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這屆導演不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鄭建峰很早就來了,不過高雲一直在鍛鍊沒理他,這事讓高老闆不太滿意,專案出了性質這麼嚴重的輿論導向問題,第一個向他彙報的居然是自媒體公司的人,而不是負責影視專案的鄭建峰?

反應不夠迅速!大局觀念淡薄!沒有政治意識!

老鄭很慚愧,從秦冰彤那打聽到了高雲對此事的看法和當下的心情,所以等的時候坐立不安,而且這次他不僅帶著《金剛川》的合同,還帶來了電影的資源。

在鄭建峰看來這部片子的品質還是不錯的,預計票房成績應該也差不了,所以希望以此能緩解下老闆的怒火。

《金剛川》這部電影根據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戰鬥改編而成。

據《抗美援朝戰爭史》介紹,1953年5月17日至7月27日,正值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發起夏季反擊戰的第一階段。為保證作戰部隊後勤供應,志願軍工兵第10團3連連長張振智帶領部隊在金剛川重新架設被美軍炸燬的橋樑,開設巖裡渡口,這座橋就是巖裡橋。

關於此事,《志願軍英雄傳》中如此描述:“金剛川切斷了由北向南的公路。這裡,巖裡大橋早已完全被炸壞了,一座行人便橋也被炸得幾乎找不見影子。一切戰鬥需用的物資都停留在橋北,前線急待後方的供應。”

敵人上用飛機,下用兩個炮群用近乎毀滅式的轟炸對這裡進行了嚴密封鎖,敵人的目的就是切斷我前線部隊的生命線。

在這種情況下,5月20日下午,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張振智奉命帶領連隊趕到了金剛川上的巖裡渡口。

而張振智接到的命令則是在敵人的轟炸封鎖之下,在8天的時間內在巖裡渡口架起一座載重橋(可以跑坦克的那種),並保證它暢通無阻。

5月21日一早,架橋戰鬥展開,張振智帶領士兵修橋,為了破壞橋樑,美軍飛機不僅晝夜不停地轟炸金剛川上建設好和建設中的橋樑,甚至為了增加志願軍獲得建設材料的難度,連金剛川沿岸的樹林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炸得那一帶彈坑連著彈坑,分不清公路和平地,泥土已變得焦黑,連個隱蔽的地方也沒有。

面對敵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擊,張振智等工程連官兵們將木排披上偽裝,透過水路運到橋點。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載重橋。

但是光把橋建造起來不算完,還要保護好橋不被再次炸掉,保證大部隊的暢通無阻,順利發起夏季反擊戰。

所以,從5月20日開始架橋到7月27日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張振智和他的工兵連連續7次修復被美軍炸燬的巖裡橋,保證了金剛川交通暢通,為大部隊後勤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這位名叫張振智的志願軍英雄是江省東縣人,1922年出生,1946年參加革命,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第10團第3連連長,多次立功並受到毛同志接見,2000年前後去世,他的事蹟在《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模範志》中有記載,電影中那些志願軍英雄身上就有他的影子,電影的故事也就是根據這個事改編的。

不過放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視角來看,金剛川的修橋戰役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也談不上慘烈,整個工兵連有傷無亡,順利完成任務立功。

而電影裡為了觀影效果,把這場戰役的重要性誇大了不少,為更多表現影片的衝突性與張力也做了不少改編。

一、《金剛川》將當時史料背景上的承重橋改為了人行橋,並且是志願軍自己身體搭起來的人橋,敵人狂轟亂炸之後,橋完全被毀了,工兵連用身體支撐起了木板,上面的部隊腳踩著木板就此透過,為了煽情嚴重脫離現實邏輯,強行血肉長城賺眼淚。這橋要是只需要人過,那根本就不用架,士兵們穿上浮水衣坐著像皮划艇部隊直接過去了。

二、片中志願軍傷亡慘重,武器裝備被刻畫的貧瘠落後,片中志的願軍只有兩門高射炮,92發彈藥,打到最後彈盡糧絕,不符合邏輯。既然金剛川浮橋如此重要,怎麼不多派高射炮來保護?真實歷史根本沒這麼慘。張振智他們有整整十二門炮,炮彈堆成山,打得不是交叉射擊,而是遮斷彈幕射擊。就是設定炮彈在4500米的高度統一爆炸,誰下來誰死。

影片中諸如此類的改編還有很多,再談片中三個主要角色的名字;劉浩、關磊、張飛,整個《三國演義》式的兄弟義氣人物關係,加上結局一對一‘中門對狙’式的生死對決,不夠嚴肅且好萊塢味的個人英雄主義味道濃厚。

