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吹與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哦?”

馬曉飛身子微微前傾:“請講。”

白大拿被噴得心煩意亂,還得洗耳恭聽。媽的,好煩啊,這個中國人怎麼這麼能吹牛逼,他們這個國家的人不都是不善言辭嘛,關鍵是英文還他媽講得很標準流暢,叭叭的像是個Stanford斯坦福大學講師……

高雲可不管白大拿是怎麼想的,叫過服務人員拿來筆和紙,用標準的字型寫上了中英雙語的一句話。這句話將是UFC新的口號和新的戰略定位,甚至可以說是,MMA這項運動的精神與文化。

高雲寫完便將紙條遞了過去,補充道:“無論是我自身格鬥水平的高低還是格鬥的哲學理念,我認為自己都是個小學生,需要繼續學習加深理解。現在的我沒有什麼資格去為UFC或者說MMA這項運動賦予什麼特別的文化含義。所以,這句口號或者說UFC的宗旨,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整理的,二位看完後大可以說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高雲口中的巨人,指的就是李小龍。

他在國家上被很多現役的或退役的頂級搏擊運動員、包括眼前的白大拿所尊崇,敬稱其為MMA綜合格鬥之父。儘管這個稱號在某些人耳中很刺耳,聽著有點誇張,但是客觀上看非常站得住腳。

有些人認為李小龍只是個演員,歷史有些名氣,格鬥實力並不怎麼樣。白大拿把“李小龍是MMA之父”這句話印在UFC宣傳冊上,不過是讓全球範圍內的李小粉絲們對UFC產生好感的商業角度考慮……

只能說抱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太瞭解李小龍的生平,也不太瞭解MMA的發展歷史。

MMA全稱Mixed Martial Arts,mixed是混合的意思,直譯過來是混合武術,即綜合武術或者綜合格鬥。

李小龍早在一九六幾年的時候就公開提出了MMA的概念,試圖集百家之長,創立自己的武術哲學,思想非常超前。他可以說是最早提出成熟MMA概念的公眾人物。

在此之前倒是也存在過混合武術思想,但都是簡單的混合,比如古希臘的潘克拉辛可以算是拳擊加摔跤,1938年日本傳統空手道四大流的和道流是空手道+柔道,蘇聯的實戰桑博體系裡有俄式大擺拳接抱摔,巴頓的公民自衛術體系也僅僅是混合了東西方武術。

而李小龍進化出了一套當時世界上最早的MMA體系,他對拳擊、巴西柔術、泰拳、空手道、詠春等等各個國家各個流派的武術都學習過,並提出了綜合格鬥的概念和特有的武術哲學。不管是武術混合還是踢打摔拿的結合都極其接近今天的MMA體系。

所以,李小龍的貢獻不在於格鬥實力、賽事榮譽,討論他到底能不能打,實戰能力如何這些是很沒道理的。他主要在於武學思想和格鬥意識、武術理念的貢獻和技術的貢獻,尤其是前者。

因為在他的那個時代裡沒人知道什麼是武術,什麼是綜合格鬥。他是第一個將這些推廣到全世界的人。

當然,李小龍的真正格鬥實力對比現在的職業運動員來說或許比較弱,但是,看待歷史人物不能超越時代因素,搏擊格鬥的技術永遠是越新越好的。

在李小龍的那個年代,武術還沒有形成當今的體育運動,不止中國的傳統武術,外國的各個流派之間也存在嚴重的門戶之見,當年大部分的人,會踢打不會摔拿,會摔拿不會踢打,拳擊手不會去跟空手道選手交流技術,最多只是異種格鬥比賽……所以,不要拿現在的標準去評價一個過去的先驅。

而從那個時代來看,李小龍因身高體重等原因,實戰能力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頂尖的,但至少是個當時的一流高手,出類拔萃不為過,甚至是能夠跨重量級擊敗比自己體重大的多的武術修煉者。而且他的技擊理論水平和訓練方法一定是當時最頂級的,屬於科學並經得起驗證那種,比同時代的武術家要先進出一大截,而且這是公認的。

他是在當時的年代被公認對人體與武術的實用結合理解得最為深刻的人,而這種精神又因為電影的原因,被媒體傳播出去為別的人所知,從而得到了放大。

否則也無法收下那麼多赫赫有名的徒弟,更別說他是一個身高170出頭,體重不過70KG的‘瘦弱’黃種人?如果沒有真正的格鬥實力支撐,只靠一張嘴的理論家如何能夠讓其信服?在當時白人最蔑視華人的年代,那些戴著濃厚有色眼鏡的傲慢白人們怎肯拜他為師?

