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老林頭的震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蘇華榮皺了皺眉頭,問道:“到底怎麼樣?”

雖然從老林頭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一些事情來,但蘇華榮要的不是可能,而是確信。

否則的話,之前蘇文華和蘇文慶過來,要求蘇華榮做這個實驗的時候,蘇華榮為何會那麼猶豫?

就是因為不確定性,一旦不能成功,他就會成為笑柄!

這個時代,可不是現代那種看重開創性,看重個人的實驗本身。

在古代,和夜香打交道的人,就是普通的農戶,都會退避三舍。

而如果這是個士族的話,那絕對是成為士族的笑柄。

朝堂上,沒有人會和這種人交流的。

但這個情況也有例外。

那就是,如果這個漚肥的計劃成功了,能夠增產糧食,那又是另說。

士農工商,為何苦哈哈的農民能排在工商之前?

即使因為,古代最重要的,還是溫飽問題。

也就是說,一切都要以活著為前提。

這也是為何,在古代,牛會是重要的生產物資,比人還要重要。

古代社會,殺牛可是犯法的事情。殺牛,比殺人還要嚴重的多。

這是因為,牛是最重要的生產物資,比人的作用還要大,殺牛自然是犯法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些電視劇裡,動不動進了客棧,就喊,小二,上兩斤牛肉。

這就顯得有些腦殘了,普通的客棧,上哪裡去找那麼多的牛肉來給人做?

還動不動兩斤?

當然了,古代其實也並不缺牛肉吃。

之所以不能殺牛,只是不能私自殺牛。

有著朝廷的允許,還是可以殺的。

首先,肯定的是,古代殺牛的確是重罪,但是有個前提“私自殺牛”。

古代的牛按飼養型別有兩種。一種是自己養的牛,一種是政府養的牛,農耕時節借給農民。

第二種好解釋,你殺的是人家官家的牛,私殺肯定不行了。

而至於自己養的呢,就是想吃牛肉,土豪地主又不在乎錢,私殺也不行?

這的確是不行的,按後世的一些解釋,是因為耕牛做為古代農業重要的生產工具,如果殺了,會對農業造成影響,所以,國家出臺法律不允許殺牛和吃牛,誰殺牛就收拾誰。

這只是其中一條原因,不是主要和唯一原因。

古代市場經濟雖然不發達,但也符合“供需關係定律”。如果不殺牛,牛的數量會增多,超出耕地所需數量,如果不允許殺,白白浪費食物和養牛人的精力。

這時候,肯定是允許殺牛的,只要不是“私殺”就行。

然後,殺的多了,牛的數量又少了,政府又會出臺法律強調“不允許私自殺牛”。

《儒林外史》裡就有這麼一段,范進和張師陸打秋風那段,縣令在衙門裡請兩位吃飯,談到只能吃羊肉時,縣令這樣說。

“現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來牌票甚緊,衙門裡都也莫得吃。”

這說明,之前衙門裡吃是常事,現在不行了,聖旨不允許殺耕牛。所謂聖旨就是政府調控,以免農耕時,耕牛數量不足對農業造成影響。在唐朝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唐玄宗曾釋出過《禁屠殺馬牛驢詔》。

內容是這樣的:“馬牛驢皆能任重致遠,濟人使用,先有處分,不令宰殺。如聞比來尚未全斷,群牧之內,此弊尤多。自今已後,非祠祭所須,更不得進獻馬牛驢肉,其王公以下,及今天下諸州、並諸軍宴設及監牧,皆不得輒有殺害,仍令州縣及監牧、諸軍長官,切加禁斷,兼委御史隨事糾彈。”

唐玄宗為何下詔,因為“不得進獻馬牛驢肉”,之前進獻太多了,之前殺的太多了。這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殺牛一直是重罪,何必又在此時專門說明這件事?何故皇帝專門下聖旨不讓殺牛?無怪乎是殺牛吃牛現象之前一直存在,現在需要調控的時候了,執政者未雨綢繆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一下而已。

這種由國家出臺法律管控耕牛的時候比較少,因為大多數時候,百姓自己就調控了。牛少了,肉就貴了,舍不殺換錢了。肉貴了,吃的人少了,牛的數量慢慢恢復了。

好吧,雖然牛肉貴了,但法律條文還沒下來,我就想吃牛肉,我殺一頭自己的牛,嚐嚐,這行不?這裡才是重點,你想吃牛肉,想殺牛,可以,重點是“別私殺”。“私殺耕牛”與牛的供需數量無關,無論任何時候,只要“私殺”,重罪妥妥的。

為什麼,因為牛的牛筋、牛角、牛皮這三樣重要材料。牛筋和牛角是製造“勁弓”的重要材料,牛皮是製作“甲”和“行軍帳篷”的重要材料。這三樣,特別是前兩樣,政府一直缺貨,如果靠職業養牛來獲得這三樣,成本又太高。

這些都是題外話了,但也可以看出,農民之所以受重視,正是因為糧食的問題。

這個年代,因為糧食的問題,每到冬天,都會有大量的人餓死。

去年冬天,九河縣就餓死了不少人。

蘇雪煙還親眼看到過人家抬棺上山的情景,雖然只是遠遠地看到。

“你定一定,不要哆嗦,好好的和老爺回答。”管家察言觀色,頓時出面說道。

老林頭定了定,還吞了吞口水。

慶哥兒回荊州做的事情,他也只知道。

只是他沒有負責這方面,而且蘇府對此也做了保密,蘇府的意思是,在塵埃落定之前,不要被人知道了訊息。

一個是,萬一失敗,也不至於被人笑話。

另外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成功了。

這代表了什麼?天下會多一到兩成的糧食,那會活多少人?

這是一個滔天的功勞,到時候,蘇府平步青雲,恢復往日的榮光,不,不只是往日的榮光,甚至是更進一步,都是指日可待的。

所以,蘇府對自己人,都保持了保密的狀態。

這也是為何,老林頭今日如此誇張的原因。

老林頭不是蘇府的主人,他不知道這東西,能給蘇府帶來如何的榮華。

但老林頭知道,以蘇府的田地,如果這是真的話,那蘇府就有了滔天的富貴。

“能,起碼能增產一成半,兩成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精心此後,兩成半也是可以達到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