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2 騎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過這種戰術正適合現在劉佩所處的時間和環境啊!劉佩看完資料就開始抄寫,總不能拿膝上型電腦給楊景發看吧。第二天一早,劉佩一起床,就急三火四的讓人請楊景發來。

楊景發急匆匆的趕到問道:“主公急著喚我來有什麼要緊事情?”

劉佩得意的說道:“昨天你說的關於騎兵的事情我一直在想辦法。所以我苦思了一晚上,終於想出一個辦法!”

說到這裡,劉佩就止住了話頭,等著楊景發誇獎他。可楊景發自幼深諳騎兵之道,根本不覺得會有一個外行想出快速訓練騎兵的辦法。所以他很平淡的說道:“哦,什麼辦法?”

劉佩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楊景發沒相信,他問一聲也純粹出於禮貌。所以劉佩沒得到誇獎有點兒小鬱悶。不過不能耽誤正事,劉佩迅速的將騎牆衝鋒戰術詳細的給楊景發講解了一遍,最後說道:“這個辦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將隊伍裡天生的好苗子挑出來,當作夜不收進行訓練,是精銳騎兵!技術差的,就讓他留在團隊裡面,靠團隊的力量打仗。這樣的話兩不耽誤。”

楊景發可是騎兵的行家。他坐在那裡,閉著眼睛想象著騎牆衝鋒的場面。半響之後說道:“聽起來可行!要試試。”

於是二人又來到了騎兵營地。他們兩個在騎兵營地吃了一頓早飯之後,嘗試進行騎牆衝鋒的訓練。

接下來的幾天裡,兩個人吃住都在騎兵營裡。開始折磨了僅剩的騎兵們。最開始的兩天裡,劉佩還能以專家的身份和楊景發討論一下,兩天後他就沒什麼可以說的了。所以都是楊景髮帶著人在操場上跑來跑去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幾天後,楊景發興高采烈的跑過來說道:“主公,你想出來的辦法真的有用!用這個辦法,用不了一年時間全部就能成軍!如果使用得當,那些蒙古韃子還真不是對手!”

劉佩嘿嘿一笑說道:“我還有個好辦法,能增強騎兵的威力!想不想知道?”

這次楊景發不敢大意了,拱手說道:“還請主公賜教。”

劉佩搖晃著腦袋說道:“給騎兵們每人一杆騎槍!”

結果楊景發一聽騎槍兩個字就笑了,說道:“我還以為這個真的有了好辦法呢!原來主公想到的是騎槍啊!主公,這騎槍不好用!”

楊景發的話讓劉佩很驚訝!要知道,在一戰的時候,槍騎兵都曾經在戰場上出動過,說明槍騎兵的活躍歷史很

長,怎麼到楊景發這裡就沒用了呢?

經過楊景發的解釋劉佩才明白問題出在了那裡。原來這問題就在騎槍的材料上!

在中國的兵器史上,工匠們選用材料都偏向堅硬和柔韌一體的材料,所以做出來的騎槍都足夠結實。可是如果騎兵使用騎槍的話,由於騎兵對沖的時候速度非常快,所以力量非常大。那麼,刺到敵人身上時,這股反震的力量也將作用到騎兵的手臂上,持槍的騎兵處理不好就是和敵人一起落馬,或者手臂完蛋!畢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嘛!

所以騎兵若是不想死的話,他必須在扎到敵人或盾牌之前的一瞬間,將握槍的手時由實握轉為虛握。要不然巨大的反震力量能把他帶下馬去。就是不從馬上掉下去,持槍的手臂短時間內也不能用了。所以使用騎槍的騎兵一般都是高手!可別忘了,就是高手也有失手的時候,所以慢慢的就沒有人用騎槍了。

劉佩聽了楊景發的解釋,哈哈一笑說道:“原來如此!我的辦法是有用的!”

