會餓死人的。

但是大家又不可能走得太遠,畢竟即使村子裡的人組隊,相互扶持也斷然難以抗拒,深山老林的各種毒蟲野獸以及大自然之危。

所以大家打獵也就只能,在村子周遭比較熟悉的山林周邊進行,這樣一來卻是連範圍都限制了,而周邊熟悉的山林裡有沒有獵物,那就純粹要看天意了。

畢竟這裡的“當地獵物”,卻是早被村子裡的人給捕殺光了,如今他們去山上打獵除了採摘應時節而生的山貨以外,就要碰運氣,看看能不能遇到從其他深山野林裡流竄出來的獵物。

當然了,這裡的獵物泛指山羊、麋鹿、兔子之類的小動物,要是遇上狼群,或者是老虎,還有黑熊,村裡人卻是只能退避三舍。

沒辦法,武器裝備實在太簡陋,就拿林家祖上留下來的獵弓和箭支來說,弓倒是挺給力的,但是這自制的見識箭頭卻大半還是骨制或者石制,一壺箭卻只有區區兩根是青銅箭頭。

村子裡是有鐵器,但是每家卻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件,除了菜刀之外,很多家庭連鐵鍋都沒有用的都是陶罐。

農具也大多是木製的,這樣一來,依靠這些簡陋的器具想要挖陷阱或者圍補,那些大型肉食動物顯然得不償失。

畢竟能上山捕獵的都是各家的壯勞力,不說打不打獵,就那山坡上爬下也不是一般人能為的。

能上山捕獵的都是每家的壯勞力,這些人雖然吃的多,但也是各家的主要生產力。

像您家這樣兄弟二人的還好些,要是家裡只有一口壯年男丁的,要是因為打獵出了事兒,那這家人也就基本過不下去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把靠山村的人打獵範圍不但被限制了,他們打獵的種類也很有局限性,這就導致了來自山裡的貼補也很有限。

特別是在村裡人長年累月的搜刮之後,以前上山一天多多少少還能搞到點兒獵物的林子,現如今卻是上山一天都不見得有半點兒收穫。

但是地裡的產出終究有限,這不上山碰運氣卻也是不行的,畢竟村子裡的人最遠也就能走到鎮上,要去縣裡卻都是要開路引的。

而且村子裡的人大多也沒有什麼手藝只會種田,也就是說社會以及自身基礎條件限制了,他們不具備外出打工的餬口的可能。

所以把靠山村的人,能夠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也就只有讀書,畢竟只有趕考的秀才老爺,可以全國通行不要什麼見鬼的路引。

也就林家稍微有這點條件,再加上周圍鄉親們隊伍長福識字的豔羨,才讓有些飄飄然的林家人有了靠科舉出人頭地的念頭。

事實上,這些沒有見識的傢伙,壓根兒不知道,識字與科舉能中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整個林家,甚至整個村子也沒人能意識到到,識字與能考科舉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靠山村居住在此也有300年的歷史,歷經兩朝卻是文風凋敝,連識字的都沒有幾個,更別提歷代先祖有誰考上秀才乃至舉人、狀元了。

別說靠山村這幫土包子,即便是陽穀鎮裡邊除了高門大戶之外的小屁民,也沒誰知道,識字與能考科舉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臨村常福那個考了一輩子,屢試不第的大舅,算是個例外當中的例外。

作為一個從十幾歲考到五十幾歲的傢伙,一輩子也就止步於一個童生了,卻是最為明白識字與能考科舉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但這個老頭兒考了大半輩子的科舉已經著魔了,要不是去正裡的山路,十在南行,估摸著他還得接著考。

老童生也想讓後代繼續考,無奈家裡太貧,前邊生的又是兩個丫頭,就這兩丫頭都快養不起了,接著往下生就只有餓死。

所以最終這傢伙不出意外地,把目光與希冀放在了小妹的兒子長福身上。

至於二妹的兩個兒子,成長階段他還在忙著趕考呢,完全沒有時間教導也就如此錯過了。

常服恰巧是這老童生,剛放棄了趕考那兩年出生的,這不剛到3歲,老秀才就把常福接到他家去給開蒙了。

原本是林二喜,每個月或者半年送一次糧食,當然不是什麼束脩而是他兒子的口糧。

後邊兒是孩子越長越大、越吃越多,加之那童生老舅舅年紀越來越大,常福也越來越調皮。

這才再起完蒙之後,借了些書讓林家帶回家讓長福繼續學習。

白飛是昨天晚上到達這個世界的,求助人就是狗子的父親,林家的長子林大喜。

原本的世界軌跡當中,這人是昨天夜裡在,打獵時來不及趕回家時,用來歇息的公共木屋裡,著了涼發高燒而死的。

死了之後飄飄蕩蕩回到林家,以第三者的旁觀視角觀察一切,才發現自己您家這種模式不對,至少對於他們父子是不對的。

林大喜死了之後,狗子也沒活多久,年紀太小打不了獵,但是也不可能讓他白吃白喝,那就跟著原身弟弟林二喜墾荒。

畢竟雖然少了林大喜這麼一張嘴,但同時也少了打獵得來的補貼,不再開墾一些個模稜兩可的荒地,單靠家裡那五畝薄田是供不起長福讀書的。

這裡說的讀書完全就是讓長福自習,至於送到鎮上找先生教導完全就是扯淡,吳家人卻是交不起那個束脩,也沒工夫來回送人去鎮上,畢竟山路一來一回就要一天一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