還有更重要的是,《金剛川》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叫《The Sacriflce》(犧牲),整部電影的基調也是強調“犧牲”,而非“戰勝”,從頭到尾的情緒,都不是高昂的,是一曲低沉的悲歌,所謂的‘反戰’思想非常明確。

“為何而戰”的情節幾乎一點沒有,這場事關新中國億萬人民命運和前途的正義戰爭,在這裡幾乎變成了幾個殺紅了眼的士兵的私人恩怨……

高雲帶著眾人在影音室裡看了一遍,滿分十分他只想打個四分,有種憋悶之感,中途差點想離場,不過他不是觀眾,他是投資這部電影的人。

正所謂,自己約的炮,含著淚也得打完啊!

所以,高雲硬著頭皮看完了,臨近結局,他強忍著不適,用儘量客觀的思維去考慮、去評價自己投資過的這部影片:“作為一部商業電影,考慮到極短的製作週期,它是勉強合格的,場景佈置和特效都不錯,虧的機率不大,但估計也不會賺多少,能有百分之二十的回報率我就滿意了。”

“百分之二十應該沒什麼問題。”

鄭建峰小心地猜測老闆心思,謹慎道:“但劇情、人物的形象塑造,以及影片的立意可能不太恰當,單純刻畫成悲慘的故事而無視了內涵,打著獻禮的名義有點消費愛國情懷的意思。”

高雲很頭疼:“深層的思想核心問題太多了,屁股問題這不能細想,更不能細說,細說了有危險……我只能評價它是一部架空歷史商業槍戰片,千萬別提獻禮,不給人添堵就不錯了。”

鄭劍鋒苦笑,高雲繼續道:“如果單論商業片的角度來講,它最大的問題還是不夠爽,拍的太壓抑了,抗美援朝這段戰役是爽到爆的,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獲得勝利,且傷亡人數遠小於敵方,以弱對強,面對十七國聯軍打了場大勝仗,這一仗打出了我國的大國地位,洗刷了近百年的屈辱,重拾了民族的自信。”

“金剛川這場仗打的時候我方佔據了很大優勢,美國都被迫要上談判桌了,這場戰役沒多久就談判講和了,所以《金剛川》這電影不管是按照史實還是為了票房,都應該拍的更爽一點,把美軍刻畫的更強大些,把我們志願軍描繪的更威武些,既符合歷史,觀眾也愛看。主控方到底是怎麼想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鄭建峰低聲道:“這部電影那位導演最初是不太想接的,但上級看到《八佰》這部戰爭片的票房成功,便點名指派讓他導這部戲,沒辦法,他只能接了,裡面有些東西細想確實彆扭,但這已經算不錯了,起碼在普通民眾眼中看不到裡面的深層問題,不會細想,只會為裡面的情懷感動而已……”

說完話,鄭建峰稍作思考,然後又道:“圈裡的大部分導演我都合作過,老闆,你得明白,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整個群體的問題,青黃不接,時代變了。這代導演所代表的價值觀在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那批人中其實相當普遍,他們是在美利堅最花團錦繡烈火烹油的時代成長起來的文藝工作者,三觀已經固化了,讓他們拍這種片子,從當下環境成長出來的80、90的新一代們自然是看不慣的。上級也是沒辦法,無人可用,不用他,用別人也是一樣的,沒準票房還不能保證了……”

“拋去這個再談電影本身的劇情,說到底就是好萊塢式的影視技巧根本就應付不了宏大敘事,無論什麼故事最後都喜歡往人性、救贖上扯,尤喜自我感動,與我們的環境根本水土不服。那些導演別的沒學會,連這套糟粕也只能照貓畫虎。因此遇到巨大困難必須出現機械降神,又或‘我曾在極端憤怒的情況下如何如何’的意淫段子,彷彿不來個神力幫助一下主角,人們就斷無憑藉自身智慧戰勝困難的可能。這是典型的思想鋼印。沒辦法!導演的能力不夠,舊的表達形式已經過時,新的表達形式還在探索,只能一點點來進步,等新一代導演成長起來會好些。”

高雲意外地看了看他,沒想到老鄭這眼光還是很毒辣而客觀的,點點頭表示贊同,心裡算是原諒了他之前的疏忽。

鄭建峰松了口氣,道:“《東極島》是管的下一部電影,他在拉投資,咱們要不要拒了?”

“暫停一下!看角色名稱!”