李小龍的徒弟中,在格鬥領域取得成績最輝煌的無疑是喬·劉易斯,美式踢拳創始人;街頭霸王紅人的原型。他在認識李小龍前已經是美國武壇有名的空手道武師,但算不上一流。在一次落敗下,慕名拜師李小龍,連續兩年接受李小龍的專門指導和訓練之後,喬劉易斯的空手道技藝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美國空手道格鬥比賽11連冠無一落敗,全接觸自由搏擊技能更是突飛猛進,從而一舉開創了他個人武術和擂臺生涯的黃金時代。他不僅在李小龍的指引下,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喬劉易斯空手道搏擊體系;更在李小龍影響下,於1970年組織和發起了轟動全美的歷史上首次全接觸式空手道職業比賽美式職業踢拳(Kig,又有譯自由搏擊)比賽,並所向披靡,奪得了首屆賽事的重量級冠軍。

“跟李小龍訓練後,突然間我就變得無敵了,正式到達我職業的頂峰……”

這是喬劉易斯在接受採訪的原話,而他只不過是李小龍的徒弟之一,李小龍還有很多徒弟。

除了收徒傳藝之外,李小龍更是憑藉自身的影視作品、書籍、媒體採訪、訓練筆記……掀起世界習武熱潮,為後來武術的體育運動發展埋下了種子。

並且其格鬥理念直接影響了MMA的建成,他的教學習慣間接影響了現代格鬥比賽的發展。

在逝世的四十餘年後,李小龍的技戰術和武術思維、筆記及動作和截拳道,被帕奎奧、嘴炮康納、康李、骨頭瓊斯、席爾瓦、提託·奧提茲、泰森……等等諸多頂尖格鬥運動員學習模仿。

MMA選手現所用的雙腿抱摔,勾踢,鏟勾拳,十字固,裸絞,脛骨截踢,柔道投技,肘擊,詠春封手等技術也在他書裡已有記載。這可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寫的書。

李小龍的踢打摔拿綜合訓練,力量訓練,有氧訓練,抗擊打訓練……被統稱為交叉訓練的模式,更被諸多格鬥運動員所傳承。

而且,他的訓練方法不僅在格鬥上可以用到,運動健身也可以。李小龍創造的‘龍旗’至今仍被譽為效率最高的健身動作之一。

這麼說吧,世界格鬥史因為這個人改變了。他或許有過度神話的嫌疑,但即便去掉過度神話的部分,那仍然是個神話。

李小龍是古今中外武術史上最大貢獻者之一,他推動了武術的進步,是一個時代的奠基人,具備開創歷史的意義。其他格鬥運動員再牛,和李小龍也不能比,競爭力不過是停留在競技體育層面上,哪怕是拳王阿里,也一樣。

至少高雲是這麼認為的,而且他的教練團隊,甚至他接觸過的所有國內外格鬥運動員都是這麼認為的,國內外的武術界頂級人士,不論對李小龍的實力還是思想,評價都是一致的高。因為他們明白,現在人之所以有現在的高度,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這些巨人,讓他們變得更強。

所以,高雲今天寫的這句話,也借鑑了李小龍先生對於格鬥的哲學理念……

“OK。”

白大拿率先接過紙條,倒是好奇對方想要寫些什麼,心說你寫的若是不好,那可別怪我到時候暗暗奚落你一番……

不過,這一看之下心中的念頭頓時消散,默然以對。

年輕時候的白大拿就是個“街頭混混”和“問題少年”,討厭讀書,曾被Bishop Gorman 高中開除兩次。18歲時,他成為一名業餘拳手,學歷不高,但對格鬥有著深刻的瞭解,高雲所寫的這句話中文他是看不懂的,但英文通俗無比,卻又暗藏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玄妙意味。

“我暫時不知道怎麼評價……但我感覺很熟悉,像是Bruce Lee的風格,帶有特有的哲學意味……”

白大拿又想了十幾秒,才不得不乾巴巴地說道:“當然,這很不錯,我也是他的粉絲,嗯。”

馬曉飛親眼所見對方的表情變化,心中明白讓這個執拗狂傲的人連半點意見都說不出來,想必紙條上的內容必然是很神奇的,詫異之下也有點心急。

“讓我看看!”