這下楊景發可是真的驚訝了!一個騎槍衝鋒戰法已經讓他將劉佩驚為天人了,如果劉佩還能解決騎兵使用騎槍的問題,那就不是天才兩字能夠形容的了。

所以他連忙請教劉佩如何解決。劉佩說道:“其實辦法很簡單。你們總是喜歡在人身上想辦法,為什麼不在槍上想辦法呢?”

楊景發驚訝地說道:“那槍上能想什麼辦法?”

劉佩說道:“有一種樹叫蘋果樹,這種樹的樹幹還算結實。但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脆。如果用它來做騎槍的話,就不用擔心騎兵本身的安全了。因為它一碰硬的東西就碎了!”

劉佩說的沒錯,蘋果樹的木頭確實很脆,也是歐洲人製造騎槍的主要材料。因為這種木頭做成騎槍後,騎槍一旦扎到敵人身上或盾牌上,衝擊力都被敵人接受的同時,反震的力量透過騎槍返回衝擊騎兵的的時候,騎槍本身就會崩碎,將受到的力量化解掉。剩餘的衝擊力量對騎兵本身來說就可以承受了。

所以用蘋果木製作的騎槍,就是新手都可以使用,不會有任何問題。而且騎槍斷掉之後,騎兵只要鬆手扔掉騎槍的握把,就可以抽出馬刀砍殺了。

想來大家都看過中世紀騎士的電影。兩個鐵罐頭騎士,拿著盾牌和長槍相對衝鋒。那種騎槍就是蘋果木製造的。

大家可以計算一下,那個時候的重甲騎士騎乘的

都是重型馬。體重基本上都在1200公斤左右。再加上騎士本身的體重和鎧甲兵器的重量,全部在一起最輕也要1300公斤到1400公斤以上!我們不算加速度,就單純算他們的體重,這接近一噸半的物體迎面撞過來,反震的力量也差不多同樣分量,哪裡是血肉之軀能夠承受得起的!所以容易崩碎的蘋果木製作的騎槍,就成了騎士們的首選。

而且,透過歐洲的騎士小說,我們也可以經常讀到這樣的段落:兩馬相交的時候,騎士們的長槍互相扎到敵人盾牌上,長槍立刻碎成幾節!騎士們則紛紛用馬刺刺馬,讓馬維持住平衡。

透過這些文字就可以知道蘋果木對於騎士時代是多麼的重要。但是蘋果並非是中國的原產地。等蘋果輾轉傳進中國的時候,中國的兵器製作已經有了嚴密完整的體系,蘋果樹就被刨除在外了。

其實蘋果原產於歐洲和中亞細亞。哈薩克的阿拉木圖素有蘋果城的美譽。中國古代的林檎、栰、花紅等水果被認為是中國土生蘋果堁種或與蘋果相似的水果。蘋果在中國的栽培記錄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漢武帝時,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但實際上林檎和柰是現在的沙果,而非蘋果,

真正意義上的蘋果是元朝時期從中亞地區傳入中國的。現代詞語所說的“蘋果”一詞源於梵語,為古印度的另一種水果,在佛經中被稱為“頻婆”,後被漢語借用,並有“平波”、“蘋婆”等寫法。

明朝萬曆年間的《群芳譜·果譜》中,有“蘋枠”條,稱“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你。接用林檎體。樹身聳直,葉青,似枠檎而大,果如梨而圓滑。生青,熟則佔紅半白,或全紅,光潔可愛玩,香聞敠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過熟疊沙爛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所以許多中國農學史、果樹史專家認為這是漢語中最早使用“蘋果”一詞的最早記錄。

楊景發聽了劉佩的解釋極為驚訝!他真沒想到蘋果木還有這種效果!他連忙說道:“這是真的?可是我們到哪裡找到足夠的蘋果木那?”

劉佩指了指地平線上荒山,笑眯眯的說道:“那你覺得我費了大力氣,讓人在山上種果樹是為了什麼?”

楊景發愣了一下就哈哈大笑,說道:“主公果然算無遺策啊!”

劉佩微微一笑,決定就不說當初種樹是為了吃果子了!

PS:一拜,再拜,三拜!求各種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