羅度突然大聲喊話,刁軍似乎也發現什麼問題,急忙從沙發上拿起遙控器按下了暫停鍵。

現在影片已經落幕,螢幕上浮現的是職務表、出品方,以及每個角色的人物畫面和飾演者的名字。在場的人有的不明所以,摸不清頭腦,不知道這有什麼好看的,有的人則面色凝重或震驚,小聲議論。

“啊,這!”

“不像話!”

“膽子太大了。”

“投資?等著吃官司吧他!”

高雲看到螢幕上幾個龍套角色的名字後,先是憤怒,隨後面無表情:“不要讓他改了,沒必要,你立刻通知法務部,讓他們研究怎麼撤資損失最小。就算專案已經完成,沒有什麼資金剩餘也要撤。雲起不能投資這樣的電影,不能和這些名字同時出現在片尾字幕,賺多少錢也不行,五四獎章還在我家裡掛著呢。”

鄭建峰倒吸一口涼氣,心說完蛋了!這幾個名字?之前我怎麼沒發現?!

……

次日,網路上關於《金剛川》的輿論潮再度擴大,席捲全網,各大網絡平臺以及短影片社交媒體都爆出某位導演的黑料貼子或影片,從海軍帽到背手鞠躬,再到穿帶有‘Japan’字母衛衣祭拜烈士陵園,甚至連之前這位導演為臺毒站臺的舊賬都翻了出來,自媒體和營銷號以及大V紛紛轉載,引起全網熱議,網民們對這位導演和其電影反感大增,喊出抵制的口號。

這股風潮來勢洶洶,著實給《金剛川》的主控給打懵了,只能用水軍、花錢下熱搜、公關平臺刪帖等等手段進行一系列的補救措施,然而為時已晚,終究是亡羊補牢,惡劣的後果已經造成了。

主控方們知道這背後絕對有人花重金蓄意攻擊,大機率是同期對手或敵對公司,然而事情都是實打實的,這地沒法洗。人家抓住了痛腳不放,對票房影響太大了。

共青團甚至還站出來湊熱鬧發了個微博,倒沒指名道姓,只是說了兩句含沙射影的話。

待到兩天後,《金剛川》公開上映,因為同期內幾乎沒有大型大片。首日排片達到了驚人的15.84萬場,創下了國產影史首日場次紀錄。

得益於此,《金剛川》首日內破1億票房,合票房佔比75.4%,排片佔比54.7%。重新整理國內電影史上新紀錄。

但成績雖好卻引起全網的一片喧譁,口碑兩極分化,本就還未散盡的輿論再度掀起第三次熱潮。逐漸向差的那邊倒去,即便主控方在各影評網站控制評分,仍止不住的下滑。

隨著事件的發展,高朝來了。某位軍史作家蔡先生,公開發微博談起了《金剛川》的思想意識問題,還提交訴狀,起訴了《金剛川》主創團隊。

倒不是沒有確鑿證據的侮辱先烈等罪名,理由十分正當,作品侵權!

因為該電影結尾放出的片段,未經許可便引用了蔡先生所拍攝的《鐵原阻擊戰》紀實節目中的畫面;那是兩位志願軍老戰士的採訪記錄,其中一位在幾年前已經去世。所以,《金剛川》的團隊即沒經過老戰士的授權,也沒經過節目拍攝者蔡先生本人的授權,便私自引用片段進行了商用,涉及作品侵權。

這下問題就大了,抵制熱潮再度掀起,吃瓜群眾以為自己吃飽了,卻不料又來個大瓜。

因為緊隨其後的是,雲起影視官方釋出了公告,撤回了《金剛川》的投資,並又是一紙訴狀,狀告《金剛川》主創的某導演涉及作品侵權違背合同條約,對影片的市場價值造成惡劣影響,應賠償其商業損失。

接下來的三天,《金剛川》的口碑、票房雙雙呈現跳水式下跌,一落千丈。

而眼看回本無望,又有了雲起這個開頭,好傢伙,《金剛川》的其餘41家聯合出品方也有學有樣,紛紛起訴。別說了,快賠錢吧,你他媽不賠錢我怎麼回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此,某位導演瞬間神厭鬼憎,除他自身的7印象公司外,五家出品方們恨不得把他活吃了……

“我們今天是第一節導演創作課,我不想教你們導演的技法,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作為一個電影導演需要掌握怎樣的基本素養,首當其衝的,必然是道德素養……”

北電課堂,高雲坐在後排,安安靜靜地做筆記,彷彿影視圈現在的腥風血雨,所有的紛爭都和他沒關係。

此時此刻,他是北電的學生,他是一個單純的小白兔,絕對不是引起這場風波的幕後黑手。

只是心裡會莫名感慨一句。

“生活是相當相當複雜的,電影也是,這屆導演是真不行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