馬曉飛搶過紙條,用漢語輕聲念出;

“忠於格鬥,忠於生活,忠於自己,與道合一。”

英文:“Loyal to the wrestle , loyal to life, loyal to yourself, with Tao into one.”

……

最終這次小小的交鋒,以高雲獲勝結束,戰果是喜人的。

UFC不僅會將他所寫的這句話設定為賽事的新口號,讓旗下所有運動員以此為中心思想貫徹執行,白大拿也會對每場比賽前媒體發佈會上選手們頻繁的垃圾話情況進行遏制。UFC還會成立中國分割槽,在高雲的領導下,對UFC賽事進行整體的文化戰略轉移和中國地區的形象塑造。

白大拿則處理除中國外的其他國家業務,更多會出些指導性的意見,無權強制命令。

完美,很完美,這才符合高雲最初控股UFC的預想。

白大拿雖然做格鬥這門生意確實蠻有一套,但這個人文化水平不太高,而UFC發展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已經進入瓶頸,高雲很懷疑白大拿是否還具備帶領UFC繼續前進的能力,該抓的權利必須得抓到手,該管也要管。指望別人帶領,高某人更相信自己。

白大拿感到了危機感,但更多還是無所謂。畢竟左右只是一個中國區,高雲作為第二大股東真想管,於情於理,他都沒辦法阻攔。因為高雲是中國人,更熟悉這個國家,中國市場的開發自然也交給他。遲遲未能真正在中國取得成績的白大拿讓賢是理所應當的,實際這也是UFC選擇和高雲合作的原因之一。

午宴過後,高雲和白大拿等人來到了寶格麗酒店的大會場,舉行正式的收購簽約儀式,同時面對記者的採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是必不可缺的環節,以高雲的名氣和流量,收購UFC這麼大的事兒,上個免費熱搜是沒什麼問題,這關注度不要白不要。

來的記者也著實不少,網媒傳媒都有,白大拿和高雲除公佈了收購金額外,又聊了一些其他的東西。無外乎雙方合作的原因、 UFC未來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的動向、以及合作的深層次含義……

三十分鍾後,發佈會進入自由問答環節,一位鳳凰衛視的女記者站了出來,似乎很好奇地詢問道:

“阿雲,你對傳統武術怎麼看待?據我瞭解,你好像從未學習過我國的傳武,是認為不夠實用沒有技擊性嗎?”

神經病問題!

高雲真是不想回答,涉及傳武話題實在太過敏感,給這未接觸過格鬥的普通人科普傳武的大眾體育和現代搏擊的精英體育、科學的訓練體系和武技系統也是一種“科技”,是技擊技術體系,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訓練學,醫學解剖,力量與體能訓練等多門學科的交叉,格鬥技術永遠是最新的最好……又覺著太浪費時間並且容易被惡意解讀,被網友的攻擊說不愛國?!

但人家女記者長得不賴,站起來誠心提問了,不回答又不禮貌,而且如果回答了好了,也能在網路上引起話題性,讓UFC賽事和MMA運動更受關注。

“……”

高雲沉思了幾秒,才道:“很早以前,在我剛跟朋友學習MMA的時候,我是有接觸過練習傳武的武者的。但對方的個人水平不太行,還跟我朋友一起轉練MMA了,所以我就沒有跟他學習過。而且自那以後,我也沒再接觸過其他練習傳武的武者了,更多是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招搖撞騙的騙子。”

“所以您認為傳武是……”

女記者兩眼直冒光。

你們不要聽風就是雨,想搞一個大新聞把我批判一番,我是身經百戰了,你們啊,奶衣服,兔樣!

“聽我說完!”

高雲意興闌珊地擺手:“所以呢,我對傳武的認知可能比較片面,你若問我怎麼看待,我也無從答起。但我還是希望、並且相信世界上是有傳武高手的,如果他自認為自己具備高超的實戰能力和技擊性,可以來首都的冠軍訓練營和裡面的運動員,和我的教練或者和我本人切磋一下。規則就是徒手,無其他任何限制。如果他打贏了,我願意獎勵他五百萬人民幣,並用一千萬人民幣的年薪聘請他做我的教練,嫌低我還可以再加。”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

“哇!”

“真的假的?”

“五百萬獎勵和一千萬人民幣的年薪?還可以再加?我的天!”

“這下能讓那些隱居山林的絕世高手們出山比武了吧?”

“嘿嘿,不一定,高手們都是不圖名不圖利的!”

記者們恍然大悟:“你說的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